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模式,找回语文气

2017-06-26张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文味高中语文

400050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摘 要】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文气缺乏,没有语文味的现状,运用有效教学理论,从高中的语文课堂问题出发,着力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的文气,增强语文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气;语文味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它所传承的中华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引以为傲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

一、问题分析:文气不足,缺乏灵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其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缺乏亮点、课堂没有文气等等。我们需要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去克服这些问题,使得语文真正的为学生所喜欢。

在众多的问题中,当下的语文课堂最大的问题就是文气不足,缺乏灵魂。特别明显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堂缺少一种语文味儿。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零散的、碎片式的东西,而非整体性的东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多数比较零散,缺乏灵魂的支撑。

以文言文教学为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陈述如下: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或许正因为如此,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就把关注点落在了文言字词上面,学生也仅仅把重点落在文言字词或者句式的识记上面。表面上看似乎是达到了该篇文章学习的目的,但是如此我们细细的去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只是“舍本逐末”了。

文言文,特别是作为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其实我们更多的还是应当关注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一些精神上的指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魂性的东西。即,所谓的“文气”。

其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这一方面也是做了说明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它而已:

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虽然表述上所用的是“选读”,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跳过或者忽略。中外的经典名著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们最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建构所需要的东西。

面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文气,缺乏灵魂支撑的问题,当先的语文教师更多的是应当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式,让语文课堂找回文气。不论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终的落脚点我们应当让语文课堂回到一个“文”字上来。

二、转变模式、找回文气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打破陈规,以求能够真正的找到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能够真正的让语文课程回到“文”上来。

1.以文学带文气,找回诗性课堂

文学即人学。很多时候,真正的文气就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高一、高二的时候,尽量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或者平时能够更多的接触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果时间有限,我们也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一些文学作品的积淀和了解。

语文课堂需要文学的回归,需要诗性的回归。

文学的回归,它与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不相违背的。让文学回归语文课堂,带动语文的文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了解文学、接触文学的机会。

2.以诵读增文气,找回书声课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读”的表述如下: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个要求对当下的学生来说前半部分非常简单,但是,后半部分做起来,学生都感觉到比较吃力。这也难怪,在课堂教学中,读这个环节基本上都会有,但是我们却很少关注如何读得好,如何在诵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如何通过诵读让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多诵读,让诵读帮助语文课堂增加文气,让语文课堂找回真正的書声。

朗读教学并不难,最核心的是要让学生们对于课堂的朗读产生兴趣。语文老师应当特别重视语文课堂和早自习的朗读教学。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技巧指导。要朗读好就应当关注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这几个方面。在平时,如果学生对于某篇文章的朗读技巧不够明确,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朗诵,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读。

三、结语

如何增强高中语文课堂的文气,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思考的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都希望我们在探索转变课堂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文气的路上坚持走下去。不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我们能够为语文课堂带来一点点微小的改变,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即如是也。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研究回顾[J].语文教学通讯,2003(30),54-55.

[2]程少堂.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4),6-13.

作者简介:

张露(1989.5~ ),性别:女,籍贯:重庆市涪陵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语文味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