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对比研究

2017-06-28刘士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刘士超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三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对比研究

刘士超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三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对比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9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另加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另加服普拉格雷,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平均血小板聚集率(MPA)、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2例(27.3%),有效18例(40.9%),无效14例(31.8%);观察组治愈21例(44.7%),有效22例(46.8%),无效4例(8.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MPA及观察组PRI均先降低后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MPA、PRI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4%(3/47)与15.9%(7/44),P<0.05],而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普拉格雷治疗NSTE-ACS的疗效优于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且能更快地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普拉格雷;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CS是指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导致血栓形成,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而导致的急性心脏疾病。NSTE-ACS不同于STEMI冠状动脉常完全性阻塞而需要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者静脉溶栓治疗,其治疗策略更侧重于抗血小板活性治疗。以往治疗NSTEACS常选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但是氯吡格雷起效慢,有些患者还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影响疗效。普拉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许多临床研究证明普拉格雷的抗凝作用更好,且能降低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率[1]。故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拉格雷治疗NSTE-ACS是否比加用氯吡格雷效果更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年龄<72岁;(2)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闷痛,有压榨感,有时会放射至左肩、下颌等,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时伴有恶心、出汗、呼吸困难或窒息样感觉。(3)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NSTE-ACS。

排除标准:(1)STEMI、出血性脑卒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3)出血性疾病、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者;(4)行急诊PCI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91例NSTEACS患者,均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其中男44例,女47例;年龄为50~70岁;病程2~11年。采用随机数字表,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疾病分型及合并症间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NSTE-ACS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给予吸氧、低盐低脂饮食,同时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另外,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8),初始剂量为150 mg/d,次日起75 mg/d维持量;皮下注射抗凝药低分子肝素5000 U,2次/d。对照组患者另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83),首次600 mg负荷量,次日起75 mg维持量。观察组另加服盐酸普拉格雷片(美国Eli Lilly公司生产,10 mg/片),首次60 mg负荷量,次日起10 mg/d维持量。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分别进行抗缺血及降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发作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同时要观察患者心电图中ST段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MPA)、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及主要心血管事件(血栓形成、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血管相关死亡等)、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2]

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5%,静息时心电图中ST段状态恢复正常为治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60%~85%,心电图中ST段改善60%或主要导联中T波变为直立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低于60%,心电图中ST段抬高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2例(27.3%),有效18例(40.9%),无效14例(31.8%);观察组治愈21例(44.7%),有效22例(46.8%),无效4例(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2例,心肌梗死再次发作2例,新发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3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出血(消化道出血7例,尿道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腹痛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2014年9月23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4版NSTE-ACS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用NSTE-ACS代替不稳定型心绞痛和NSTEMI,强调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NSTEMI在病理生理方面是连续的,其临床表现无异,体现了目前临床上对这种频发且紧急的心脏病的思考方式。NSTE-ACS是不完全闭塞型冠状动脉血栓,不同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内闭塞性的“红血栓”,而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所以在治疗上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是抗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抗血小板聚集:一是给予环氧化酶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二是给予针对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如氯吡格雷;三是给予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班。如果没有禁忌,对于NSTE-ACS患者,均应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另外,阿司匹林与一种噻吩吡啶药物联合使用也是目前ACS的标准抗血小板治疗。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能减少PCI后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不增加出血风险[3];还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联合强化抗栓治疗NSTE-ACS,能进一步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加彻底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同时出血事件增加[4]。另外,有部分人对氯吡格雷无反应,故需要寻找其他替代用药[5]。

[1] 吴常达,邹何慧.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治疗冠心病60例[J].中国药业,2012,21(11):104-105.

[2] 张 鹏.氯吡格雷连恶化阿司匹林在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B):7-8.

[3] 齐丽平.高负荷量氯吡格雷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5):43-45.

[4] 茅焕豪,郑伟峰,励 波.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11-13.

[5] 黄 坚,孔小明,陆士奇,等.替格瑞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438-4439.

[6] 丛 梅,葛 欣.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440-441.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41.4

B

ISSN.2095-8242.2017.16.3153.02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