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探析

2017-06-26刘培

建筑建材装饰 2013年10期
关键词:建设规划新农村社会主义

刘培

摘要:本文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规划编制的原则与思路、规划模式的多样性、村庄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进展与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笔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代的背景.以相关城镇结构组织理论以及城镇社区的城市发展理论为借鉴,从城乡统筹角度以乡镇规划建设标准为基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建设规划

前言

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需求,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于以往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城市支持农村的新背景下提出的,集中突出了统筹城乡的思想。在明确城乡关系均衡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城乡经济结构发生质的转变,这对解决我国农村建设难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新农村规划的提出

城市化率是指从事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里的关键是“从事非农业人口”,而不是简单地把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就完事了。“农村”与“城市”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只是名称上的区别,因此农村规划可以当做是城市规划的另外一种发展模式。如中国台湾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积极制订农村规划、农村建设及农村住宅建设示范村、示范户等计划并付诸实施,其建设内容包含农村环境美化绿化、道路拓宽、改善给排水设施及农村活动中心的兴建等项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而农村留守妇女却坚守在农村阵营当中。据统计,截止2005年年底,中国城市拥有大约1.3亿农民工,其中87.1%已婚,守在农村的已婚妇女达到4700万人。农村妇女成了弱势群体,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创伤给她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致使近年来农村离婚率骤升,已接近国家的平均水平。从经济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会造成大量农田荒芜,浪费土地资源。一系列的农村社会、经济等问题告诫人们对农村的关注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农村的关注还停留在研究阶段,农村规划建设很少,已经规划了且实施的更少。国家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对城市规划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农村规划的提出并不是对城市规划的否定,是为了制止当前城市规划的失控,唤醒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的重新认识。与城市规划相比(见表1),对农村进行规划、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弥补城市规划之不足的功效,对缩小城乡差距、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2城乡统筹的基本内容和统筹要点

(1)城乡城镇发展规划统筹要落到实处。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分阶段安排,使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一是要落实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找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要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农村发展打好物质基础。三是要落实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即通过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是要落实村社环境治理规划,即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五是要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规划,通过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现代化文明的生活理念。六是要落实政治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乡村管理体制及民主制度的规划和建设,发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

(2)进行城乡产业发展统筹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协调农业与非农业的关系,实现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3)进行城乡资金投入统筹是关键。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体制多年来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我国开始执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战略,中国共产党早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上,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这标志着今后我国建设资金投资的重点将从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将会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可以说,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资金投资结构的重大转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4)进行城乡体制的调整统筹是保证。进行城乡体制的调整统筹,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使农民向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有序流动。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其核心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流向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流,可见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民就業的根本出路。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因此,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县城经济,努力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是坚持推进城乡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体制性障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管的户籍管理制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农民工现象。必须看到,大量农民工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不被城市接纳乃至受到歧视或伤害,融入不了城市社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将会导致农民工对城市普遍怀有一种疏远感和责任匮乏心态,如果处理不好,还会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把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键措施,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2)切实落实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政策。在深化农村改革中,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创新机制,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要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工夫,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尊重群众、注重实效,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绝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主体与内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4结论

新农村建设和规划工作是提高农民福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协调为基准点,围绕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建设途径、基本思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进行全面合理的部署,制定出和实际相结合的建设规划,建设更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猜你喜欢

建设规划新农村社会主义
青州市东夏镇富贵园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其养护探讨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