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017-06-26齐倍萱
齐倍萱
552300 贵州省望谟县民族幼儿园 贵州望谟
【摘 要】数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数学活动,并且通过学习数学,促进幼儿在各个领域中融会贯通,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将来成为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这就要在各种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优化数学教育活动过程,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及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措施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生理、心理正常的人都有其创造力,然而,先天素质只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自然基础,而后天的培养与实践则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发挥的决定因素。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事物刺激所吸引,他们对感兴趣、新颖的东西,观察较认真,也做得比较好。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必须丰富多彩、色彩鲜艳、材料大小要根据年龄而定。有人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自由的学习氛围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其中创设生活情景,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數、形、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是具体的,贴近幼儿的,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幼儿学数学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又如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们以“秋游”为主线,设计“乘公交车去公园”的情节,引导幼儿学看“路线图”,比较线段的长短、叠加结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适的线路;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既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了数学教育,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维、说话、想象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方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我们要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字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结果。幼儿智能来源于哪里?据某国外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智能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婴幼儿时期“主体与客体”的动作,主要体现在幼儿对客体材料的动手操作上,即幼儿的智慧来源于幼儿的动手操作。例如,在活动中教幼儿5的组成时,我安排了这样的操作材料:分花片、塑料小玩具、珠子、橡皮泥、剪方格等等让幼儿采用多处分合方式进行操作练习,让幼儿体验5的多种分合方式,之后我又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是怎样将自己所拥有的材料进行分合组成的,这样更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与记忆。我是这样认为: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他们积累计算经验,并能够让们他掌握和运用计算方法。当然幼儿的认知差异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展示,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幼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减少教学“内耗”,促进幼儿个性潜能的发挥,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溶合到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去。
三、借助美术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乏味的数学活动会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我们要如何让幼儿自觉地投入到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呢!从而激发幼儿热爱数学、好学数学的氛围中去。我们要明确想要让幼儿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不单只是数学教学活动,我们要在其他领域活动中同步进行。结合我们的所教课程,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美术作为辅助手段,把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比如我在上手工课时,我们首先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每人完成一个标有阿拉伯数字的时钟模具。根据幼儿所要掌握的数字为主,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和书写1至12的阿拉伯数字,通过教他认识时钟里哪是时针、分针、秒针;而后通过我的引导让幼儿认识秒针跑得最快而且长得最长、分针跑得比较慢而且长比较短、时针跑得最慢也最短;正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活动,我通过合理地改变教学方式,根据幼儿天生好奇心强的秉性,开展生动活泼教学环节,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正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大大地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使他们自主而主动爱数学、学数学。
四、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
游戏是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桥梁。它能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寓数学活动于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轻松达到预定目标,从而提高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游戏活动可分无规则和有规则游戏。
1.无规则游戏活动中学数学
无规则游戏又称自选游戏,这种游戏具有多样化的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在这种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充分自主地活动,不受条条框框约束。开展此类游戏时,新颖的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因此,活动区提供的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时,我提供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材料:插蜡烛,串糖葫芦……这些材料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正是通过多种游戏、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自主地、并随他们思维反复操作和探索“数字世界”。从而在游戏中感受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有规则游戏活动中学数学
所谓有规则游戏通常要在老师的组织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整体性较强的活动。例如,在体育游戏《小兔爱劳动》中为幼儿提供由不同颜色剪成的不同形状的图片,并把它们分别粘在树上的香蕉、蘑菇、胡萝卜等表面,游戏时,我还要求幼儿根据实物名称和图形特征、颜色进行分类,并分别将自己所粘的是什么图形,又是粘在什么水果上面及粘了多少等等。正是让他们在我们规定的条框内,要求幼儿们要一一记下相关的数字,在幼儿游戏完成后,我就对他们进行有选择地提问,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不但教会幼儿如何辨别颜色、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数学知识。
五、结语
总而言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人普遍具有的素质,决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孩子的要求不仅仅只满足于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幼儿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定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辉.浅谈幼儿数学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09(8)
[2]廖丽英.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育[J].幼儿教育,2013(07)
[3]堂松林.论创造性数学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