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7-06-26李艳
李艳
摘 要: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同时师生是双赢的,也是广大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巧妙运用评价几方面入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情境;自主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意味着教学的实效性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者的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少时高效,让学生最大受益。那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1.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学生好奇心,有效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在好奇疑惑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2、5、3倍数的特征”时,就让学生随便说一些自然数,我很快就能说出它们分别是谁的倍数,学生觉得很惊讶,让学生在这种惊讶中展开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出2、5、3的倍数的特征。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2.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爱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对一些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来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新知。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它能够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图形?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探求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能有效进行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这一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老师广泛应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形状的三角形,首先每个成员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内进行分工:测量的、记录的、计算的,先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个学习的过程,从而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并使每个学生在个人能力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比如,学习讨论的问题要适中有价值,要能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要让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因此,教师要正确地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和问题的设计。
三、巧妙运用激励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准确,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在评价学生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性语言要亲切到位,让学生感到值得信赖;当学生不能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好!先坐下,你再动脑好好想一想,一定能回答出来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自信心,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思考,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用不同的形体语言,比如,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来鼓励学生渴求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把灵活机智的评价融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一定受益匪浅,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朋友形象也会在学生心中树立。
總之,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要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
[2]赖世华.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J].小学数学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