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017-06-28张文芝
张文芝
教材简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的陪伴下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人大海的。当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教材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教学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启示”的方法自主学习,紧扣课文重点词句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感悟自然之道,并渗透借助解决关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自然之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自然规律有关的令人悲伤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回答问题。“道”有很多种解释,“自然之道”的“道”在下面几种解释中(课件出示:道:①路;②说;③道理,规律;④量词。)是哪个意思?(道理,规律)那什么是“自然之道”呢?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课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什么是“自然之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二、初识自然之道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问题。(1)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得较紧密?(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认读字词。(课件出示)
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4.根据意思說出词语。①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②傻得没有人可以赶得上。(愚不可及)③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④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⑤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⑥指大吃一顿。(饱餐一顿)
5.朗读课文。
6.交流读书情况。(1)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得较紧密?(第一自然段:写我们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的目的。第二自然段:写幼龟的生活习性和幼龟入海的这段路很危险。第三自然段:写我们发现幼龟有危险。第四自然段:写向导极不情愿地救了幼龟。第五自然段:写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第六自然段:写沙滩上的幼龟引来了食肉鸟。第七自然段:写我们在震惊之余、悔悟之中抢救幼龟的生命。第八自然段:写幼龟被食后,我们的感受。课文第三至第七自然段联系得较紧密,讲了“我们”出于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反而害了更多幼龟的过程。)(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和同伴在一个生物学家的陪伴下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7.归纳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是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什么,然后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是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使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三、感悟自然之道
1.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我们”救了一只幼龟?(三、四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我们”使许多幼龟受到伤害?(五、六、七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探究“救一只幼龟的过程”。(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我们”救一只幼龟的心情。)
(1)出示语句: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①读了上面的语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踌躇不前)②“踌躇不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犹豫不决,不敢前进)能不能把“踌躇不前”换成犹豫不决呢?(不能)③句子是怎样具体描写幼龟“踌躇不前”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探”“欲出又止”)④文中的哪个词最能表达“踌躇不前”的意思?(欲出又止)⑤这只幼龟为什么会“欲出又止”?联系上文找一找原因。(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指导朗读: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这些文字流淌出小幼龟是多么谨慎、多么弱小,多么无助啊,这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这样危险,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种情景表现出来呢?(用着急的语气读)
(2)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①自由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理解。②每个人的反应是怎样的?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③我们这么着急,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什么意思?(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④为什么向导会“极不情愿”呢?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极不情愿”写出了向导无可奈何的心理。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⑤课文中是怎么评价我们救小幼龟这件事情的?(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者为什么说“我们”救了那只遇到危险的小幼龟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呢?让我们从课文五至八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吧!
3.学习课文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阅读要求:默读课文五至八自然段,思考:我们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心情怎样?画出有关句子,细读体会,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
引导感悟:
①从上面的句子里,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件播放: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穴爬出,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群鸟叼食龟群的凄惨场景,触动学生“心灵”,真切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
③面对海滩上斑斑点点的血迹,支离破碎的幼龟尸体,真是惨不忍睹,触目惊心啊,我们该怎么读这些句子呢?
④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此时此刻,作者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
(2)出示句子: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引导理解:
①上面的句子表达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吃惊、震惊、后悔、自责……)②比较句子,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小结:第二句更好,因为第二句话不仅突出了向导悲伤难过的心情,而且道出了向导悲叹的原因是由于“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使愿望是好的,也同样会铸成大错。
③说说你对向导“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的理解。
④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的原因了吗?
引导朗读:由于“我”和同伴的“无知之愚”,好心办坏事,逼迫向导救幼龟的“侦察兵”,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惨痛后果。尽管我们“赶紧摘下帽子”“迅速抓起幼龟”“气喘吁吁向海边奔去”,可这已是于事无补,杯水车薪了。我们应该怎样来读上面的句子才能表达出当时那种难以言说的痛苦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引导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借助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入境体验,理解内容,受到震撼,触动心灵,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在受到启示的同时提高朗读能力。
四、内化自然之道
1.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
多么令人心痛啊!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2引导感悟。同学们,读到这里,你知道课文中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了吗?(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3.深化感悟。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有话要说。请拿起笔,把你现在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写写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1)学生自由写作。(2)全班汇报交流。(3)小结。《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发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写促悟,写中生情,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拓展自然之道
1.讲一讲: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谈一谈: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3.说一说: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4.总结。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5.好书推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丛书包括《蓝色诱惑》《生物之链》《解读生命》《军事奇观》《隐秘世界》《生息相关》《呼唤文明》等八个分册,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认识、感悟、利用为主题,讲述了古今中外六百多个科学进步和技术发明的有趣故事。
6启动综合性学习活动。(1)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2)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4)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目的是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既做到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責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