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7-06-29沈雪莹
沈雪莹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摘 要: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认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对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自主学习习惯,既是当下的一种有效学习的方式,也是终身为之受用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论语;孝
一、案例背景
1.案例背景
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有效学习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然而多数的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才能自主学习,例如自主地预习、自主地提问、自主地记录课堂笔记、自主地围绕学习内容搜集与处理信息。因此,本案例以《论语》阅读指导课为契机,研讨并分析本次教学过程。
2.教材选择
孝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之一,在东方文化圈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孝”一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甚至在多个朝代,孝还作为进入官场的门槛,例如汉代就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常科。
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解释与讨论。孔子认为“孝慈,则忠”,一个对父母孝顺、心怀恭敬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忠于国家,可以给予信任的“贤者”。而在《论语·学而》中,讲得更是详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人的道德与国家安定是有着极大关系的,而孝悌则是“仁”的根本,是很有必要考察的。
3.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论语十则》,对《论语》这部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需要更为深入地学习。另外,现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单方面享受父母的爱,对于如何孝敬父母几乎没有意识。
二、教学案例
1.看图猜字(孝)
“孝”的本义是“好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2.孝为行,敬为心
理解了每则“孝”的内容,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归纳出每则孝的内涵,看看哪一条最符合你心中关于“孝”的理解。
预设:敬为心,孝为行
3.练笔:抒写孝敬之情
4.孔子之大孝
补充故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在孔子的世界里,他的“孝”应该是指对所有的长辈和老者,我们都应该去赡养,去体恤。正如我们所学过的“不独亲其亲”。这是一种大爱,一种大孝,一种大敬。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温暖
如春。
5.总结
今天,通过对《论语》中有关“孝”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们对于孝的内涵和范畴的了解,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洗涤和思考。
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收获与反思如下:
1.选择“孝”作为《论语》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主张孝悌仁义,而“孝”则被排在了首位,可见孝道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正因为“孝”在儒家思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孝道的言语在《论语》中也占据了不少篇幅。因此,本次教学以“孝”作为切入点,既能够展现《论语》的精华所在,也可以给学生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收集并学习孝道内容
既然是阅读指导课,这课前的工作就需要做得非常充分。因为这是课堂中学生和老师对话的基础。所以在课前收集并学习《论语》中相关的“孝道”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的筛选与自学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论语世界中,寻求文字中有关“孝”的精华,用笔写,用心品,边读边旁批,这样的自主学习后,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对话的底气与文学储备。课堂的教学更加流畅,学生和老师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3.设置有效性问题,为学生探究“孝”的深层含义穿针引线
自主学习的体现,在课堂中其实是一种对话的呈现。作为儒家经典作品《论语》,自古以来已经被大家品析得透彻而隽永。然后鉴于当下学生快餐式阅读的缘故,学生对于《论语》其实是一知半解,甚至于迷茫的。因此,前期大量的自主阅读,为解决这个问题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中,我抓住了“孝为行,敬为心”这个中心,然后通过抒写心中的孝敬之情,最后再上升到“大孝”。既将我们心中对于父母的孝升华到对所有长辈、老者的“大孝”,并且引用《大道之行也》中的“不独亲其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进行点拨,浑然天成。这样,学生能有一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明晰,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润物细无声中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与意义。
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是当前的主流趋势。有句话说得好:“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我们既希望课堂的有效性,更渴求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养成。但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如让我们放慢脚步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于丹.《论语》心得[M].中华书局,2006-11.
[2]刘娜.论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