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观察

2017-06-28苏日嘎朱淑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药物性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苏日嘎,朱淑琴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感染疾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观察

苏日嘎,朱淑琴*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感染疾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 探讨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药物性损伤(DILI)具体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病案查询系统,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DILI患者86例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为HBV+DILI组41例,及DILI组患者4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BV+DILI组患者与DILI组相比,年龄差异较为显著;HBV+DILI组导致肝损伤的前三种药物分别为中药、抗感染药以及解热镇痛药,两组患者的药物种类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均以黄疸、乏力以及恶心等为主。结论 HBV+DILI组患者的年龄偏低,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征性。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injury,DILI),是指有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诱发的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起病较急,大部分患者在停药后相关临床症状及肝脏的功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也有少部分的患者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随着临床药物滥用等不良现象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使得目前临床发现肝损伤的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加[1]。乙型肝炎病毒(HBV)一直是世界流行的病毒,我国存在大量的慢性感染者,这些患者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各种药物,而服用药物后出现的DILI具有怎么样的临床特点,值得我们思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病案查询系统,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DILI患者86例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为HBV+DILI组41例,及DILI组患者45例。入选标准:年龄≥18岁;服用肝损伤药物之前患者的病情稳定,没有出现乏力、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情况。排除标准:合并家。丙、戊等病毒感染;严重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等;血管闭塞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计量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临床症状等。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分析,不符合整体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并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后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

HBV+DILI组中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年龄患者为75岁,中位年龄为42岁,而DILI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72岁,中卫年龄为51岁。HBV+DILI组患者的年龄较DILI组患者低,因为DILI组患者的年龄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ILI组患者的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分别比较 [n(%)]

2.2 导致肝损伤药物种类

HBV+DILI组患者导致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为中医、抗感染药以及解热镇痛药,DILI组患者导致肝损伤药物与HBV+DILI组一致,两组患者肝损伤种类没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导致肝损伤药物种类 [n(%)]

2.3 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均以黄疸、乏力以及恶心等为主,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n(%)]

3 讨 论

根据302医院10年的报道,显示我国目前肝损伤的住院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从2001年的1.39%逐渐上升到2011年的3.17%,这期间上升了2.3倍[2]。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而考虑到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直接毒性和特异性毒性,特异性毒性又包括了代谢途径损害、线粒体损害以及内质网的损害等[3]。造成肝损伤的众多途径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他们是相互影响,比如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造成大量的肝细胞破坏,从而释放细胞因子,激活和加重了机体对有害代谢产物的特异性反应,最后导致了肝脏的损伤。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年龄、性别以及肥胖等原因均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诱导因素。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发现合并慢性HBV感染的DILI患者年龄和性别均与单纯的DILI组患者存在差异。性激素对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女性对男性而言更具有强的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反应,此外性激素在HBV转录的过程中具有相反的作用,因此可以结束HBV合并DILI组中男性患者高于女性。在药物作用中发现中药导致肝损伤的比例最大,这与我国国情相符。在我国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被大量运用到各种疾病中,而中药的汤剂等一般有医生任意组合,临床没有统一的用量标准,从而加大了DILI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分析我们认为:HBV+DILI组患者的年龄偏低,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征性。

[1] 李燕平,杨玉前,张延源,等.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损伤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3,35(9):806-807.

[3] 藤光菊,李保森,赵 军,等.近10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特点及变化趋势[J].肝脏,2014(5):329-331.

[3] 于乐成,茅益民,陈成伟.2013年美国FDA药物性肝损伤指南介绍——医药研发企业上市前的临床评估[J].肝脏2013,18(5):325-330.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75

B

ISSN.2095-8242.2017.16.3047.02

朱淑琴

猜你喜欢

药物性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鼻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