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中对随班就读学生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2017-06-27冉华梅

神州·上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个别辅导随班智障

冉华梅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而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智障人群体同样与社会发展分不开。如何使智障儿童与普通学生一样学到知识,长大后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情。

一、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作用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智商都是在70分以下,无论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都比正常孩子要差。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二是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三是随班就读有利于与社会的融合。

二、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教师没有进行对智障儿童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跟不上学习进度,根本学不到知识,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加上由于升学的压力,随班就读学生的分数一般不计算进平均分中,所以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放任,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等等,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熟悉学生,了解特殊需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作为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应在接新班的时候先做好班内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调查,了解他们对原有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学习兴趣、态度、爱好等。智障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即使同样都是轻度智障的儿童,在学习上的特殊需要也不尽相同;智障学生本身个体内的差异也很大,在知觉、记忆、思维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提问、上机操作练习辅导,以及平时在課堂中对学生仔细观察等来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四、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1、注重智障儿童的小步子教学和个别辅导

智障儿童学习速度慢,记忆有缺陷,知识迁移也有困难。信息技术课课型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的,所以对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时步子要小,要多反复。在上机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和教材特点将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分成一系列小步骤实施教学,个别辅导。教师需要在学生旁边对每个操作步骤进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情况继续向前或退后一两步再学习。

2、增强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普通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但是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针对他们的缺陷采取一些补偿的方法。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其注意力的稳定性,使他们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flash)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智障儿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促进他们语言、情感的发展。还可以利用电脑屏幕广播、大屏幕投影、视频展示仪、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文字知识通过声音、图画、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超越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把智障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展现在他们面前,扩大智障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

3、发挥助学伙伴的作用

助学伙伴是随班就读教学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可以使智障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决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老师选配的助学伙伴必须是有热情、有耐心的正常儿童。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把智障儿童从抽象难理解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学到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会操作电脑,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教育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精心浇灌,每一个学生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迟开的花朵也能绽放飘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别辅导随班智障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