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年与云南的近代教育
2017-06-27冷强
摘要:在清末新政的影响下,云南在教育方面开始了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作为云南巡抚,林绍年积极倡导清末新政,他十分重视云南的教育,在任上先后分几批选派学生出国留学、设立预备科和速成师范、开设蚕桑学堂、设立东文学堂等。通过选派留学生和开设各类新式学堂,为云南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云南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林绍年;云南;近代教育
林绍年任职云南巡抚期间,先后选派了三批学生到日本留学学习实用技术。除此以外,还选派一批学生到日本学习速成师范、到越南河内学堂学习。林绍年在云南的贡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面对林绍年在云南推行的新政措施进行论述。
一、选派学生赴高等学堂学习及出国留学
1、选派前两批学生及官员出洋游学
1902年,林绍年调任云南巡抚,他首先选派钱良骏等10名头批学生到日本去留学,每名学生给予必备行装,由官府资助银两200两,每年给予旅费和学费银300元,后因学生旅费和学费不够开销,又商定每年每生加银100元。
接着,林绍年又选定心术端正、文理明达的举人郭有睿等10 名作为第二批留学学生,每名资助银两200两,每年给予旅费和学费洋银400元。林绍年认为,储备人才是以备不时之需。由于云南通晓事务的人很少,且地处边远贫瘠地区,所以每次遇到要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就比较棘手。虽然已经开设课吏馆,但规章制度还未制定出来,所以在当时就只有从候补的官员中选出通情达理的官员数人与学生一同出国留学。林绍年在选拔过程中严格要求,对候补的官员李辉沅等五人详加考查后认为他们很有志向,均可派遣出国留学,学费旅费均按照学生的数目进行资助。自此,“惟是先后所派员生已至二十六员名之多”。
2、选派速成师范学生及第三批学生出洋游学
林绍年在选派前两批学生出洋留学生后,又从省内品学兼优的学生中选派到日本学习速成师范,如选得进士刘盛堂等41名学生。同时,又以刘盛堂等6名兼任考察学务。其中,由云南出发包含刘盛堂在内的23名所需学费和路费由官府每名各给予银600两,由汉口出发的18名所需学费和路费由官府每名各给予银550两。接着,又要求普洱等府州县就地筹款,“陆续选送学生李彝伦等二十四名并由省城高等学堂挑选学生颜兴贤等二十名共四十四名”[1],作为第三批出洋学生。除公派学生外,还包括蔡正纬、赵舒衡2名自费出洋学生随同前往。
3、选送预备科学生
林绍年在接到为京师大学堂输送预备科学生的通知后,立即要求各地区挑选贡生,并从各大学堂中挑选高才生,由督抚、学政按照此次考选章程最终确定名单并给予路费,于本年六月十五日以前送到京城再次参加考试。预备科师范馆又要求各地分考场进行挑选,最终取定李日垓等8名品格端正的可造之才,每名学生给予银150两,一直资助到该生毕业,“每名每月另给书籍洋纸石版笔墨费用银十二两以资津贴”。
4、继续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接着,林绍年又继续筹款选派学生到日本学习速成师范,以培养更多教育方面的人才。林绍年到任后,选派了品学端正但本年参加会试未中的太和县举人张肇兴由京城就近到日本学习速成师范,并拨给往返学费旅费银550两。除官府出资外,也有自备银两出国留学的,如已故云南迤南道陈宗海之子丁优、江苏试用同知陈文起、云南试用布经历谭光煃等,又委派护送两批学生出洋日本留学生监督兼教习。于是,在林绍年的倡议下,又选派学生到河内学习法语,“当即考选心术端正文理明达学生文宝奎等十名,每名筹给川资银五十两,每年各给旅学等费龍圆三百圆,每名月费五圆”。选派的留学生,林绍年还专门派人照会管理留学生总督及日本外务部,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并进行严加管束,以期能按时毕业。
二、开设各类新式学堂
1、开设蚕桑学堂
林绍年到任后,为了改变蚕桑业落后的局面,林绍年从浙江蚕桑学堂聘请了精通养蚕之法的毕业生陈之藩、邱仲刚等三人带上蚕桑书籍及养蚕器具到云南蚕桑学堂担任教习,“电商浙江抚臣聘该省蚕桑学堂精东洋法之毕业生陈之藩、骆禶郊、邱仲刚三人随带书籍器具来滇充当教习开办学堂”。该学堂的学生主要学习制种、饲养、算学、声光、化电等,学制为两年毕业,成绩及格给予文凭,毕业的学生有时也被派到各地去充当教习,优秀的学生由官府出资到国外继续学习。
2、设立东文学堂
林绍年认为,云南“或习专门或习普通或习速成师范或习武备以通省百十州县分之势仍甚不敷用”。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林绍年就从财政拨付银两从上海东洋毕业的学生中聘请高岛等二员来云南担任普通中学教习,该学堂取名为东文学堂,地址在三迤会馆,每名教习教授学生30人,学制为三年,一切规章制度均已按规定制定,归管理学务官员管理,该学堂的毕业生经督抚、学政考核最优秀的作为拔贡,优秀的作为优贡,中等的作为岁贡。
三、结语
林绍年作为云南巡抚,对云南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任时,通过选派留学生及开设各类新式学堂,为云南培养了大批的新式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國留学,一方面加强了云南与日本、越南、法国等国的交流与联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云南培养了一批师范类的人才。开设的各类新式学堂,也为云南培养了一批教育方面的新式人才。如从浙江蚕桑学堂聘请优秀毕业生开设的云南蚕桑学堂,为云南带来了先进的养蚕技术和经验,为云南培养了蚕桑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也被分配到云南各地担任教习,推动了养蚕技术的传播。设立的东文学堂,为云南减轻了财政方面的压力,同时也为云南培养了一批翻译、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除此以外,林绍年在云南推行的新政措施也为接下来在贵州推行的新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总之,林绍年在云南的作为是有目共睹的,在云南的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林葆恒,《闽县林侍郎(绍年)奏稿》,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
[2]熊巍,《云南的留学教育》,《云南教育》,1990年第Z2期.
[3]李昆,《林绍年与云南》,《云南大学》,2015.
[4]温梁华,《云南的留学教育》(续),《大理学院学报》,1996.
作者简介:冷强(1987.10.27),男,重庆垫江人,贵州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六盘水市民族中学中学二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