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
2017-06-28夏永立杨传冈
夏永立 杨传冈
教材和学生简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饺陌生,特别是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以年历卡为学具,组织多种学习活动,发现规律,获得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间这生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和阅读年历并写出日期;学生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分辨大月、小月;掌握判断是否闰年的方法,会计算出平年或闰年的天数。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合作交流、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尝试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头脑中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3.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一些史实,了解不同时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是否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让我们记住这准忘的日子。(2)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吗?(3)你们出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4)揭示课题。
2.激活经验。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已经了解了哪些?
3.明确目标。你们还想知遭什么?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或功的一半。从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导^新课,让学生说说“年、月、日”的认识以及通过这节课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这种拉家常式的交谈,创设了师生亲近的气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建立模型】
1.体验时间。(1)讲解年、月、日。(2)请沉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下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3)观察年历卡。
请各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年历卡,认真观察并思考,然后填写探究性表格(可以用计算器算)。
2012~2015年年历卡探究性知识表格(第8组),每一小组提供的年历卡不一样。
你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
你还有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
请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同学的探究性成果。
设计意图: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共同的规律,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2.建构概念。
(1)认识大月、小月。①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作大月。那么,给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有哪个月的天数比较特殊?②用拳头、儿歌帮助学生记忆。③圈出自己喜欢的节日或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说一说它在大月还是小月。④数学游戏:男生表示大月,女生表示小月,教师报—个月份数,是大月则男生站起来,是小月则女生站起来。⑤每个月的天数为什么这样规定?(通过媒体介绍资料链接中的内容)
(2)认识平年和闰年。①揭示概念。②学生考老师。学生任意报一个年份数,老师能够迅速判断。③让学生观察1985~2004年二月份的天数,从中总结规律。④用计算器计算验证。⑤引思: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⑥判断:下面这几个年份,哪些是闰年?哪些是平年?1840 1921 1945 19491997 1999 2000 2001 2008 2011 2014(这里的10个年份就是中国从弱小、受人欺凌,到强大、昌盛的历史缩影。)
设计意圖:对于大月小月天数的记忆,给学生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记忆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并在小组内边行交流。在练习中,通过男女生分别表示大小月的方法自然地过渡到对闰年、平年的研究中,可谓水到渠成。通过交流全年天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不仅避免了机械的记忆,而且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通过讨论比较出简便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求异、求佳的思维。在学生认识了平年和闰年后,通过查询有意义的历史年份判断平年和闰年,渗透了品德教育。
【解释应用】
观察2016年年历卡,思考下面的问题
1.老师出生在十月,你能告诉我,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吗?今年老师的生日过了吗?
24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3.2015年12月31日是星期几?2017年1月1日是星期几?
4今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5.90L童节到教师节,要经过多少天?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研究。)
【拓展提高】
1.课堂辩论。
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认为1900年是平年的同学为正方;认为1900年是闰年的同学是反方。请正、反两方推选代表展开辩论。
2.合作练习。
看哪个四人小组最先完成任务?一年有4个季度,算一算今年每个季度各有多少天?
(1)学生合作解决问题。(2)请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组长谈谈自己采取的方法和策略。(每位同学算其中一个季度的天数)(3)师:要想高效率完成任务,就要学会分工合作,从而节约宝贵的时间。
3.数学游戏。
请1~12月出生的12名同学表演,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各种动作或者说一句话。
(如:请大月出生的同学挥挥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蹲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澄清—些学生的错误认识,使“真理越辩越明”,也有效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合作练习的设计,重在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要,使合作学习不再是课堂中的一种形式,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善于合作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学会高效率做事;利用数学游戏,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了知识。
【交流收获】
1.畅谈体会。(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情感交流。
课后请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份2017年的贺年年历卡,作为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创造性地设计年历。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把所学的数学问题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后师生的交流,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个别辅导;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交流面广了,讨论更渤了,理解问题也就更深刻了。
资料链接:月份的大小,始于罗马帝国恺撒时代。当时恺撒派人修订历法,制订了儒略历法,决定凡有特别宗教意义的月份31天,不重要的月份30天。因此,取名门神的1月,以战冲为名的3月,为表示尊敬恺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因为2月是处死犯人的月份,属不吉的时间,所以只有29天。恺撒大帝的继任人奥古斯都的生日在8月,为了和恺撒等同起来,他要求把8月也加成31天。为了要使明有31天,他便从2月再借来一天,把2月减少到28天。又为避免3个大月的月份连在一起,又规定9月及11月各有30天,把10月及12月加长到31天。
【名师点评】
夏老师的“年、月、日”经过深入的思考和仔细的打磨,是一节非常出色的教学没计。纵观全课我觉得有如下特色:
1.熟识认知起点,从耳熟能详处潜入。
“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学习,夏老师能够把握这一点,通过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实例沟通,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中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知识探究准备了充足的前测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准点突破和教学重点的学习寻找到精确的方向。
2科学建构知识,从环环相扣中深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者设计了主旨鲜明的势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通过信息整理,观察比较,梳理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渐次了解历法的编制规律。
对于本课的教学重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夏老师始终通过“感知——发现——理解——深化”这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层次清晰。教者在每个步骤的教学中都能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回顾、操作、迁移等方式进行学习,使新知與旧知及经验得以衔接,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科学地建构起数学模型。
3.方法合理渗透,向知识本质处逼近。
关于闰年、平年的判断,不仅是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不少教师教学需要着重讲解之处。在概念揭示之后,夏老师巧妙设计了学生提供年份,教师判断闰年、平年的环节,在看似轻松平常的对答中激发学生对其背后所隐藏的数学规律的好奇,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提供的10个用于判断闰年、平年的年份是精心挑选的,孤立而言是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整体而言是一种历史讲述,是一种灵魂洗礼。这种在教会学生判断方式的同时,于无声处浸润思想教育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4.史实陈述欣赏,从知识源头处释疑。
很多在成人视野中熟稔已久的规则,在儿童眼中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常常一带而过,觉得规定就是规定;有些老师善于深究规定背后的故事,给孩子最为原始的呈现,努力希望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夏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他将大月、小月的历史史实欣赏,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孩子面前,相信故事背后能带给孩子更多。这也是值得我们数学同仁学习的地方。不仅在教知识,更是在教智慧。
责任编辑: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