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语言的魅力启迪孩子的心灵

2017-06-28沈朝香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儿歌太阳宝宝

沈朝香

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幼儿正处在学习、成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模仿得好,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会带来很大益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通过让幼儿模仿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结合《指南》精神,就幼儿园语言教育涵义的理解、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三方面进行反思。在教学时充分发展幼儿的模仿力,运用语言的魅力,启迪孩子的心灵。

一、用启发促模仿,提高幼儿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在教学《贪睡的太阳宝宝》时,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了睡觉的太阳宝宝,教师让幼儿模仿太阳睡觉,感知太阳的“贪睡”。教师接着说:没有了太阳,可急坏了人们,大家想了什么方法弄醒它?这时小朋友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想像,说出了弄醒太阳宝宝的办法,同时还把自己怎么弄醒太阳宝宝的表现了出来,幼儿模仿着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喊醒自己的方法,推一推、喊一喊、拉一拉等多种方法。在让幼儿充分表现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分别讲述了故事中小明、小兰、小金鱼它们弄醒太阳宝宝方法,同时让幼儿一起模仿“拉”、“挠 ”等动作,让幼儿理解故事所表现的内容。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用肢体动作结合语言讲述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并复述故事,幼兒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幼儿的模仿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用榜样促模仿,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情绪性,善于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凡是他们感兴趣的,觉得好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俗话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在教学故事《小兔子找太阳》时,在让幼儿感知了童话中情节后,在学习词汇:“提”、“飘”、“仰”等时,我注意观察了每一个幼儿的表演,然后请表演得好的幼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小朋友学一学,做一做,这样,展示的幼儿有了成功感,学习的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表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幼儿在想想、做做、学学中,兴致高涨,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用环境促模仿,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指南》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着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就能促使幼儿得到个性化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新授《春天》儿歌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努力使幼儿达到“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理解地学”的目的。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播放了美丽的春天背景图,通过提问:这么漂亮的景色,是春天还是冬天?为什么?让幼儿感知春天的美,接着让幼儿学习图片中动物小蝴蝶、小蜜蜂、小白兔和植物杨柳树枝弯腰的动作,从而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为幼儿学习诗歌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播放整个课件让幼儿欣赏。通过提问,要求幼儿用诗歌里的话回答问题,幼儿很快就理解了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再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快乐地用动作表演了儿歌。第三环节中让幼儿学习仿编儿歌《春天》。由于是小班,没有访编的经验,我提供背景图和仿编内容让幼儿欣赏,让幼儿看有形象,自然地进行儿歌的仿编活动。如: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白杨树枝对着我们点点头。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青蛙儿一跳一跳,又一跳。幼儿编后一边朗诵一边表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只有使幼儿的模仿行为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教育意义,才能使模仿教育收到最好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可教育因素,注重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儿歌太阳宝宝
太阳几点睡觉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太阳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