作业有“情”自动人
2017-06-29赵宇初
赵宇初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
摘 要:当今有效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具有思辨性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亲历体验的“神入”感,有发自内心的“移情”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学;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日渐深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渐渐不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号,而是被许多一线教师深深地贯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主导”的理念,设计出一堂堂或清新活泼、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的好课,以良知的温度熨帖学生的心灵,用情感的绳索牵动孩子们的灵魂,真正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一、加入情趣,化任务为期待
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大量单一形式重复作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降低作业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要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
我们可以在作业的形式上做些小小的改变,让作业披上靓丽的包装,改头换面。作业可以是填空、選择、材料分析、辨析题,也可以是编辑小报、撰写小论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扮演,还可以是演讲赛、辩论赛、情境模拟以及体现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实践类作业。形式的多样就使作业变得有趣多了。
例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二课时《行政区划》,本课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我国现行三级区划,并且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上课老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课后的作业无非就是继续巩固,死记硬背的形式会让学生记住后马上忘记。然而,当把此课的作业设计为手绘中国行政区划图的小竞赛后,学生看到后会眼睛发光,有“磨刀霍霍”将作业就地解决的冲动。而且为了画出准确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他们肯下工夫,肯花心思,将“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我要做得好”,对于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也会十分细致地去看,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标的要求,也让学生有了对待作业的良好态度,又能在课上进行展示,提高竞争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符合教学目标,真可谓一举多得。此类作业还可以延展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小报制作,历史文物是实物在还原。
二、加入情感,化尴尬为自然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青少年生命的成长,需要情感的滋润和感化;青少年道德认知能力的替身,需要情感的参与和过滤;青少年道德行为的践履,需要有情感的认同和推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旨在贴近社会生活,促进自主发展,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关注事物联系,体现综合价值,坚持唯物史观,揭示发展规律。历史与社会的作业,也应体现在历史的感悟,应有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展望,不能割裂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例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单元主题为《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浪潮中的近代中国》,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学完这两个单元后,我以课本为依托,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去绍兴的爱国主义基地实际探访一下历史名人,感受为中国未来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学生趁着双休去了后堡村红色革命基地,听老人们讲当年的故事;去秋瑾故里、大通学堂实地参观,感受革命的艰辛岁月。这项作业没有让“爱国体验”成为宣传和说教,而是把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先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长大以后应积极为国做贡献。
三、加入情境,化乏味为精彩
当今有效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具有思辨性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亲历体验的“神入”感,有发自内心的“移情”感。历史与社会的作业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情境模式。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专题三:认识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专题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如何走向未来的选择。这两个主题,发展的概念性极强,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若课后作业只有单纯的概念题目的回顾,学生很难记忆深刻,此时不妨融入当年发生的一些时政事件的情境题目,让学生练习,这样既了解了时事政治,又巩固了课本知识,一举两得。
通过在历史与社会作业中注入情趣、情感、情境,让作业因“有情”而摇曳多姿,从中充分展示学生主动学习的风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倾吐心声、孕育创意、开发潜能、提升认知、优化行为,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快乐。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作业创新,自主命题,这样作业就更“动人”了。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