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挖课文兴趣点提高课堂效率

2017-06-29吴接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挖掘教材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吴接红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取而代之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高效的语文课堂关键是在于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教材的趣味信息,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挖掘教材;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取而代之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高效的语文课堂关键是在于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教材的趣味信息,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挖掘一篇课文的兴趣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

一、探尋作者创作动机,让学习兴趣更浓厚

文学作品是作家生活的反映和艺术的提炼,每篇文章的背后都必然有一个创作动机。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含义深刻,难于理解的课文,如果能挖掘作家创作背后的一些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内容。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小说《故乡》。闰土是《故乡》里的典型人物。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但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理解,进而会影响到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经过查找,我发现了一段很有趣的有关闰土的背景资料。闰土本姓张,名运水,“运”字,是运气的意思,因为“八字”上五行缺水,所以小名叫“阿水”。绍兴方言“闰”与“运”同音,所以鲁迅小说上改写作“闰”,水也换作五行中的“土”了。运水的父亲名张福庆,长期在鲁迅家中做帮工。他的本行是竹匠,家在杜浦村,那里是海边,都是沙地,种些瓜豆棉花之类,农忙时在乡间种地。鲁迅家里遇上过年或祭祀,忙不过来时,就请他来做帮工。那年正值鲁迅曾祖母去世,在新年办丧事,适值轮到祭祀“当年”,鲁迅家中便叫闰土来帮忙看祭器。闰土大概比鲁迅大两三岁,鲁迅叫他阿水,他称鲁迅“大阿官”,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闰土是一个质朴的少年,他给鲁迅讲捕鸟的法子,讲沙地里动物的习性等。这些奇异的事情,对于一个城里的孩子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运水在鲁迅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立足文本体验,让语文课更具活力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是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如教学《触摸春天》,首先,上课伊始我采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蒙上学生双眼让其去抓另一个学生。同时要求既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说话,也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求助,看谁抓住另一个学生的速度快;其次,对被蒙眼的学生进行采访,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被蒙眼后的感受。从孤独无助、害怕惶恐,到不方便,受人嘲笑,学生们议得热烈,生活感受深刻。最后,教师导入课文,移情体验:“现在,文中的安静就像你们刚才被蒙上眼睛一样,而且是终生如此……”。通过这种游戏扮演,这种移情扮演,使学生对本文中安静的处境及其难受理解更深刻,内化了文本,为后文理解安静这个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作了完美的铺垫,因而学生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力,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三、挖掘历史背景,让理解课文更深入

每篇课文都有它自身的文化背景,这种背景不是像自然科学的内容那样有序的,而是存在于历史和时代的各个层面。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就充分强调文章时代背景的重要性。教学中,时代背景的介绍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还能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小学生由于历史文化知识有限,对有些比较深的课文不容易理解,兴趣也就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从历史时代背景中挖掘兴趣点,就能激发他们对课文探究的愿望。

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后,在学习课文时,能较深刻地领会到蔺相如虽是文官,但有勇有谋,面对强秦,义正词严,以死相逼,终使“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秦王又要赵王为其鼓瑟,赵国虽弱,但赵王也是一国之君,怎能在秦王面前充当乐手?此刻又是蔺相如奋不顾身以死相拼,要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样就不能达到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目的。如果了解了这两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再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学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文章有许多,像《穷人》《凡卡》《晏子使楚》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就会愈来愈丰富,语文教学才会愈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5—111

猜你喜欢

挖掘教材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