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7-06-27刘学峡扬明徐政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出血剖宫产

刘学峡+扬明+徐政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止血, 观察组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 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产褥感染、继发性贫血、痛经发生例数分别为2、0、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对照组分别为5、2、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5)。结论 在剖宫产产妇中, 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显著减少术中产后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手术时间, 促进产妇产后快速康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37

产后出血为剖宫产产后常见并发症, 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若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可能导致产妇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有时为了保护产妇生命, 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 让产妇失去再次生育机会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1]。采用传统填塞纱布止血效果不佳, 本院自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以来止血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产科行剖宫术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均排除血液类疾病、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4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8.32±5.15)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40.13±1.02)周;初产妇18例, 新生儿平均体重(3.80±0.61)kg。对照组产妇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5.18± 5.20)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40.15±1.08)周;初产妇13例, 新生儿平均体重(3.78±0.60)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予以常规止血处理, 采用纱布垫压迫止血, 给予缩宫素静脉和宫体注射, 对于子宫出血部位, 采用8字缝合,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并在宫腔内填塞纱布条。

1. 2. 2 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当产妇出血后, 首先对子宫进行按摩处理, 并用纱布垫压迫止血, 观察10 min, 若止血无效后, 立即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将子宫拖出观察子宫出血现状, 清除宫腔内积血, 在子宫下缘切口3 cm处、中外1/3交界处进针, 经由对侧上缘切口出针, 贯穿于子宫下段全层, 将缝合线拉至前壁右侧宫角口3 cm处进行褥式缝合, 方向经右侧子宫骶骨韧带上方, 贯穿子宫全层从左侧对应方向出针, 根据左侧缝合方法完成右侧缝合。完成两侧缝合后, 将缝合线打结固定, 子宫切口连续贯穿缝合一层, 在出血部位加缝2针, 挤压子宫查看子宫是否出血, 并观察子宫10 min, 确定止血、子宫收缩恢复正常后关腹。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手术时间, 采用称重法记录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 并统计术后并发症(产褥感染、继发性贫血、痛经)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計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产褥感染、继发性贫血、痛经发生例数分别为2、0、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对照组分别为5、2、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产科高危症, 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等均为是造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2]。对于产前宫缩乏力或胎盘娩出后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 给予常规的缩宫素、按摩子宫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子宫加压止血后, 止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的产妇, 应该及时给予背带式缝合术, 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等内科疾病患者, 因为宫缩素的使用受到限制, 应该尽早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3]。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主要机制是利用分割线的捆扎外力迫使子宫平滑肌收缩, 在宫腔缩小后可关闭分支小动脉, 明显减少血流灌注量[4]。同时, 加压可以减缓血流速度, 更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发挥止血效果;子宫肌层缺血反馈性引起的子宫收缩, 可进一步压迫血窦, 使其关闭起到止血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8.44±16.32)min, 均较对照组(80.08±17.65)min显著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显著缩短产妇手术时间。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74.32±62.33)ml, 较对照组的(1013.27±56.55)ml显著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瑞华[5]报道的(713±110)ml相当。提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显著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继发性贫血、痛经等均为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后常见并发症。李春季[6]给予5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 发现临床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达到了100%, 较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70%和80%显著提高,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 较对照组的22.0%显著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产褥感染、继发性贫血、痛经发生例数分别为2、0、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对照组分别为5、2、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5)。与参考文献[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疗效确切, 操作简单, 在显著节约手术时间的同时, 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娉, 游一平.多样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时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6):1314-1316.

[2] 陈建华, 徐相婷, 郭文玲, 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山东医药, 2011, 51(14):15.

[3] 邢荣丽, 黄燕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30):42-43.

[4] 熊琼, 周荣向.氨丁三醇卡前列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13):1046-1047, 1049.

[5] 王瑞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广东医学, 2014, 22(7):1062-1063.

[6] 李春季.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31):5491-5492.

[收稿日期:2017-03-17]

猜你喜欢

出血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放弃不必要的剖宫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报道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
剖宫产指征160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