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 聚焦“人”的城镇化
2017-06-27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绿色宜居、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特征的发展空间平台,显现出在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和”,形态上“精而美”的独特魅力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由此成为风口,在全国各地蓬蓬勃勃、各具特色地设计、建设。
早在此前一年,“特色小镇”建设热潮就席卷整个浙江,2015年04月22日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对特色小镇给予充分肯定,同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财办报送的《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中央的认可与推广,特色小镇工作在全国迅速开展。
何为特色小镇?
在浙江,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成产业特色鮮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其要求,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但特色小镇并非浙江原创,北京、天津、黑龙江、云南、江西南昌等地都曾提出建设特色(小)城镇并在持续培育。
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经济背景迥异,特色小镇在不同省份、地方也有不同的模式和界定方式,最终,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认定得出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何为特色小镇?目前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
特色小镇应该是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特色小镇不是“镇”,它不是单纯的行政地域划分,不是行政区划单元,这也是浙江省在评选特色小镇时没有把乌镇、西塘等传统小镇列入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原因。特色小镇也不是国内近几年兴起的各类产业园区、功能区块的单一划分,更不是“产业园或风景区+博物馆+学校+医院或养老机构”这种机械相加的“大拼盘”。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绿色宜居、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特征的发展空间平台。显现出在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和”,形态上“精而美”的独特魅力。
加速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
特色小镇因地制宜,重点培育特色产业,汇集周边区域劳动力,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的有效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特色小镇可有效依托乡村文化和环境本底,促进城乡要素互动,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全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实现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形成设施互通、产业互融、功能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以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内生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起步发展时期。小城镇经济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因素,随着内生型经济飞速发展,各地城镇化呈现相对有序发展状态,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一些内生型企业不仅为所在小城镇提供城镇化原动力,而且小城镇与内生型企业相得益彰,小城镇因内生型企业而发展,内生型企业因小城镇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壮大。
21世纪初,进入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镇化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入了全方位开发开放阶段,中国城镇化重点转到了大中城市。一方面,大中城市通过各种开发区建设,获得了发展空间和行政资源,许多城市经由开发区发展为行政区,这使得城市空间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实行,使得各级政府获得了在土地倒卖上的巨大收益,同时,土地级差地租的存在进一步推进了各级政府开发大中城市的积极性。由此,中国城镇化转到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道路上来。
目前,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镇化阶段。小城镇建设已远离了孤立建设的发展时期,所以必须通过差异化定位谋求在城市群中的发展地位,避免走同质竞争发展的老路。
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
我国新型城镇化重点要突出实现人的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将通过产业聚集,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农村户籍人口城镇化、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科学、合理地引导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有序推动人口流动、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形成常住居民。常住居民的各种需求,又将促进地产、金融、公共基础服务等配套设施产业的发展,因此特色小镇是促进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架构的形成。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低成本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很难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同时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模式造成的弊端和对社会环境的压力开始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的需要新的增长点,提供有效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小镇就是将过剩的产能和大量积压的厂房、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特色小镇通过对传统资源和高端要素进行配置重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既激活了本土特色产业和文化内涵,同时提供了高端要素资源配置的空间产品,满足了人们多角度、多层次的差异性消费,搭建了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对接的平台,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
我国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但小城镇对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特色小镇发展通过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将有效提升本土经济活力,发挥自身特色产业优势、文化优势、绿色优势,促进小城镇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引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推进现代服务经济、智慧经济、体验经济在本土生根发芽,激发内生动力,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小镇就业,让小镇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魅力宜居的人居环境是特色小镇的根基。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与村镇绿色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注重对生态人文环境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有助于彻底整改过去遗留的环境问题,提升全区域环保意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河流治理、污染防治、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力度,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有助于加快推进村镇配套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软硬结合改善村镇人居环境,“留得住乡愁”的同时为创业置业提供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