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黑眼圈”与脏腑肺、脾关系探讨

2017-06-29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黑眼圈脾虚体质

钱 楠

儿童“黑眼圈”与脏腑肺、脾关系探讨

钱 楠

儿童“黑眼圈”;肺虚体质;脾虚体质

黑眼圈,俗称“熊猫眼”,是指位于双侧眶下区环形的区域皮肤颜色较暗,呈现青黑色,与周围皮肤形成明显的深浅差异[1-4]。清·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云:“小儿久嗽,其目两眶肿黑。”提示儿童黑眼圈的形成与咳嗽日久相关。儿童“黑眼圈”所在部位即眼眶下皮肤,属“五轮学说”中的“肉轮”。国家级名老中医黄建业教授认为其所在部位斑块的形成及颜色的深浅变化可能与脾胃功能不足和虚损的程度、病情的长短有密切关联[5]。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儿童“黑眼圈”与中医脏腑肺、脾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者于2006年—2013年就读实习单位)就诊的门诊或病房0~14岁的儿童共261例,其中“黑眼圈”组(病例组)211例,男128例,女83例,平均年龄(5.04±2.02)岁,“无黑眼圈”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1±1.71)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医美容学》第3版中“睑黡”一章制定[6]:双眼下睑周围皮肤呈现青黑色或褐黑色。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金石峰[1]《黑眼圈影响因素及其组织学研究》论文中采用的法国欧莱雅公司黑眼圈分级标准(0~6级),制定《黑眼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问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的评定标准(1990)》、《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0~14岁哮喘儿童调查表》,制定《成都地区0~14岁儿童“黑眼圈”临床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涉及“黑眼圈”的内容、涉及肺虚体质、脾虚体质的内容3大类。采用1人1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质量,在调查开始前对协助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调查的目的、方法、问卷的内容及实施中的关键控制点,确保所有人员按照统一的问卷填写要求及诊断标准完成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95%置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疾病情况两组儿童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61例儿童基础疾病情况

2.2 黑眼圈与肺虚、脾虚单因素分析两组儿童肺虚体质、脾虚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肺虚症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多汗、久病多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脾虚症状中形体消瘦、口流清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表2 两组儿童肺虚体质、脾虚体质比较

表3 两组儿童肺虚症状比较

表4 两组儿童脾虚症状比较

2.3 黑眼圈与肺虚、脾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带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儿童肺虚体质、脾虚体质的OR值分别为4.185、2.784,为形成黑眼圈的危险因素。久病多病、口流清涎、形体消瘦不在方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儿童黑眼圈与肺虚、脾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黑眼圈形成的机制主要为血液淤积性和色素沉着性两类[6]。《中医美容学》中将睑黡的病因病机分为瘀血内停、痰饮阻络、肝肾阴虚三型[6]。陶琼等[5]对102例小儿问卷调差结果显示,下眼睑紫斑组小儿肉轮形色变化<6岁儿童比例最高,且紫斑组在发生脾系、肺系疾病方面明显高于无紫斑组,提示紫斑组小儿有肺脾功能不足的体质特点。本次研究显示,儿童“黑眼圈”的症状可能提示肺虚体质、脾虚体质的存在,调查结果与陶琼的研究结果相符。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肺气形成宗气以推动血行。肺虚肺气不足,助心行血功能失常,血液运行受阻,眼脉瘀血内停。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肺气虚,宣发不足,水气不能宣散,溢于体内,则成水湿留饮,饮邪上犯导致眼脉不通。眼脉失于通畅,瘀血阻滞,两目黯黑。本调查显示两组儿童肺虚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多汗、久病多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久病多病,久伤肺气,小儿又“肺常虚”,肺气受损,故可出现黑眼圈。

《目经大成》云“(睑黡)总由脾土衰惫,倦于承运输送,致寒饮热痰,不下行而上走,现斯秽迹。”清代《四诊秘录》曰“眼胞属脾,若黑灰煤炭之色,主痰饮之疾。”早在《灵枢·大惑论》就将眼分属五脏而论之,其中“肌肉之精为约束”,即认为眼睑属脾。故睑黡与脾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目经大成》曰:“肺脾亏而饮食过量未尽传送施化,譬如沟渎所积,自然久为淤浊。”郭书文[7]认为胞睑疾患和脾胃相关。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不能上输头目,清窍失于濡养,则眶周青黑黯淡。脾虚水湿不运,则湿浊内停,上溢胞睑而眼睑青黑。故脾虚可能会导致黑眼圈的形成。本研究显示两组儿童脾虚体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脾虚与黑眼圈的发生关系密切。

本研究提示临床中应注重小儿眼影的望诊,将儿童“黑眼圈”这一症状与儿童的体质相结合,将眼影的望诊运用到疾病的诊断中,以帮助更全面地掌握儿童的疾病及体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遣方用药。

[1]金石峰.黑眼圈影响因素及其组织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

[2]赵路.穴位杵针配合眼周按摩治疗18~40岁女性黑眼圈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3]李远宏,徐媛媛,贾丽丽.黑眼圈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研究初步探讨[C].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美容,2008:203.

[4]Freitag FM,Cestari TF.What causes dark circles tinder the eye[J].Cosmet Dermatol 2007,6(21):1-5.

[5]陶琼,彭玉,曹华,等.小儿肉轮形色变化与小儿易患疾病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8-30.

[6]黄霏莉,佘靖.中医美容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88-292.

[7]郭书文.浅谈眼的五轮学说在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49.

(收稿:2016-07-10修回:2016-10-20)

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儿科(桐庐311500)

猜你喜欢

黑眼圈脾虚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中医“体质”回答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胖嘟嘟,黑眼圈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黑眼圈今天就要消灭你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