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说理在现实中落地生根(下)

2017-06-27杨红兵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思想者萧伯纳肌理

杨红兵

四、剥笋中见缜密

有人认为说理如抽丝剥茧,的确,道理之肌理得一根根抽、一步步理、一層层析。朱光潜先生在《艺文杂谈·谈对话体》中说:“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诚哉斯言,事物肌理可谓千头万绪,心浮气躁只会越理越乱,越说越累,唯有平心静气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彰幽显微,步步为营,周密分析,唯有抓取肌理的核心,才能做到析理势如破竹、舒展自如。

运用片段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比起萧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

曾经以为,我所谓的对生活的评价是无懈可击的。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若再来反复推敲,便觉得自己好像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总那么轻飘飘的,甚至很难守住自己心灵的大树。

所以,我不否定自己为名副其实的“理想主义者”,正如泰戈尔诗里叹息的——“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一直以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须伸出手臂,便能掂出它的厚重,不是吗?

当梦想照进现实,幸福便开始蔓延……

教师点评

从萧伯纳关于悲剧的认识到后来有人反其意而行之的观点,再到作者切实感悟,说理之门次第打开,在层层推进下顿悟幸福就在身边之理,事物的肌理,被层层剥开,最终见到庐山真面目。作者还善于运用引用说理,无论是萧伯纳还是泰戈尔的话,在恰当的时候全盘抛出,恰到妙处,站在巨人肩上说理,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

五、针砭中见犀利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短板,如果我们一味地歌功颂德,根本无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社会需要不同声音,需要有在别人无话可说时敢于站起来亮剑的人,需要有像鲁迅一样用匕首、刀枪去根治社会痼疾的思想者,人们不应该回避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一旦社会肌体生病,不能不治,针砭时弊的文章就是疗治社会病体的“啄木鸟”,有了他们,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运用片段

一个鸡腿,偷走了母亲的道德底线,偷走了公众的是非观念,网友“招牌式同情”泛滥。

在舆论的煽动下,公众不断重复、扩散着他者的话语。于是有了所谓“毒”疫苗带来的恐慌,有了各种“感人事件”的刷屏运动,有了“警民街头对跪”事件中对交警的不堪攻击,有了在人们反复“鼓舞”下直播自杀的曾鹏宇……

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缺少反思,缺少具有真知灼见的个体,缺少一批在别人无话可说之时,敢于揭示真相,勇于恪守社会规则和底线的警醒者,缺少挖掘人性劣根性的思想者。

马龙·白兰度所扮演的教父在剧中有一句颇为经典的台词:“后来他们来抓我,可是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心酸的话语,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人类长河的悲哀。

害怕成为少数,是没有人说话的原因。

我们称赞“将真相告诉大家”的战场记者玛丽卡尔文,歌颂以笔为戎“替不能发声的人发声”的作家加菜亚诺……

而今,我会去转发、去呼吁,去替那些无人问津的事件发声。

教师点评

在别人无话可说之时,经过清醒而又理性的思考才有可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创新意识匮乏的表层原因是“社会缺少反思”,个体“缺失个性”,深层原因则是公众缺少“在大流中成为少数”的勇气。此外,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非常注意表达“我”的见解与看法,最终以“我愿为他们发声”的点睛之笔深化了主题。

(完)

猜你喜欢

思想者萧伯纳肌理
思想者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萧伯纳续传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萧伯纳反讽米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