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7-06-27池若梅

关键词: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关联度

池若梅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7)

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池若梅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7)

文章从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两方面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首先,选取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口的增加降低了平均消费倾向;其次,通过对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得出,除了交通通信之外,整体上老年人口与各项消费品支出的关联度都较低;最后,提出了扩大老年人口消费需求、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多元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

一、文献综述及基本概念

1. 文献综述

学界对消费行为的研究包括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对消费支出行为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理论、不确定性消费理论等。恩格尔定律、斯通的消费需求理论、线性支出系统、Rotteram模型、弹性函数形式等研究也促进了消费结构理论的发展[1]。当前,对于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行为的研究也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

其一,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支出。较早进行人口结构与消费支出(储蓄)研究的是Modigliani、Brumberg(1954),主要体现在他们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is,简称LCH)。该理论认为理性消费者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因此会将自己一生的预期总收入在不同年龄段进行合理安排。李洪心、白雪梅(2006)在两阶段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均消费、储蓄和财产的转移和变化,并构建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输入的交叠时代(OLG)模型,以此来模拟我国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现实经济系统的运行,进而分析养老保险系统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和地区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影响[2]。谭江蓉、杨云彦(2012)利用省域数据,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四个截面考察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对农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外流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然而,也有学者反对生命周期假说。我国学者袁志刚、宋铮(2000)基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持续降低的背景,构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特征的迭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会使居民增加储蓄[4]。李春埼、张杰平(2009)以OLG模型为工具,以我国农村人口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的增加都会降低农民消费支出[5]。

其二,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学者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王选选(1999)将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相结合分析同等收入水平下由于居民年龄差异所引起的居民消费结构的绝对与趋势差异量,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年龄对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6];李洪心、高威(2008)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7];茅锐、徐建炜(2014)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人口的消费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青少年群体在教育文化娱乐和衣着方面支出费用较高,成年人口在家庭设备和服务、居住和交通通信方面支出较高,老年群体在食品和医疗保健方面支出较高[8]。

综合分析,目前学者在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主要从消费支出方面进行研究,而对消费结构的研究较少。此外,在模型变量选择上,学者们主要通过消费率来代表消费支出,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结合消费支出与消费结构两个方面来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拟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2. 相关概念界定

(1)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老龄人口数量上的持续增加,也反映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地扩大、年轻人群比重的减少,整个社会呈现出的年老的状态。依据国际惯例,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超过10%;二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超过7%。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5%增长至2014年15.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7.0%增长至2014年10.1%。从以上两种统计方法上看,均体现出我国从2000年开始,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本文“人口老龄化”的岁数界定主要采用标准是: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

(2) 消费行为 学术界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两方面。本文研究对象——消费支出主要用“平均消费倾向”这个指标来表示。平均消费倾向,指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受物价水平、消费者收入、未来预期等方面影响。平均消费倾向高低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高低。有不少学者选择最终消费率作为研究对象,但由于最终消费率指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而GDP受消费、投资、出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最终消费率容易受非相关因素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居民消费状况。因此,本文选取平均消费倾向这个指标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消费结构主要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消费资料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及各类消费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包括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其中,实物形式指消费的消费资料种类和各种消费资料的数量,而价值形式指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各项消费资料之间价值的比值,具体表现为各项消费支出费用之间的比值。本文主要通过价值形式来研究消费结构。

二、人口老龄化与消费支出的回归分析

1.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我们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考察我国自2000年以来,城镇人口老龄化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储蓄率主要与收入增长率有关,而与人均收入无关。由于消费者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收入是不均衡的,在少年和老年阶段的消费高于收入,进行负储蓄,而中青年阶段的消费低于收入,此阶段则进行储蓄。因此,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人们会将自己一生预期的总收入在不同阶段进行最优安排。假设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少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较高,则该国或地区的储蓄率将会降低。在此,本文把个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0-14岁)、中青年时期(15-64岁)、老年时期(65岁及以上)。基于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已有研究基础,提取收入、价格、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作为自变量。其中,由于通货膨胀水平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成本,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而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考虑消费支出时引入价格因素。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y=c+α1lnx1+α2x2+α3x3+α4x4+μ

y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x1、x2、x3、x4为解释变量,分别代表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价格水平、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α1、α2、α3、α4为待估参数;c为常数项;μ代表随机误差项。具体指标说明如下:一是本文选取平均消费倾向这个指标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数据依据2000-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其中,消费支出数据为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服务等八项消费品支出的总和。二是在所有消费函数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之一,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当年价的数据,除以各年同比2000年的价格指数,获得以2000年价格指数为标准的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使之具有可比性。三是价格指数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2000-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以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期,计算出各年基比消费价格指数。四是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分别指我国城镇居民0-14岁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数据依据历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计算而得,其中2000年与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余年份为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通过对2000-2013年人口老龄化与消费支出相关指标数据整理,对若干指标进行基本分析:第一,平均消费倾向从2000年的0.795 9降低到2013年的0.668 6,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平均消费倾向的降低是引发居民消费需求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与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的不完善有关,会影响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从而降低当前消费。此外,平均消费倾向与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有较大关系,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远期消费较高,会挤占即期消费。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呈逐年递加状态,从2000年的6 280.00元增加到2013年20 091.96元,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但从消费倾向角度来看,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因为低收入阶层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都还未得到满足,而高收入阶层各层次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因此,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利于整体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三,消费价格指数从总体上来看也呈递增趋势,以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标准100,到2013年价格指数上升到134.16,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意味着实际购买力水平的降低。第四,少儿抚养比呈递减趋势,而老年抚养比呈递增趋势,反映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速。少儿人口、劳动力人口、老年人口不同群体的消费能力都有所差别,少儿和老年人口相较于劳动力人口的消费能力都较弱,这主要是受收入因素的制约。

