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开式制冷天然气凝液回收工艺优化研究
2017-06-27王登海刘子兵
邱 鹏 王登海 刘子兵 郑 欣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等压开式制冷天然气凝液回收工艺优化研究
邱 鹏 王登海 刘子兵 郑 欣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天然气凝液回收 开式制冷 混合冷剂
1 原料气及产品参数
2 工艺流程
等压开式制冷天然气凝液回收工艺流程见图1。原料气经脱水预处理后,依次通过冷箱1和丙烷蒸发器1,与干气和丙烷换热预冷,预冷后的原料气进入脱乙烷塔中部,在塔底重沸器的加热下,脱乙烷塔内液烃中所含的绝大部分乙烷被脱除,塔底凝液去后续脱丁烷塔进一步处理。脱乙烷塔塔顶气进入冷箱2冷却后发生部分冷凝,以气液两相状态进入低温分离器。其中,液相作为混合冷剂,经节流降温后为冷箱2和冷箱3提供冷量,混合冷剂升温汽化后进入混合冷剂压缩机增压,然后依次通过空冷器、冷箱3和丙烷蒸发器2换热降温后进入分液罐分为气液两相,气相进入低温分离器,液相返回脱乙烷塔塔顶作为回流液。
本文采用Unisim R410软件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物性方程选用Peng-Robinson方程。脱乙烷塔的塔顶压力设定为1 800 kPa、塔底压力为1 850 kPa,理论塔板数为10块;脱乙烷塔塔顶气出冷箱2温度设定为-60 ℃,混合冷剂进混合冷剂压缩机的入口温度设定为35 ℃,混合冷剂压缩机效率设为75%,混合冷剂增压压力为2 000 kPa,增压后的混合冷剂经空冷器冷却至55 ℃后进入冷箱3,干气外输温度设定为35 ℃,流程中两具丙烷蒸发器的制冷温度分别设定,其数值不一定相同。
表1 原料气组成(干基)Table1 Compositionofrawgas(drybase)组分CH4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2n-C5H12C6CO2N2y/%61.5014.6815.101.613.100.470.480.150.012.90
表2 产品典型组成Table2 Typicalcompositionofproduct组分CH4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2n-C5H12C6CO2N2y/%0.001.9969.677.8515.112.292.350.740.000.00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料气预冷温度的影响
原料气预冷温度对重沸器热负荷、丙烷制冷功率以及混合冷剂压缩机功率的影响见表3。模拟计算过程中,混合冷剂节流压力设定为500 kPa,混合冷剂经丙烷蒸发器2冷却后温度设定为-30 ℃。由表3可知,随着原料气预冷温度降低,丙烷蒸发器1制冷功率逐渐增大;同时,原料气温度降低导致乙烷脱除过程更为困难,脱乙烷塔塔底重沸器热负荷增大。另一方面,丙烷蒸发器2制冷功率以及混合冷剂压缩机功率随原料气预冷温度降低而减小,这是由系统中的混合冷剂流量降低而导致的。计算结果表明,原料气预冷温度由-5 ℃降至-35 ℃后,混合冷剂的流量由459 kmol/h降低为270 kmol/h,混合冷剂的增压和冷却负荷相应地降低。
3.2 混合冷剂节流压力的影响
低温分离器分出的液烃作为混合冷剂,经过节流减压降温后为系统提供冷量,混合冷剂主要由乙烷、甲烷和丙烷构成,其典型组成见表4。混合冷剂节流压力对制冷温度、丙烷制冷功率以及混合冷剂压缩机功率的影响见表5。模拟计算过程中,原料气预冷温度设定为-30 ℃,混合冷剂经丙烷蒸发器2冷却后温度为-30 ℃。
表4 混合冷剂典型组成Table4 Typicalcompositionofmixedrefrigerant组分CH4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2n-C5H12C6CO2N2y/%21.0058.0220.730.0140.00350000.01250.22
表5 混合冷剂节流压力对能耗的影响Table5 Effectofmixedrefrigerantthrottlepressureonenergyconsumption混合冷剂节流压力/kPa混合冷剂制冷温度/℃丙烷蒸发器1制冷功率/kW丙烷蒸发器2制冷功率/kW混合冷剂压缩机功率/kW总制冷功率/kW500-78.38365484371821400-81.58315495231903300-85.48265506422018200-90.98225528292203
3.3 混合冷剂冷却温度的影响
表6 混合冷剂冷却温度对能耗的影响Table6 Effectofmixedrefrigerantcoolingtemperatureonenergyconsumption混合冷剂冷却温度/℃重沸器热负荷/kW丙烷蒸发器1制冷功率/kW丙烷蒸发器2制冷功率/kW混合冷剂压缩机功率/kW总制冷功率/kW-1514069622694531684-2014228953694501714-2514358494714441764-3014468365474371820-3514518246304261880
4 结 论
[1] 王遇冬, 郑欣. 天然气处理原理与工艺[M].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6: 180-181.
