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兴趣培养及自主性学习

2017-06-27郑娟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自主性小学数学

郑娟娟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全面实行新课程教育,新课程就要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教育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要求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会自主学习。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对于知识主动去探索,并且在理论性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核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具备强烈的学习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老师要尽力去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自主性学习与培养学习兴趣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在具备极大的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才会去主动学习。所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与其它科目相比,数学可能看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缺少生动有趣的形象,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使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形象、有趣的语言,将单调的事物赋予生命。其次,还可以在课堂中恰当地给予学生肯定、表扬和鼓励等,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观点有了自信,随之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最终由想法付诸到实际行动中。[2]

2.将数学教材由“无声”变为“有声”

在教材中,很多例题都是图文并茂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通过例题的引导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他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因此,就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将那些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将学生的情感与兴趣结合起来,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静止的物体动态化。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将其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带一些可以用于切割的蔬菜水果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切割出各种形状,继而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这样一来,从课程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

3.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学生往往注重自我的表现,愿意与他人交流,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有计划的组织他们进行课堂的讨论。学生进行讨论,既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观点,达到1+1>2的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后,他们就会进行思考,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先让两个学生将一实物进行分割,在分的过程中,引出将要学习的关键“平均分”,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对这一分割的结果是否满意。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4.课堂表演,培养兴趣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多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去表演出来,在这些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演小数点的同学进行移动。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不断传出笑声,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同时将这些共鸣转化为求知欲,培养了兴趣。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激发了学生的一定的学习兴趣后,他们就会爱上学习,进而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探究

老师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让他们自主探究,这样的活动才会有效。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先出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独立去解决,进而再集体讨论,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延伸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恰当的安排这样的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3]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从小培养这种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大概包括: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及时检查。很多小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只是等老师、家长为其解答,自己不去思考,这样的习惯比更不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做完作業以后,也不会自己检查错误,只依赖别人,这些表现都是不会自主学习的表现。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先自己想办法,最后再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且,在完成作业以后,学会自己去检查错误,在检查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题目的理解进行深化,调节解题思路,巩固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3.关爱学生,创设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内容的传授,还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在课堂中,老师要平等关爱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得师生能够融洽相处。其次,在学生犯错误之后,老师要进行耐心教导,找出错的原因,为学生细心解答。最后,要注意因材施教,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调动不同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结语

每个学生都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而探求到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1)

[2]徐秀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

[3]谢金灵;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A];教育;2015(25)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自主性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