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旁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可行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2017-06-28刘振金崔国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床边心源性心内科

刘振金,崔国强

(赤峰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床旁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可行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刘振金,崔国强*

(赤峰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对床旁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需要植入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4例,观察不同临床路径的操作时程和治疗效果。结果 床边植入组中有1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送入改为进导管室植入,导管室植入组有1例因腹主动脉扭曲、钙化严重而植入失败。结论 床旁IABP植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性好。

床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冠心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辅助心脏进行循环的机械性装置,在辅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重症患者中进行药物治疗至关重要[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床旁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03月~2015年10月就诊于赤峰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需要植入IABP的患者共24例,其中A组导管室IABP植入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2~87岁;B组床旁IABP植入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49~89岁,2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IABP的植入及模式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操作,利用Seldinger技术经过皮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将球囊导管植入其中,根据患者的身高来选择反搏球囊的大小。床边植入IABP时,以患者胸骨角到脐,自脐再到股动脉穿刺点之间的距离为依据来确定球囊导管的深度,球囊植入成功以后需要进行床边X线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对球囊导管的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2]。在导管室可透视的情况下在左锁骨下动脉下方1到2厘米的降主动脉内准确的确定球囊顶端的位置,以此将主动脉球囊反搏机连接起来,将心电触发模式调动起来。为有效避免球囊表面血栓的形成,需要每隔30分钟将2 mL肝素抗凝(氯化钠注射液500 mL+肝素1.25万U)注入到球囊导管中心腔中,确保使ACT能够保持在200~300 s之间[3],IABP的应用全部都在3~5 d以上[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 果

2.1 IABP植入情况

床旁IABP组时间为(23.2±11.1)min,导管室IABP组时间为(34.3±17.2)min。成功率:床旁IABP组为91.67%,导管室IABP组为91.67%。

2.2 并发症情况

床旁IABP组:1例患者形成下肢血栓,1例患处出现局部的血肿;导管室IABP组:2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的感染、假性动脉瘤以及球囊的破裂等。

2.3 心功能的评价

床旁IABP组与导管室IABP组在改善泵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效果相当。床旁IABP组的LVEF提高值是(12.11±2.14)%、6 min步行距离是(365.5±60.6)m;导管室IABP组的LVEF提高值是(11.93±2.42)%、6 min步行距离是(377.6±70.1)m。

2.4 随访的具体结果

在再次住院率、存活率方面的比较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尽管可以促进患者6个月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是预后情况不能获得有效改善。见表1。

表1 2组患者随访结果的比较(%)

3 讨 论

床边IABP植入作为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在危重症、不宜搬动的患者中比较适用,在情况比较紧急的状况下,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导管室准备不充分和非工作时间的影响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进而有助于节省患者用于治疗方面的花费,防止患者受到射线的辐射,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性十足的治疗方法在那些大型X线机(介入导管室)缺失的单位,如基层医院需要IABP辅助治疗时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1] 冯春光,杨向军,付 强,王彦炯,曹秋玫,阮红云.床边植入和导管室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07(5):1114-1116.

[2] 朱洁莹,刘丽军,信栓力,常 超,马燕霞,赵秀峰,韩丽英,李敏,张兰华,刘桂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源性休克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05(3):497-499.

[3] 胡方斌,赵 杰,聂亚彬,钱建东,孙彩琴,陈叶芳.床旁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02(8):120-123.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41.6

B

ISSN.2095-8242.2017.16.2985.01

崔国强,男,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床边心源性心内科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勘 误
假如我有一个梦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床边急诊腹膜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