[2] 李士富, 王继强, 常志波, 等. 冷油吸收与DHX工艺的比较 [J]. 天然气与石油, 2010, 28 (3): 35-39.
[3] 李士富, 张小龙, 蔺亚梅. 冷油吸收工艺的改进[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8, 27 (10): 52-53.
[4] 刘棋, 田静, 刘巍. 让纳若尔油田第三油气处理厂轻烃回收工艺方法选择[J]. 天然气与石油, 2008, 26(2): 53-56.
[5] 汪宏伟, 蒲远洋, 钟志良, 等. 膨胀制冷轻烃回收工艺参数优化分析[J]. 天然气与石油, 2010, 28(1): 24-28.
[6] 杜通林, 肖春雨, 程林. 天然气脱烃装置烃露点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整改[J]. 天然气与石油, 2015, 33(6): 25-29.
[7]付秀勇, 胡志兵, 王智. 雅克拉凝析气田地面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J]. 天然气工业, 2007, 27(12): 136-138.
[8] 胡文杰, 朱琳. “膨胀机+重接触塔”天然气凝液回收工艺的优化[J]. 天然气工业, 2012, 32(4): 1-5.
[9] 周刚, 郭林林, 李哲, 等. 基于HYSYS的轻烃回收工艺方案优化[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6, 45(4): 5-9.
[10] 朱聪, 蒋洪, 雷利. 膨胀机制冷天然气凝液回收流程模拟[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 34(5): 361-362.
[11] 李国诚, 陈焕龙, 诸林. 吐哈油田轻烃回收的现状与发展[J]. 天然气工业, 1998, 18(6): 79-82.
[12] 朱琳. 宜宾大塔轻烃回收项目工艺设计及参数优化[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 43(3): 271-274.
[13] 韩淑怡, 王科, 祁亚玲, 等. 天然气轻烃回收DHX工艺优化研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4, 39(6): 58-62.
[14] 刘祎飞, 诸林, 王科, 等. 轻烃回收直接换热工艺优化研究[J]. 天然气与石油, 2015, 33(2): 37-40.
[15] 王治红, 李智, 叶帆, 等. 塔河一号联合站天然气处理装置参数优化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 42(6): 561-566.
[16] 李士富, 李亚萍, 王继强, 等. 轻烃回收中DHX工艺研究[J]. 天然气与石油, 2010, 28(2): 18-26.
[17] 诸林, 杨洋. 基于响应面法的轻烃回收工艺参数分析[J]. 现代化工, 2015, 35(5): 163-166.
[18] 胡文杰, 江志华. 渤西油气处理厂天然气凝液回收制冷方案比选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2, 40(9): 67-71.
[19] 王遇冬, 王璐. 我国天然气凝液回收工艺的近况与探讨[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 34(1): 11-13.
[20] HUEBEL R R, MALSAM M G. New NGL-recovery process provides viable alternative[J]. Oil & Gas Journal, 2012, 110(2): 88-95.
[21] GPSA. Engineering data book[M]. Tulsa: Gas Processors Suppliers Association, 2012.
Optimization of isobaric open refrigeration process for natural gas liquid recovery
Qiu Peng, Wang Denghai, Liu Zibing, Zheng Xin
Xi′an Changq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Xi′an, Shaanxi, China
natural gas liquid recovery, open refrigeration, mixed refrigerant
邱鹏(1985-),工程师,现就职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气加工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E-mail: qpeng1_cq@petrochina.com.cn
TE624.9
A
10.3969/j.issn.1007-3426.2017.03.010
2016-09-28;编辑:康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