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时空结构分析
2017-06-29张馨方
张馨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时空结构分析
张馨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利用统计学定量分析了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各年份的旅游营业收入情况,并从时空结构上来研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变化波动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武汉市乡村旅游业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稍慢;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全市GDP增长贡献显著;各区乡村旅游收入两极分化严重,黄陂区占绝对优势;区域间变异系数波动大,全市乡村旅游业整体稳定性差。结合研究分析提出了:政府主导,精英共治,加强区域间合作;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融入乡愁因素;解决农民就业、生产方式和居住问题;创新旅游产品,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收入;空间结构理论;发展对策;武汉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乡村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国际乡村旅游的示范效应和农民的扶贫政策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旅游市场开始倡导旅游开发进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重视。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深入,其研究方向、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地扩展,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时空结构也日益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综观我国有关旅游业时空结构的研究,如高卫国等的《论云南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王云等的《江苏省农业旅游的时空格局与特征分析》,方叶林等的《中国大陆入境旅游产业结构时空格局演化及类型划分》等是对整体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分析,更多的是研究某一具体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布,及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没有具体针对乡村旅游,并且这些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旅游时空结构不仅仅是旅游活动空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状态,也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而这种旅游活动最终则通过旅游营业收入指标来体现。因此,笔者试图利用统计学中平均变异系数以及回归分析来定量分析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各年份的旅游营业收入情况,从时空结构上来研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变化波动方向,从而可以为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平均变异系数
统计学中的平均变异系数是用于比较或评判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水平或不同总体的变异度,根据这个定义,平均变异系数表示旅游营业收入的波动程度。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收入为指标,通过计算方差和标准差,求出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收入的平均变异系数,从而得到各区乡村旅游收入的波动情况。
方差是分布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之间离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数平方根,二者均能反映标志值相对平均数的差异程度[1]。平均变异系数VC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Ex代表平均数,σx代表标准差,n为研究单位数,x为单位数值,i为第i个研究单位。
1.2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也是统计学中应用极其广泛的方法,它用于分析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变量间适当的关系模型,以分析变量间内在规律,可用于预算、控制等实际问题。在回归分析中,把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变量,通常指实际问题中人们所关注的一类指标,通常用Y表示;而影响因变量数值的另一类变量称为自变量,通常用X来表示。回归分析研究是通过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最终确定Y与X间的定量表达式,即回归方程。最后对所求得的回归方程进行可信度检验。
2 结果分析
2.1 武汉市乡村旅游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稍慢
武汉市乡村旅游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15.34亿元到2012年的25.76亿元,乡村旅游收入每年都有增加,发展势头较好。但根据平均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武汉市乡村旅游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283 7,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整体发展水平较为成熟,波动性比较小;二是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缓慢,因而波动性不大[2]。鉴于武汉市乡村旅游还在发展阶段,故原因为第二种。
2.2 武汉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全市GDP增长贡献显著
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武汉市乡村旅游收入与武汉市GDP收入两个变量之间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1和图1。由表1可看出,P值为0.009,小于0.05,说明拒绝原假设,武汉市乡村旅游收入和武汉市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以武汉市乡村旅游收入为自变量X,以武汉市GDP为因变量Y,得到回归方程如图1所示,其中R2为0.98,证明拟合的模型可以解释98%以上的因变量变化,具有可信度。可以认为当武汉市乡村旅游收入每变化1亿元时,大约可带动武汉市GDP变化236亿元。
表1 武汉市乡村旅游收入回归结果
图1 武汉市乡村旅游收入线性拟合
2.3 各区乡村旅游收入两极分化严重,黄陂区占绝对优势
由乘数效应理论计算出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收入拉动武汉市GDP增长率如图2所示: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收入带动经济增长率具有明显差异,两极分化严重,黄陂区占有绝对优势[3]。这是因为从2009—2012年,黄陂区坚持旅游兴民富农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农民增收就业的突破口,做好了“旅游+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农民”的三道加法,探索出了一条以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兴民富农道路,在精准扶贫、彻底脱贫上取得了明显成就。据统计,黄陂区从事旅游总人数已达到3万人,建立了数百个旅游企业,社会投资达数百亿元。短短十几年间,黄陂区已建成2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过去的贫瘠山庄,已经成为游客们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2014年,黄陂区共接待旅游人数达1 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5.45%;旅游综合收入36亿,同比增长50.55%[4],成为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相比而言,江夏区和蔡甸区较其他区域发展较好。在空间上,黄陂区、蔡甸区和江夏区集中成片,具有相互带动作用。“浪漫水乡”东西湖区虽然创立了区域主题,但其经营单位数目不多,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其他地区乡村旅游业与黄陂区差距较大,整个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两极分化严重。
图2 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收入拉动GDP增长率
图3 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收入变异系数
2.4 区域间变异系数波动大,全市乡村旅游业整体稳定性差
以武汉市各区各年间的旅游收入为样本,按照平均变异系数计算方法,得出武汉市各区变异系数(如图3所示)。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差别大,有些地区变异系数很小,如蔡甸区,在0.2以下;有的区域则很高,在0.7以上,如洪山区和汉南区。如果以0.2为等距的变异系数进行划分,将武汉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变异系数为0~0.2,有蔡甸区;第二等级变异系数为0.2~0.4,有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第三等级变异系数大于0.4,有江夏区、洪山区、汉南区。由于本研究中平均变异系数是描述项乡村旅游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平均变异系数小,说明差异性小,波动幅度比较小;平均变异系数大,说明乡村旅游收入差异性大,波动性大。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平均变异系数小有两种可能情况:一种情况是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波动性较小;另一种情况是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故波动性比较小。结合各年份蔡甸区的乡村旅游收入情况,可知蔡甸区乡村旅游收入与黄陂区相差近一倍,可知蔡甸区应为第二种情况,乡村旅游从2009—2012年,发展比较缓慢,旅游资源赋存比较低,经营还没有达到成熟水平。平均变异系数较大的原因有三种情况:一是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二是乡村旅游营业收入明显下降;三是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降发展无规律。分析平均变异系数以及各区乡村旅游收入可知,汉南区和江夏区平均变异系数位于第三等级,主要原因为:乡村旅游收入迅速增加,但整体收入水平较低,证明该区乡村旅游正处于迅速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洪山区平均变异系数较大则属于乡村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情况,究其原因,洪山区有一部分为城乡结合部分,并且一部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划归为东湖高新区,一些现有的旅游企业缺少市场竞争意识等。
