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招教你写出有文化底蕴的考场作文

2017-06-27王巧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

王巧香

摘要:新高考考试大纲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特别关注。高考作文作为最能紧扣时代热点、展现考生综合素质的一道试题,必将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作文在紧扣题意的基础上,要具备浓厚的社会文化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怎样才能写出文化气息浓厚的作文?考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首先,立意要有新高度。它的立意应该反映出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核。在新时期新趋势下,作文的立意应与时俱进。其次,选材要用新热点。陈旧的素材只能引发老套的议论,使整篇作文读起来毫无新意。考生在选材的时候,应呼应考题,同时结合时代热点,这样才能为作文带来新视角和新感受。再次,语言要有新风格。考生要学会将故事娓娓道来,将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将情感抒发得含蓄自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最后,整体要有新气韵。可以紧扣立意,整篇文章贯穿一个文化人物,将一个人物写深、写透,通过引用这个人物的作品素材、文言素材等,营造出与这个人物风格相符的作文风格。总之,考生应紧扣题目文化要点,反映新时代风貌,在模仿中创新,写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这样,就能在考场上实现作文的提分。

关键词:考场作文;文化底蕴;立意新高度;选材新热点;语言新风格;整体新气韵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51

近几年,文化艺术界异常活跃,传统精神文化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到文化综艺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的火爆,“传统文化”一词迅速成为2017年高考的关键词。

新高考考试大纲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特别关注。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表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基于这些背景,高考作文作为最能紧扣时代热点,展现考生综合素质的一道试题,必将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那什么样的作文能顺应这样的趋势呢?著名专家、中文教授莫怀戚一直倡导的“中学生写作的文化化”,可以给我们不少借鉴。从高考作文的角度看,“写作的文化化”即指作文在紧扣题意的基础上,要具备浓厚的社会文化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

实际上,不少考生一直都在有意识地写有文化感的作文,但大多徒有其表,很难打到高分。原因很简单,眼界和素养的限制使考生只学到了文化作文的“表”:以为只要用到了文化素材,例如李白、陶渊明;只要语言比较优美,例如运用了排比、比喻手法;只要引用了文化名句,例如诗词,就等于写出了一篇“文化作文”。其实,真正具有文化底蕴和生命底蕴的作文绝对不是简单模式的堆砌,而是艺术审美和生活观察所得的心灵体验、生命情感的自然流露。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化气息浓厚的作文?考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首先,立意要有新高度。对于一篇文化气息浓厚的作文来说,它的立意应该反映出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核。在新时期新趋势下,作文的立意应当与时俱进。考生应该关注能够反映新时代风貌的文化类事件和现象,这些事件和现象反映出来的是社会的新气象和新问题。相应地,考生就应该有新的思考方式和新的观点。否则立意就会落于陈旧,不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发展。

2016年高考天津卷材料提出了“阅读方式的多元化”这一种新现象,并要求考生“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写作。考生如果对这点没有新的认识和思考,很难写出有较高立意的作文。考场佳作《阅读的三重境界》对应材料中“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阐释了阅读的三重境界,“充电式阅读”可以说是对材料的最好回应。无论对电子阅读这一新的阅读方式赞同还是反对,考生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所议论。这其实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高度。除了对多元化阅读方式的探讨,文化危机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网络道德建设问题等时代性较强的文化类问题也应当引起考生关注和思考。

其次,选材要用新热点。陈旧的素材只能引发老套的议论,使整篇作文读起来毫无新意。其实很多时候,只要选材的有思路,就能让一篇作文焕发新意。当然,考生要先明白选材的意义。对记叙文来说,选材几乎决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议论文来说,选材就是论据。因此,考生在选材的时候,应当呼应考题,同时结合时代热点,这样才能为作文带来新视角和新感受 。

2016年高考上海卷材料提到隨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让考生谈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细心的考生不难发现,“人们的生活”就是与材料最相符的选材。考场佳作《评价与被评价》开头几段,考生落笔人们的生活如何被公开、被关注、被评价,很好呼应了作文材料。除了选材扣住了热点,考生议论的角度也不同一般:从人们窥探隐私的欲望到评价的心理过程,都有较为深刻的思考。还结合汉娜·阿伦特笔下的“平庸之恶”,比勒庞所称的“乌合之众”等文化理论,让自己的作文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除了评价人们的生活,2017年普利策“特写摄影奖”对生活在暴力阴云中人物的关注、旨在“以昆曲为媒介,让大学生重新发觉传统文化的美”的新版昆曲《白罗衫》涉及的戏曲传承与研究等文化类选材,也值得大家留意。

再次,语言要有新风格。语言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这也成为拉开作文分数的重要因素。作文的语言风格虽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但考生至少要做到不走弯路,明白有风格的语言并不是优美华丽词藻的堆砌,更不等同于生僻字词的滥用。考生熟知的不少高分文化作文,并没有特别运用古文、诗词或者文化素材,很多甚至语言质朴。正如老舍和汪曾祺那样的大家,行文朴素平淡却韵味无穷,字里行间有书香味,能打动人,让读者感到文章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什么是有风格的语言呢?应该是流畅自然、成熟大气。当然,这离不开文章的内容,内容有格调是语言有风格的基础。学会将故事娓娓道来,将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将情感抒发得含蓄自然,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2016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中的“老腔”,象征的正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考生要以此写一篇议论文,自然会谈到文化的源远流长、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考场佳作《“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开头两段的语言读来就很有自己的风格。具体好在哪里呢?文字清晰流畅,没有多余的修辞,也没有故意使用生僻的词语,文字呈现出一种成熟大气的风格。那么,受阅卷教师青睐的文化作文的语言风格还有哪些呢?考验考生古文功底的古风作文、以史鉴今的历史作文、富含阅读感悟的文学评论等都包括在内,考生可以勇敢尝试。

最后,整体要有新气韵。好的考场作文从整体来看,有一种特别贯通的气韵,这与立意、选材、语言都分不开。具体来说,普通的作文,除了陈述故事,在结构上要么并列要么递进,结构内部一般有较为明显的分割,每部分的感觉可能都不同,整篇文章读起来气韵不通;而优秀的作文却有一种贯通的气韵,立意、选材与语言风格高度融合,营造出整体的、和谐的文化气息。怎样才能写出气韵贯通的文章呢?可以紧扣立意,整篇文章贯穿一个文化人物,将一个人物写深、写透,通过引用这个人物的作品素材、文言素材等,营造出与这个人物风格相符的作文风格。

2016年高考江苏卷,要求就“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构思作文。考场佳作《无人处,赏西湖》在气韵贯通方面堪称典范。整篇文章只写了张岱一人,所写人物的作品素材贯穿文中,引用与化用结合巧妙。张岱本身就有极高的审美情趣,擅长写景,而且语言清新。这篇佳作的语言风格有意向张岱靠近,让人感觉人与语言自然融合,气韵悠远。

除了以上所述四点,考生还需谨记:紧扣题目文化要点,反映新时代风貌,在模仿中创新,写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这样,不管哪一类型文化作文,只要梳理好新文化要点的主要思考方向及思路,就能明晰命题者的意图,实现考场作文的提分。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祁县二中 030900)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
浅谈声乐作品的再创作
浅析电视娱乐主持人的素养
川剧丑角精妙绝伦
中国传统元素在新中式空间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文化底蕴对舞蹈创编的影响分析
中学教材中的又一悲剧形象
如何让中学生在作文中体现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