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风口已过?

2017-06-28刘砚青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银川计委医疗机构

刘砚青

被很多人视为“风口之猪”的互联网医疗即将迎来监管法规

2017年初夏,两年来都在忙着攻城略地的互联网医院因为突如其来的一纸文件纷纷踩了刹车。

5月9日,一份由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出,仅限三级以上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传阅的征求意见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下称《征求意见稿》)引发了业界震动。

由于上述文件中提出要对互联网医疗进行定义和规范,有些评论甚至将这份《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解读成了“所有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将在办法出台后15日内全部撤销”。

对此,国家卫计委相关人士明确表示“这份文件只是在征求各方意见,以后肯定会有变化”。

曾被无数人看好、吸引了天价投资的互联网医疗面临的行业震荡看似一触即发。

并非要打击互联网医疗

国家卫计委真的要叫停互联网医院吗?

对这个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长金小桃在2017年5月19日召开的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明确表示:《征求意见稿》正在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其目的是更好地进一步推动和引导行业发展,国家卫计委高度重视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会支持这一新生事物走向更高境界。

“国家卫计委正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完善、引导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管理。”金小桃说。

虽然他明确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初衷并非要打击互联网医疗,但高速发展三年有余、被很多人视为“风口之猪”的互联网医疗即将迎来监管法规。

自2014年成为行业热点至今,互联网医疗已经从最初的网络预约挂号、轻问诊发展到具备更多功能的互联网医院。目前全国共有近80家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业态迅速发展在为患者带来就医便利的同时,也对医疗安全和质量以及网络和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龙表示,虽然原国家卫生部曾经发布过一些针对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服务的管理办法与意见,但这些文件中的很多条款已经不太适应当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在执业许可、安全保障、授权认证、保险支付和政府补助等方面缺乏明确、科学的规范。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国家一定会鼓励符合法律法规的新业态快速发展。”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卢朝霞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互联网可以帮助医疗行为变得更加准确和快捷,但医疗关乎生命,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必须严格把关。

看病需要“面对面”吗

在线问诊一直都是支撑互联网医疗业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出,“互联网诊疗活动只能在医疗机构间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签约服务中展开”。这被解读为,医生和患者的网上初诊服务并不被鼓励。

“物联网时代早已到来,我们不应该还困惑于医疗是否必须‘面对面的古老问题。”曾主抓过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参与医政管理十余年的广东省卫计委原副主任廖新波在《征求意见稿》被公开后表示,信息化与互联网是很好的工具与平台,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互联网可以改造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质量安全管理。

在他看来,互联网医疗无非就是把传统的医疗行为搬上互联网,在线上对就诊者进行诊疗。医生是医疗行为的主体,不管是在家里看病还是在电话里回答亲友的医疗咨询,这些都属于医疗行为,和网上问诊、看单、开方并无二致。

“有些疾病的确需要面诊,但是否需要所有远程诊断之前必须面诊,还是值得商榷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陈金雄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他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不断提升,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面对面”诊疗的医疗业务模式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在他看来,之所以要求面诊一是因为以前没有别的形式,二是出于医生的取证需要。

“面对面的本质其实就是为了更真实采集体征信息,当医生认为通过互联网就足以采集到足够的信息时,或者可以通过检查检验来进一步诊断而无需面对面时,就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手段進行诊疗。”陈金雄认为,互联网医疗和面对面诊疗完全可以形成良好协同,而非相互取代,尤其是,对偏远山区和海岛来说,也许互联网医疗是唯一的救命途径。

“实际上,完全线下的医疗行为如果缺失信息系统,医疗质量监管会更加困难。而互联网医疗天生是基于信息系统建立起来的,数据会更完备,监管起来会更加方便和到位。”陈金雄说。

在线诊疗与线下机构

除了是否必须面诊,线上诊疗行为是否必须要有线下医院作支持也是《征求意见稿》被热议的焦点之一。《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前提是必须设立线下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置审批虚拟医疗机构。

“一直以来,国家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都是谨慎支持。”谈到《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背景,一家互联网医院的管理者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最近这大半年因为互联网医院搞得风生水起,有关部门特别派出调研小组四处走访,虽然其中不少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鼓励,但近期有些地方“步子迈得稍大”,于是国家计划出台政策予以规范。

按照原卫生部1994年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各类医疗机构除了要有线下地址,还必须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床位编制。

2016年12月在银川落地开业的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是一家只有线上、没有线下的纯网络医院。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董事长王航此前曾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相较此前数十家互联网医院都是通过企业收购或与当地某家医疗机构合作的运营模式,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这是一所没有线下实体医院、完完全全的零床位虚拟医院。

“银川市政府最初也问过我们,你们收购一家医院不就可以拿到医疗机构牌照了吗?但我们的本意是做一家具有输出能力的医院,而不是建立一个有门诊和病房、要跟其他医院竞争的医院。”王航表示,作为医改试点城市,银川可以在医疗服务项目上作一些创新,因此,市政府发出了全国第一张只做线上业务的医疗机构牌照。

多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正是这种纯粹的线上操作,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7年3月,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牵头召开的互联网医院调研会上,不少人担心纯虚拟模式的互联网医院超出了国家政策的边界,有可能带来一些医疗风险。甚至有消息传出,国家卫计委在约谈有关人员后准备叫停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

尽管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一个月以后就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将后者设为线下基地医院。

“医院”的内涵

“现在大家都很少再提‘互联网医院了,而是改用其他各种名称,比如设立医联体、建立诊疗中心,等等。”一位互联网医院从业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上述人士说,由于《征求意见稿》在“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部分指出,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名称,不得使用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名称,所以就算最终意见尚未落地,为避免麻烦,业内已经在逐渐淡化类似名称了。

“线上就诊这种形式的确不能称之为‘医院,充其量也就是个‘诊所。”在廖新波看来,医院意味着实体,而互联网则是一种工具和平台,如果一定要把线上问诊称为“医院”,那么理所当然应按照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来审批。

“我认为现阶段还是称之为‘互联网医疗比较合适。无论是互联网医院还是云医院,都是一种虚拟现实。但无论叫什么名字,有资质的医生在互联网平台为民众服务的行为还是应该受到鼓励。”廖新波强调,越来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突破人的认知能力,甚至大大超越医生们的多年经验,只要利用得当,互联网势必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银川计委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老银川的样子
义马市卫计委召开上半年党政工作述评会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