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思考能力的养成

2017-06-27朱玉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朱玉辉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方面,培养学生們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老师们采取合适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展开探讨。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 培养方法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时期,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们的思想非常纯净,而且非常听从老师的安排。因此老师们应该把握住这一机遇,在小学阶段努力提升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让他们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自行分析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对学生们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数学需要学生们根据已知的概念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所学的内容来进行探究和尝试,最后才能将问题解决。因此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1]

一、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缺乏主动思考精神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掌控着一切的教学安排,学生们只能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们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说什么是对的,学生们就盲目的听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向考试成绩看齐,向标准答案看齐。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就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却从来不对标准答案为什么是这样产生质疑,只是死记硬背那些标准答案。这对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失去了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2]

2.缺乏被动思考意识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分数成为了老师们和学生们唯一的追求,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课后给学生们留很多的作业。学生们一天之中所有的时间都在应付这些内容。因此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外界因素的干扰才让学生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属于被动思考意识缺乏的表现。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3]

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

1.创设民主课堂

随着人们对教育改革理解的不断深入,已经意识到学生们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的更大价值则体现在教学引导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首先,老师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其次,老师们应该为学生们创立一个民主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来锻炼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老师们应该营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教学的活力与魅力。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计算“2×3+6÷2=9”这个题目时,老师们应该先告诉学生们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那就是先乘除后加减。然后让学生们根据概念来进行尝试计算。有的学生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答案,但是有的学生们就会思考为什么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呢?此时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尝试计算,但是这种方法是得不到正确答案的,学生们肯定想知道为什么。最后老师们再进行知识的深入讲解,来解答学生们心中的困惑。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老师们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爱思考的好习惯。

2.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和充满趣味性的。因为小学数学的难度有限,主要是让学生们有效理解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目前很多小学生们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教学非常枯燥无聊。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老师们应该积极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乐于思考其中的问题,这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4]

例如,在学习追及和相遇问题时,老师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告诉学生们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套用合适的解题方法。但是小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很多学生们根本不理解这类问题为什么需要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如果学生们提出为什么,怕被老师批评。因此只能对这种方法进行死记硬背,缺乏内在的思考和理解,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们肯定对这类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此时老师们可以让带领学生们做一个小活动,首先,将学生们进行分组。然后,让A、B两个学生站在一条直线上,在直线的某一个点让学生C做好准备,站在A、B相遇的位置,这时让学生A和B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来相向而行。最后,会在一个点相遇。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演示,学生们就肯定会对这类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们在课下进行数学问题的探讨

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应该贯穿于课堂、课下和家中。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来相互探讨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对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

例如,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们在课下进行验证。学生们下课后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进行讨论,想要了解老师的真正用意。学生们会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们还可以回到家中和家长一起讨论。在这样一个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应该积极改变教学观念,采取合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清. 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5,(09):24.

[2]唐志英.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 学周刊,2013,(17):59.

[3]黄达俊.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 成功(教育),2013,(01):74.

[4]王伟.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 才智,2011,(24):123.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