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17-06-26陈芳
陈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日常的教学,并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都有着推动意义。将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使其信息技术素养获得同步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元化途径中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教学效率质的飞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研究,总结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探讨。
一、用多媒体降低教学难度
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在依托计算机的信息储存和处理、投影机的信息展示功能下,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表格或音频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让学生在立体、形象的视觉刺激中获得数学的直观认识,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六年级“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表面的展开、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并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提升,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二、用互联网扩充教学方法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验再多的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经常汲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积累带来必要的帮助。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海量的资源,找到符合学生特点、自己需求的教学素材与教学方法进行借鉴和使用。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微博、论坛平台和全国的教师进行广泛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笔者曾因为有的学生无法掌握“统计与概率”中的计算方法而出现教学困难。当晚在论坛上发帖求助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数学教师的帮助。最后笔者通过一个华东某考研培训教师所分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实现了经验交流空间和时间的跨越,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效率。
三、电子白板实现教学互动
有的教师将电子白板称为“升级版多媒体”。这是因为电子白板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和触摸屏的结合,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即时输入和输出,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批注、增删,进行更加生动、立体的教学,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举例而言,在讲解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描绘出一个基本的平行四边形形状,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图形的每条边进行任意的组合、移动、拉伸和收缩。当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完全自由的探究时,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和验证。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还可以在互动和探究中建构知识体系。
四、即时通讯进行教学交流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地域和人员限制,教师不可能时刻跟随在学生的身边进行答疑解惑。尤其是周末和假期时更是如此。如果学生在完成作业或复习时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因为无人解决而导致学习发生停滞,学习效率大受影响。
然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师生之间可以借助即时通讯工具進行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QQ、YY语音、微信、校内论坛、微博、朋友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帮助和问题的解决,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其他同学实现实时交流与互动。并且这种更加私密的交流方式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防止学生因为内向、或者问题太“幼稚”而不敢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请教,教师也可以据此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获得信息反馈,为自己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五、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微课可以依托时长不到十分钟的微视频,对教师的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极具针对性和多元化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巩固和拓展,实现高效的学习。
比如,在讲解“负数”时,很多学生对这个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利用微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零下的表达方法”“投资损失在收入表中的记录方式”等内容,进而将负数引入。不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为提高教学效率起到推动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小学数学教师很好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仁荣.探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7).
[2]张淑珍.新课程背景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5).
[3]俞晓丽.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