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对《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启示
2017-06-27李晓英王晓兰曾贤强
李晓英+王晓兰+曾贤强
摘 要:混合式教学在小班授课制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已经成为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由于缺乏高效便捷的师生互动工具,大班授课的混合教学效果欠佳。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利用新兴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师生互动,构建了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提出基于雨课堂混合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案,以克服目前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相割裂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实现大班授课真正意义上的翻转教学。
关键词:雨课堂;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82-03
一、引言
混合式教学概念是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最早由学者Josh Bersin于2002年提出,主要是对e-Learning反思后的回归。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课堂面授式教学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學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目前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以及结合MOOC的创新课堂模式,从实践效果来看,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小班授课制下教学效果改善显著。然而,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高效便捷的师生互动工具,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仍然处于割裂状态;另一方面,教师所设计和组织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在大班授课下其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了很大限制,使得大班课堂的翻转难以实现。
因此,提高大班授课的课程参与度,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需要在现有课堂中融入一种促进互动和反馈的教学工具,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迅速而便捷地沟通。清华大学MOOC平台给出了解决方案:雨课堂。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互动式智慧教学工具,将“学生课前—教师课上—学生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了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促成了师生互动。雨课堂通过使用微信号实现了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与学生多屏互动和学生数据分析等功能[2]。
雨课堂的推出解决了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问题,为混合式教学的落实提供了便利。如何利用好这一工具,加快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步伐,需要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雨课堂的特点及主要功能
1.雨课堂的特点
雨课堂是应用于微软PowerPoint(2010以上版本)中的一个插件,能够与课堂教学、MOOC平台紧密结合,是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混合式教学实现手段,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3]:
(1)全天候。雨课堂的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覆盖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答疑乃至测试、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只要有数字终端和网络信号,课程的教与学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2)个性化。不同于MOOC,雨课堂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了授课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对于课前预习、课堂讲授中没有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点“不懂”,教师通过管理界面能够及时了解有多少学生对哪些内容点了“不懂”,授课时可以动态调整教学进度,课后可以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此外,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3)零投入。雨课堂是零投入、便携式的智慧课堂。对于教学管理方,不需要投入资金购买昂贵的硬件设施,只要有普通的多媒体教室、流畅的网络支持,雨课堂教学就可以开展。对于教师而言,亦无需进行专门的操作培训,只要会使用微信,会制作PPT,就可以轻松玩转雨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一部开通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通过微信扫码就可以与雨课堂亲密接触。
(4)大数据。雨课堂的管理平台能够生成覆盖课前-课上-课后每一个环节的个性化报表,提供全周期、立体化的教学数据,帮助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驱动式教学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进度,这对教学效果改善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2.雨课堂的主要功能
雨课堂将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优势相融合,并通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实现全新意义的混合式教学。
(1)微信推送教学资源。教师可将课前预习PPT、课堂同步PPT、限时完成的测试题、作业等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给学生,还可以设置提醒功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共享名校视频资源。雨课堂不仅可以添加教师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等,还允许添加MOOC视频以及优酷、土豆和腾讯等平台提供的网络视频。实现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促成更大范围内的公平教学。
(3)弹幕实时问答互动。传统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学生由于各种顾虑回应不够积极,并且班级人数较多,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课堂互动效果不佳。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开启弹幕功能,学生通过手机实时回答教师的问题,答案会显示在屏幕上,然而学生并不知道答案是由哪个同学给出的,打消学生担心答错等顾虑,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促进了课堂问答互动。
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电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物理概念的理解,又要逐步建立工程思想,因而大多数学习者都会觉得这门课很难吃透。多年来,致力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从未停歇,文献[4-6]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同角度着手进行教学理论以及实践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形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慕课、翻转课堂、私播课等的兴起,对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2年以来,国内高等教育MOOC蓬勃发展,爱课程网、学堂在线以及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发布了海量、优质且免费的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更大自主性。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观看视频、在线互动讨论、完成作业与考试,最终还可以获得证书。
然而,慕课的兴起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将会被取代。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而言,该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决定了面对面教学仍然是必须且主要的教学形式。
具体的实体课堂中,教师普遍感到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缺乏主动的批判性思考,课堂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效果欠佳。
本文在上述背景和形势下,利用投资少、收效快、便于操作的教学工具雨课堂,开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建立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有机联系,取长补短,顺应翻转教学的改革要求,构建全新意义的教学范式。
四、《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
1.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混合式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根据某个具体的教学单元的目标及内容,首先构建“学情分析—教学要素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施” 的基本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學情分析指的是对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认知结构、学习风格等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分析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他们有哪些自主权和交互行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情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学习者的熟练程度确定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教学要素组织包括教学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准备活动,教学中所需的教具、设备等的调试,以及整理所用到的PPT、视频、教学进程文档等教学资源,上传至雨课堂,生成微信二维码。
教学活动设计,是指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学情分析,确立多种教学要素的呈现顺序,并从认知逻辑关系出发,协调讲授、讨论、问答互动等教学活动。
实施混合式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应该通过雨课堂的管理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后答疑辅导等环节,以雨课堂为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使得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达到情境上的统一。
2.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施
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忌将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进行简单叠加,只注重形式上的“混合”,而忽视内涵上的“融合”。为了避免混合式教学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利用好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
基于雨课堂的《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实施结构如图2所示。
3.混合式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在网络学习、课堂学习、互动环节、小组项目等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形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应用雨课堂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部基础数据,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同步学习、问答互动、限时测试以及在线考试,方便建立个人电子学习档案,有利于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形成客观的评价,也利于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反思。
混合式教学评价是基于过程的评价,相对于传统“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机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
雨课堂的大数据分析功能,相当于给教学的各个环节配备了精密的“仪表”,教师能够及时、全面地获取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在课程进行过程当中就知道哪些学生在学习哪些内容时遇到了困难,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结束语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本文阐述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混合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新兴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载体,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构建了新型的便携式智慧课堂。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雨课堂混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提高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每个环节的参与度,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实现大班授课真正意义上的翻转教学。
毋庸置疑,在唤醒学习的原动力、让教育回归人才培养本真的召唤下,混合式教学将大有作为。然而若要落实到规模化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全身心投入,还需要教师群体逐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更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在政策上、机制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曾瑞鑫.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亚太教育,2016(24):1.
[3]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2016(8):235-236.
[4]李晓英.《电子技术》教学中引入EDA的探索与实践[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增刊):37-39.
[5]刘爱,汪瑞雪.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12,58(A2):177-180.
[6]刘士兴,张章,鲁迎春,杨小平.《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9-90.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