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 面向未来的“持久战”
2017-06-27
特色小镇所需要的创新,所对应的时空条件,都跟以前迥然不同,它需要创新要素的集合,创新的难度、强度是以往所有的开发所没有的,不能一蹴而就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如此描述小镇美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这也是“特色小城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处处美,小镇故事多”,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亦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践的主战场之一,根据国家布局,未来几年,全国将打造数千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引爆为网络“热词”,更有人说,“特色小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钥匙”,将引领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但如何让这些特色小镇真正“活”起来,不流于形式,不千篇一律,达到脱颖而出,确实是个技术活。
特色小镇建设是复杂工程
2015年,在浙江之后,上海、江苏,特色小镇试验悄然拉开序幕,长三角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镇创建热潮。和过去的产业园相比,特色小镇关键在“产城融合”,更确切的说是特色小镇所强调的“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叠加。
中国的“特色小镇”发起于浙江。这项发源于浙江的探索有何背景?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无疑非常重要。
“梳理浙江经济发展脉络,先是区域产业集聚,进而区域特色经济,然后块状经济,再后来开发区园区,这是一条主线。另一条线索是政府产业政策演变:政府主导的轻纺优先,市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四换三名,六大措施扶持九大新兴产业……”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卓勇良认为,从浙江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是一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
从名不见经传的城乡接合部工业园,到名扬天下的云栖小镇,杭州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的华丽蜕变印证了卓勇良的观点。园区管委会主任吕钢锋介绍,今天的云栖小镇,最初是转塘的一个工业园区,后来变成转塘科技经济园区,2013年10月,提出建设云栖小镇的思路。“一开始,转塘工业园区是一个低小散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后来区里提出要搞高科技,当时我们清退了三十多家企业,现在从科技园区到云栖小镇,我们把原来一些制造类的科技企业又清理出去。”吕钢锋说。
特色小镇建设注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在浙江,每一个特色小镇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小镇还被视作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在云栖小镇,由阿里云和富士康共同发起设立的“淘富成真”项目,除了将部分开放富士康科技集团设计、研发、专利、供应链、智造等能力外,还将向相关领域创业者开放“阿里云”的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天猫和淘宝的电商支撑平台能力,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服务。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迅速兴起的大小城市对此贡献巨大。如何获得更高质量的城镇化?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对特色小镇寄予厚望。
郑新立说:“特色小镇,位于城乡接合部。建设特色小镇,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产业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蔡宁则认为,小镇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新的增长级的培育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转型。“从这个角度讲,小镇建设就不单是小镇的事情,地方政府要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在更大的区域里,该怎样去发挥增长级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并非高枕无忧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但是还会面临这大部分問题,我国的区域差异很大,东部比较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总体来看集中在一下问题:一是经济活力不强,难以提供充足体面的就业岗位;二是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欠缺;三是主要是县级以下的乡镇财政实力弱,缺乏稳定的财政来源。以上三个问题主要制约着特色小镇的发展。
最近,北京、天津、安徽等多地下发规范特色小镇建设文件,从功能、规划、产业、用地等关键环节提出管控要求。自2016年7月份《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首提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以来,短短10个月时间,从“大力培育”调整为“规范功能”,反映出各地开始对“一哄而上”的小镇经济“踩刹车”,这一变化引人深思。因此,一方面,要防止特色小镇房地产化,防止盲目造镇,要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城镇规模,小镇建设应从产业入手,而非仅仅是扩大基建;另一方面,培育特色小镇不能靠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应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让企业全程参与特色小镇的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等过程。
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依然存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小镇有一定挑战,不能冒进跟风搞小镇经济。其次,从已有的实践看,小城镇难以完全实现就地城镇化,过度、盲目发展特色小镇不一定能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民生、技能升级等问题。
当下,特色小镇的打造,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经验都来自国外,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得其形而失其神”。特色小镇的特点就是各具特色,比如法国的依云小镇,靠矿泉水书写了传奇;德国的奔驰小镇,能让人感受到汽车工业的前世今生;美国的微软小镇,则独具科技城的魅力。这些特色才是小镇之魂,也是维持小镇生机的源动力。我国在打造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注意差异化和产业的支撑,千万不能简单地圈地和建房。否则,企业、金融体系和当地都会背上新的负担。
对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周期,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很多人只是看到表象,误以为特色小镇的门槛很低。因为有些人误认为只是在开发一平方公里、三平方公里,最大不到十平方公里的地区,更大的我们都开发过,认为不在话下。有些人认为,特色小镇无非就是搞一到两个产业,而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有了培育产业的经验。还有人认为,特色小镇所需要的这种资本量,并不像开发几十平方公里、几百平方公里要求那么大,因此他觉得,我已积累的技术、管理、产业,完全可以应对,“杀鸡焉用宰牛刀”。
“但是这恰恰忘记了,特色小镇所需要的创新,所对应的时空条件,都跟以前迥然不同,它需要创新要素的集合,创新的难度、强度是以往所有的开发所没有的。再加上时代变了,现在特色小镇是在新常态条件下进行,我们的很多产品生产过剩,跟不上需要,特色小镇能够用到的现有资源有限。最后,特色小镇占地通常比较小,在很多地方具备休闲特色小镇想象的空间,所以面临的低水平竞争者非常多。有很多特色小镇,都是从其他类型的空间开发中脱胎而出的,它的‘根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