3 武汉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虽然回归分析中,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对全市GDP贡献作用显著,但武汉市整体乡村旅游业发展较慢,各区域间乡村旅游业整体稳定性差,乡村旅游收入两极分化现象显著,笔者针对性地提出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3.1 政府主导,精英共治,加强区域间合作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两极分化严重,黄陂区乡村旅游资源富集,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较好。随着武汉“1+8”城市圈的建立,为武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建立五大乡村旅游板块,依托黄陂区清凉寨景区和木兰山风景名胜区,发展度假休闲、生态观光旅游产品;新洲区主要依托石寨村道观河风景区,大力发展宗教文化内涵的人文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江夏区的龙泉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水上娱乐、美食文化的娱乐旅游项目;依托蔡甸区炉房村、马鞍村大好河山生态旅游区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产品[5];依托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的都市生态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为主的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产品[5]。进行区域互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改善区域间变异系数波动大的情况。另外,武汉市乡村旅游尚在发展阶段,各项体制还不完善,需要政府主导,改变经营体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状,如区域发展分散、旅游资源经营不佳等。同时,在乡村旅游原有的治理模式下,推动外来精英与当地居民之间联合共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武汉市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3.2 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融入乡愁因素
乡村旅游者主要集中在乡村以外的城镇和城市,主流文化没有明显的差异,乡村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传统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没有深入挖掘农业观光旅游的文化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如水稻种植采摘、农耕体验、捕鱼体验等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与在城镇消费基本无异。因此,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成为旅游规划者、管理者今后必须重视的问题。另外,加强对乡愁因素的诠释,乡愁即人们对理想家园的精神追求,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中应该认识到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在人们的记忆中,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场景的空间与价值意向是游客们记忆享受的载体。未来的乡村旅游要想获取大众的情感认同就要主打感情牌,一方面,要保护传承并宣扬理想家园中的记忆情愫,防止社会文化与地方记忆消失;另一方面,运用乡愁因素来重塑记忆场所、复兴街道,给人心灵以皈依。增强武汉市乡村旅游整体潜力,改善武汉市乡村旅游业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稍慢的主要趋势。
3.3 解决农民就业、生产方式和居住问题
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要注重对农民居住生活方式的尊重。现在的乡村旅游开发中,有些村落让农民集中居住在中心村,或者让农民上楼房居住,这样的做法虽然暂时达到了发展的目的[6],但是彻底改变了村落传统景观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长远的乡村旅游规划中,应适当集中,保持“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使农民不至于失去一直以来依赖的土地,依托自身现有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3.4 创新旅游产品,促进产业融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才能使游客满意而归,如欧洲每年都会举办许多特色的节目,如演唱会、开展跳蚤市场、马拉松等旅客参与性强的活动。在武汉市乡村旅游产品中融入参与性元素,如:民间娱乐、艺术文化、龙灯、舞狮、唱民歌等传统民俗,或者策划一些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都可以增加乡村旅游的创新性。另外在开发特色产品的同时,可以将乡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如: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巷村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7],在村里各处画着千奇百怪的青蛙,青蛙成了西巷村的“代言人”。武汉市乡村旅游可以与摄影艺术结合,或与特色房车、特色渔业、旅游列车等融合,发展成集休闲、养生、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度假区[8]。
[1]万先进,邱映贵.湖北旅游业发展时空结构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2):78-83.
[2]蒋知栋,位蓓蕾,李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1):4-7.
[3]杜金辉,吕培茹,甄文栋,等.山东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10-14.
[4]张馨方.湖北省英山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7,27(2):41-44.
[5]刘春,邵晓晖.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57-7960.
[6]杨振之,周坤.乡村旅游规划总论[EB/OL].[2016-01-11].http:// www.venitour.com/NewsDetail.aspx?id=1994.
[7]王璇璇.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5(24):28-29.
[8]陈慧娟.乡村旅游信息化加速旅游业发展红利共享[EB/OL]. [2016-01-03].http://www.cnta.gov.cn/xxfb/hydt./201601/t20160101 _756222.shtml.
(编辑:周利海)
Time and Spatial Analysis 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Structure in Wuhan
Zhang Xinfang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 430000,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ural tourism revenue of each year in Wuhan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of statistics,and carried out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ural tourism, changing curve from time and spatial structure.Giving following conclusions:(a)Wuhan rural tourism continued to grow,but slowly.(b)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Wuhan ha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growth of the city's GDP.(c)The rural tourism revenue in each district was extremely polarized,and the Huangpi district occupied an absolute advantage.(d)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egional variation was large,and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whole city was poor.It proposed that:(a)The government-led,the elites and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b)To fully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incorporate homesickness.(c)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farmers'employment,production and housing.(d)Innovate tourism produc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rural tourism,rural tourism income,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developing measures,Wuhan city
F590.75
A
1008-813X(2017)03-0030-05
10.13358 /j.issn.1008-813x.2017.03.08
2017-03-17
张馨方(1992-),女,河北廊坊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生态旅游与旅游地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