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半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7-06-27谢咏昌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胶东半岛转型升级

谢咏昌

摘要:服装业是中国轻工业主导行业之一,然而,我国服装产业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缺乏自主品牌创新,多以贴牌加工为主。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胶东半岛服装产业存在产业集群效应差、成本上升、资金缺乏、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在文章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向政府和服装企业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胶东半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引言

山东省的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出能力、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然而山东省服装产业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缺乏自主品牌创新。随着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个性化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商业模式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要使消费者独特的需求得到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将难以避免,这种生产模式提高了预测需求和库存的难度,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风险。此外,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涨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服装行业受到巨大的挑战。

二、胶东半岛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一)不具备集群优势

通过对青烟威三地市经信委的访谈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笔者发现,胶东半岛服装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分布较为分散,难以优势互补,不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胶东半岛多数中小服装企业只是从事简单的生产加工,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环节持续时间较长,议价能力不高。面对市场冲击,这些单个服装企业抗风险能力不高,容易在市场竞争中遭受损失。

(二)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

在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中,过半受访者对胶东半岛本土服装品牌缺乏了解,且多数消费者表示在购物时比较看重服装品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胶东半岛的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即便是有红领这样主打定制西装的知名品牌,但缺乏时尚元素,消费者对此却解甚少。品牌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何培养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是服装生产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成本优势逐渐下降

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的上升,胶东半岛的成本优势在逐渐下降。同时,得益于互联网、交通、物流等行业的发展,资本和实物的流动变得更为方便和迅捷。而我国中西部、东南亚等地由于更低廉的人工成本,逐渐成为服装工厂的转移地。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缩了胶东半岛服装企业的利润,也迫使企业负责人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缺乏资金

企业发展和转型,无论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还是进行设计研发,资金是重中之重。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资金问题对企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制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融資方面不占优势,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有限,从银行借款难度较大,民间融资又有利率等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服装企业库存率普遍高于平均标准,难免挤占大量的流动资金。对于流动资金不足的服装企业,转型升级便成了纸上谈兵。

三、胶东半岛服装业转型升级建议和对策

工业是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服装业是山东省的传统优势项目。服装业转型升级在面临诸多困难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一)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1.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首先,对待企业发展先进经验,要予以肯定和推广,充分发挥自身舆论导向的功能;对于企业发展的瓶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支持,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其次,政府要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引导企业注重培养自主品牌,促使企业走出服装业产业链底端,向更高层次迈进,占据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

2.深化机制创新,多平台合作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其一,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严格规范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其二,完善融资平台的建设。政府在设立专项基金的基础上,应完善企业的征信制度建设,以使企业能够进行更好的融资,解决资金上的困境。其三,加强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政府应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维护纺织服装行业的高标准。同时,要积极响应中央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朝阳企业保驾护航。

3.在帮扶中小服装企业的同时,注重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服装产业也是一个能发挥规模优势的产业,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优势企业的重要性,鼓励优势企业向服装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形成产业集群,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政府更要鼓励龙头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大研发力度,积极进行自主品牌建设。

(二)对服装企业的建议

1.加强同地区间服装企业合作,寻求政府支持,努力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位于同一产业链的多个企业,聚集于某一特定区域,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实现采购、加工和销售本地化,减少企业生产中间费用。同时,多家企业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对外提高议价能力,能极大提高抗风险能力。服装行业是胶东半岛的传统行业,面对服装行业新形势,胶东半岛的服装企业应加强信息交流,优势互补,学习福建、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青烟威服装产业集群,从而实现规模效应。

2.在经营战略上,增强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国民对服装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服装业的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大,特别是高端服装市场也有较大发展空间。服装企业要注重区别不同消费水平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经营策略,多元化发展。

3.企业要逐步树立国际化、全球化的概念,重视资源在全球的配置。随着科技的发展,资金和实物在全球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全球化生产早已成为现实。对于国内服装产业来说,可以利用国外性价比更高的原料,也可以拓建国外工厂。同时,企业可以与主要销售国的产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便更好打开国外市场。

参考文献:

[1]张玉杰,张颖.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6(5):94-97.

[2]李兵.当前威海市纺织服装产业研究[J].现代商业,2013,No.33635:55.

[3]林风霞.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路径与对策探析[J].纺织导报,2010,No.79603:13-14+16-18.

猜你喜欢

胶东半岛转型升级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蛤堆顶所在胶东半岛北岸史前早期贝丘遗址的资源域调查与分析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胶东半岛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胶东半岛舞蹈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扛阁”与“烛竹马”舞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