2. 实证检验与结论

为了保证回归模型的合理性,首先需要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有无线性关系,利用Eviews8.0,一次选取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一起绘制散点图。分别绘制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消费倾向散点图、城镇价格水平与平均消费倾向散点图、老年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散点图、少儿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散点图。该四个图形均反映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估计参数建立模型。

本文将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1,对模型进行整体检验:F值为232.157 8,调整R2为0.986 1,p值小于0.1,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整体统计效果较好。其中,价格水平、老年抚养比通过显著性检验,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对数和少儿抚养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对数、价格水平、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均呈负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剔除变量少儿抚养比,得到最终分析结果。模型整体检验结果显示,F值为343.005 2,调整R2为0.987 5,p值小于0.1,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整体统计效果较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对数、价格水平、老年抚养比三个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变量与平均消费倾向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034 3、-0.252 9、-0.353 9。具体检验结果如下表1。

表1 模型检验结果

除变量少儿抚养比外,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城镇价格水平、老年抚养比均显著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实际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消费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034 3,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意味着我国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2000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从6 289元增长至20 091.96元,增长速度为3.2倍,而我国2013年实际消费支出为2000年的2.7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第一,我国贫富差距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基尼系数为0.473,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水平0.4。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不同,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往往低于低收入阶层,因此贫富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远快于低收入阶层,最终消费支出总量减少,降低平均消费倾向。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会限制平均消费倾向。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人会合理安排自己一生的总收入,包括当期消费和未来的消费。因此,如果对未来的收入持不确定性态度,那么就会增加当前的储蓄,为未来做准备。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水平不高,人们为了保障未来的生活水平,会减少当前的消费支出,为未来做储蓄准备。

二是价格与平均消费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252 9,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生存需要基本已得到保障,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会减少人们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支出会受到物价水平的制约。

三是老年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353 9,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相较于解释变量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价格,老年抚养比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较大,老年人口抚养比每增加1个单位,平均消费倾向降低0.353 9。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成员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会抑制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扩大。我国家庭消费首先是满足子女的消费,其次才会是成年人和老年人。受消费观念以及消费习惯的影响,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消费在满足生存需要后,发展和享受需要有可能会被忽视,减少了老年人口的消费支出。第二,当前消费市场上的消费品更多是针对儿童和成年人而设置的,针对老年群体的消费市场发展落后,老年人可选择范围有限,会抑制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第三,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完善,不同群体所获得的养老金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不同制度之间的养老金水平差别较大,加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老年人口退休后的收入差别较大,对于中低收入老年人来说,在满足生存需要后,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有限。并且,消费倾向是随收入的增加而降低的,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容易受收入的制约,而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却是随收入的增加呈递减的,因此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消费倾向。

四是少儿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不具有显著性关系。前文表1中显示少儿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呈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对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的减少,原因在于未成年人的支出在整个家庭支出中占的比例较为固定,受子女数量变动的影响较小。此外,子女在中国家庭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人对子女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虽然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以及现代观念的转变,每个家庭所拥有的子女数量减少,但是子女的抚养费用和教育费用支出会出现持续增加的现象,甚至出现超过因子女数量减少而储蓄的数额。因此,少儿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二者不具有显著关系。

三、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之间的关系程度。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不同序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基本思路是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将系统因素的离散行为观测值转化为分段连续的折线,进而根据折线的几何特征构造测度关联程度的模型。折线几何形状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相比较其他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而言,灰色关联分析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的规律性均无要求,并且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本文所使用的是刘思峰灰色系统建模软件7.0版本。

表2 2000-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口结构与各项消费构成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如前文表2所示,本文将城镇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定义为母序列,即{y1}、{y2}、{y3},分别代表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定义为子序列,即{x1}、{x2}、{x3}、{x4}、{x5}、{x6}、{x7}、{x8},分别代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等八项消费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

R为我国城镇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相对关联矩阵,如下所示:

