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2017-06-27李伟阮英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李伟 阮英爽

摘 要:隨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人们除了注重传统建筑体系所带来的功能性作用,同时也关注建筑环境的文化艺术设计,其建筑结构的设计形式以及艺术文化内容往往更加具有价值,展示的内容也相对丰富。本文将以关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为课题进行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文化建筑 艺术设计 审美心理角度

事实上文化建筑不仅仅是指实际建筑,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并且能够实现人人参与的提升人们综合文化素养的人文建筑,不仅仅是我国文化面貌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衡量指标。加强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并且迎合人们的审美心理角度,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建筑发挥其自身的文化育人的效果,综合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基本特征,形成优秀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文化创造。下文将以审美心理角度与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着手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加强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发展。

一、审美心理角度与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事实上一切的文化建筑以及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以满足审美心理为主要目标,通过不同的建筑与设计手段,去迎合满足不同的审美心理需求,所以在正确看待审美心理角度与文焕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时,首先就需要明确审美心理要求,文化建筑如果是为了迎合宗教信徒的,就需要以宗教为主要设计元素,进行整个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的设计[1]。如果是学校就要考虑建筑的整体的教育文化元素以及应用空间等。所以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审美心理角度而产生的必然举措。

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上来看,可以将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分割来看,文化建筑是功能性、艺术性与技术性三者有机结合的集合体,在对文化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环境艺术设计更能够对文化建筑起到衬托的作用,体现文化建筑的基本价值的同时,进一步表现文化建筑的审美取向与文化价值,满足一部分人美的审美特点,实现审美主体的满足感。

所以审美心理角度与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的[2],这既是审美标准与审美设计的融合与碰撞,同时也是人与建筑协调关系的具体体现。我们只要在正确认识并且掌握审美心理角度与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基于审美心理角度加强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措施

1.以审美心理角度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性

从设计的技巧与技术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比例结构、尺度构造、主从部分以及均衡状态等,比如说从比例上看,大多数的审美都偏向与准确分割的比值,但是事实上看,真实建筑的比例结构会与整体的实际感觉存在着相应的偏差,比如说法国国旗主要由蓝色、白色以及红色组成,完全的三等分比例在视觉效果上感觉所占比例并不是真正的三等分,所以为了迎合人们的实际审美,将三个色块宽度比例设计成了三十比三十三比三十七,这样在国旗升起的时候才会从视觉上觉得国旗的比例是均等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有同样的问题,有的时候需要去塑造完全对称的形象,也需要去改变环境艺术设计的比例,选择最为其恰当的比例与搭配,从而才能够更好地烘托文化建筑的整体感觉。

另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空间设计的均衡性与主体的有效区分,为了体现空间的均衡性,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要有效利用色彩、线条、物体质感设计等来实现整体空间的协调与美感,提升整体设计效果[3]。其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文化建筑而存在的,所以不能够喧宾夺主,失去了原本设计的意义。比如说在我国的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博物馆文化建筑,以及建筑内部的展品,通常在艺术设计上会相对简洁,并且仅仅使用一些博物馆特色元素起到装饰作用,引导游客进行参观。

2.注重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应该是审美心理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往往在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存在相应的文化诉求,将这种人文与文化诉求融入到文化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之中,文化建筑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给予人一定的情感吸引与情感共鸣[4],实现文化建筑功能与设计的和谐统一。比如说上海的霍山公园,事实上这个公园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其中心是为了纪念二战期间犹太难民们,霍山公园所在地就是犹太人民的避难所,所以在整体环境设计中除了有中国传统园林的特征,比如假山的应用等,同时也有西方的文化元素应用,利用木构西方柱子并且刷成相应的棕黑色,来体现犹太人曾经的苦难生活,同时利用相应的植物来起到柔化周边环境的作用。

还有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在进行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之中,为了烘托文化建筑主体,在索菲亚教堂周围采取了欧式风格的相应设计与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因为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有其相应的宗教用途,所以在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大量使用了清水红砖,来体现其富丽堂皇的宗教审美,教堂广场安静静谧、教堂主体巍峨壮美,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人们在这种迎合审美的设计之下,往往会对文化建筑以及文化建筑环境产生美好的向往与情感的良好寄托[5]。

结语

在进行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审美心理角度,掌握人们的生活以及精神需求,从而更好地把握审美心理角度与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以审美心理角度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性、注重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表达去进一步加强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从而实现文化建筑的体现与突出。

参考文献

[1]周文明. 探析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J]. 现代装饰(理论),2016,(03):219.

[2]张雅舒. 审美心理与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4):99-102.

[3]孙汝. 从审美心理角度看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 现代装饰(理论),2015,(07):102.

[4]刘宇舟. 革命历史博物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范畴的多样化研究[J]. 设计艺术研究,2015,(03):102-105+114.

[5]万然,朱华亮. 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108-111.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莫开宇艺术设计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驭·策马》
《洁净的爱意》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荔枝湾涌》
《花月夜》
微创新在产品创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