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内酯与特拉唑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17-06-27陈永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陈永吉

【摘要】 目的 观察螺内酯与特拉唑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特拉唑嗪组, 每组30例。螺内酯组给予螺内酯治疗, 特拉唑嗪组给予特拉唑嗪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螺内酯组治疗4周后收缩压为(137.34±7.46)mm Hg(1 mm Hg= 0.133 kPa), 舒张压为(76.66±6.85)mm Hg, 优于治疗前(168.12±10.76)、(87.12±6.84)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拉唑嗪组治疗4周后收缩压为(140.15±9.25)mm Hg, 舒张压为(74.23± 6.11)mm Hg, 优于治疗前的(166.96±13.34)、(88.23±7.12)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出现恶心1例, 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特拉唑嗪组出现恶心1例, 头痛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与特拉唑嗪均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螺内酯降低收縮压的效果较为明显, 特拉唑嗪降低舒张压的效果较为明显, 特拉唑嗪的不良反应略高于螺内酯。

【关键词】 螺内酯; 特拉唑嗪; 顽固性高血压; 临床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56

顽固性高血压主要指血压维持在一个目标水平中, 即使应用3种抗高血压药物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未有改善[1]。顽固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群, 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可引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 危及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 不容忽视。本院在顽固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中, 对60例患者分组给予螺内酯与特拉唑嗪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螺内酯组和特拉唑嗪组, 每组30例。螺内酯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58~88岁, 平均年龄(63.18±9.68)岁;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11.18±3.62)年。特拉唑嗪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59~89岁, 平均年龄(63.57±9.91)岁;病程1~20岁, 平均病程(11.20±4.0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螺内酯组选择螺内酯片(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0077)20 mg, 口服, 1次/d。特拉唑嗪组选择特拉唑嗪片(Aesica Queenborough Limited, 国药准字J20120022), 初次剂量为1 mg, 口服, 2次/d, 持续应用7 d后, 若血压未降到目标值, 则可增至2 mg。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定期测量血压, 测量方法如下:应用汞柱式血压测量器, 对患者的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进行严密的测量, 反复测量3次, 取平均值。同时需严密观察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血电解质的变化, 观察并测定心率, 详细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螺内酯组治疗前收缩压为(168.12± 10.76)mm Hg, 舒张压为(87.12±6.84)mm Hg, 治疗4周后收缩压为(137.34±7.46)mm Hg, 舒张压为(76.66±6.85)mm Hg, 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特拉唑嗪组治疗前收缩压为(166.96±13.34)mm Hg, 舒张压为(88.23±7.12)mm Hg, 治疗4周后收缩压为(140.15±9.25)mm Hg,

舒张压为(74.23±6.11)mm Hg, 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螺内酯组出现恶心1例, 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特拉唑嗪组出现恶心1例, 头痛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顽固性高血压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 其也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基线收缩压水平高、左心室肥厚、不良生活方式、高领、伴有慢性疼痛或长期焦虑等均可引发顽固性高血压[2]。顽固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群,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诱发多种并发症, 如猝死、心律失常等, 危及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 需引起重视[3]。

在顽固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中, 螺内酯与特拉唑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两者均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螺内酯是常见的高血压辅助药物, 也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醛固酮拮抗剂, 其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 不仅具有利尿功效, 而且可增强降压效果, 提高临床疗效[4]。薛斌[5]在临床研究中发现, 高脉压是诱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螺内酯对脉压的控制与调节作用显著, 其可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脉压, 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特拉唑嗪属于哌唑嗪的同类物, 其主要通过减少与控制总外周血管阻力, 从而控制与降低血压, 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卢英来[6]在临床试验中发现, 特拉唑嗪的半衰期比较长, 通常可达12 h, 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后, 可改善心脏前后负荷, 从而可以平稳地降低血压, 只需应用1次/d, 即可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李靖等[7]指出, 特拉唑嗪不仅可以降低血压, 而且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减少回心血量, 对降低恶性心脑血管事件有着积极性的影响, 由于该药物的降压功效较为明显, 因此建议从小剂量入手, 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剂量, 直至恢复正常血压值。本院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特拉唑嗪组, 每组30例, 螺内酯组给予螺内酯治疗, 特拉唑嗪组给予特拉唑嗪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螺内酯与特拉唑嗪均可有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综上所述, 螺内酯与特拉唑嗪在顽固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两者均具有显著的降压功效, 其中螺内酯降低收缩压的效果较为明显, 而特拉唑嗪降低舒张压的效果较为明显。两者不良反应均比较少, 特拉唑嗪的不良反应略高于螺内酯。

参考文献

[1] 陈玉菲, 杨萍, 李宇.小剂量螺内酯治疗80岁以上高龄老人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16):60-63.

[2] 马宝新, 李宗清, 李 花.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3):5801-5803.

[3] 章若涵, 马小峰, 周翠林.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及对炎性反应因子影响的研究.吉林医学, 2014, 35(19):4209-4211.

[4] 曾潇, 周宁, 曹少雄, 等.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江西医药, 2016, 51(8):742-745.

[5] 薛斌.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2):128-129.

[6] 卢英来.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132-133.

[7] 李靖, 舒勇, 孙丹宁, 等.特拉唑嗪治疗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2):173-175.

[收稿日期:2017-03-17]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