关联矩阵中的关联度r11…r18、r21…r28、r31… r38分别表示少儿人口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与各项消费品支出比重(根据前文表2,依次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服务)的关联度,数值越接近1,代表相关性越大;相反,数值越接近0,代表相关性越小。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第一,老年人口与食品、衣着、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四项消费品的关联度低于少儿、劳动年龄人口与这四项消费品之间的关联度;第二,老年人口与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其他商品服务等三项消费品的关联度高于劳动年龄人口与这三项消费品之间的关联度,低于少儿与这三项消费品之间的关联度;第三,老年人口与交通通信之间的关联度高于其他年龄段与交通通信的关联度,从数值来看,也是老年人口与各项消费品之间关联度最高的一项,为0.873 2;第四,从老年人口与各项消费品之间的关联度来看,由大到小依次为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其他商品服务、医疗保健、食品、衣着、文教娱乐。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人口老龄化与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消费的关联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与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消费的关联度相对较高,依次为0.873 2、0.733 4、0.693 1。老年人口处在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参与旅游、走亲串门等社会活动,由于我国人口高龄化现象愈发严重,使得老年人口对于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交通的消费支出也增加。受益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和多样化,老年人口出于心理需求与子女的沟通、子女对老年人口的关心以及老年人口与社区机构的联系等,都提高了通信消费的需求。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的规模会不断扩大,与劳动力人口不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年老行动不便等原因,对于居住条件、家庭设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照料服务,因此对家庭居住环境等的消费支出也会逐渐加大,提高了与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的关联度。

二是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健、食品消费的关联度。由于老年人口年老体弱多病,尤其是随着高龄化现象加重,老年人患病以及伤残的概率加大,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扩大,而对医疗需求并非像衣着、文教娱乐等是可选择性的,当患病或者受伤时必须及时就医,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健消费的关联度相对较高。此外,受益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从前文表2可以看出医疗费用支出虽然绝对值上有所增加,但与所有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却持下降趋势。

老年人处于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各方面生理机能逐渐弱化,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减弱,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人口而言对食物的摄入量较少。而我国目前针对老年人生产的食品种类较少,老年食品市场落后,因此人口老龄化与食品消费的关联度较低。此外,从前文表2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以及对其他消费需求的增加,食品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状态,从2000年的39.4%下降到2013年的35.0%。

三是人口老龄化与衣着、文教娱乐消费的关联度。老龄化与衣着、文教娱乐这两项消费的关联度是最低的。与老年食品市场的现象相似,针对老年人的服装数量少、设计单一、花色种类单一,抑制了老年人对服装市场的消费需求。此外,老年人与少儿、劳动年龄人口对服装的消费需求不一样,老年人较节俭,对服装更注重实用性,不像少儿、劳动年龄人口追求时尚,服装更新速度快。多种原因致使老龄化与衣着的消费关联度远低于其他年龄段人口。

我国目前普遍现状是对儿童的培养教育作为家庭的重点,成年人对职业的更高追求以及经济状况良好,使这两部分群体对教育支出更大。此外,随着文娱市场的丰富,受消费观念的影响,成年人和儿童对文娱的消费支出大于老年人。而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但对于文教娱乐的消费却较少,更多的文教娱乐有助于帮助老年人丰富退休生活,使之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老年人对文教娱乐消费支出较少除了受消费观念影响,还受我国目前文教娱乐针对老年人的品类较少,老年人可选择性受限,以及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收入减少的影响。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两方面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其中消费支出水平以平均消费倾向替代:第一,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价格、老年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少儿抚养比与平均消费倾向不具有显著关系。预示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平均消费倾向会持续降低,整体消费规模会受到限制。第二,从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来看,老年人口与消费结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其他商品服务、医疗保健、食品、衣着、文教娱乐。并且,除了交通通信,从整体上来看,老年人口与各项消费品的关联度相较于其他年龄人口来说都较低。

我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扩大内需和增加消费是目前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虽然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难,但至少应该与物价上涨速度同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对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口来说,养老金显得格外重要,是生活得以维续的重要保障。第二,挖掘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来看,人口老龄化与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等消费支出的关联度较紧密,为我们挖掘和释放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指明方向。同时,也不应忽视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食品、衣着、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也更加重视,并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针对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等消费品将会是巨大的消费市场。第三,发展老龄产业。目前市场主要针对的是少儿和成年人的消费市场,而老年人口可选择的消费品类较单一,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消费市场将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老年人口的消费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医疗、卫生、护理、心理健康咨询、旅游、娱乐等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扶持的同时,也要注重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强监督,规范运作,推动老龄产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1] 郝东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经验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 李洪心,白雪梅.生命周期理论及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6(4):28-34,95.

[3] 谭江蓉,杨云彦.人口流动、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2(6):9-15.

[4]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11):24-32

[5] 李春琦,张杰平.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4):14-22.

[6] 王选选.用时序截面数据分析居民年龄差异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4):95-97.

[7] 李洪心,高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8(6):67-72.

[8] 茅锐,徐建炜.人口转型、消费结构差异和产业发展[J].人口研究,2014(3):89-103.

(责任编辑 谢媛媛)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CHI Ruom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irstly,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00 to 2013 are selected, and an econometric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aging population reduces the average consumption propensity. Secondly, the results of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show that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all kinds of consumer spending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 degree, excluding the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inally,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expanding the consumption demand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stimulating the consumption growth are put forward.

population aging;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2016-12-1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GL00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GL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A630007)

池若梅(1991-),女,福建尤溪人,硕士生。

F126.1

A

1008-3634(2017)03-0050-07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关联度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