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计算教学
2017-06-26宋奎
宋奎
摘 要:数的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好坏的标志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学进程,这是许多老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试从计算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两方面来谈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教学目标
数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教学的高效性,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下面就笔者的经验来阐述其中的问题和解决要点。
一、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数学计算就是算得准、算得快。这种把计算能力等同于计算技能的想法导致了这样的现象: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样算,学生反复机械训练,进而掌握计算技能。计算后,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让学生“为学计算而学计算”的教学,轻视了学生对计算原理的探究过程,忽略了计算教学中的思维价值。同时也不符合新课标中“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活动经验”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目标的定位
(一)经历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设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首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
然后,学生汇报、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方法的共通之处都是“先分后合”,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些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
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
(二)培养检验意识、合理选择检验方法
计算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验算的习惯,有的同学即使有检验的习惯,但缺乏有效的方法,良好的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乐趣,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呈现前一天的作业,有三个答案,哪个是正确的呢?48.3×1.6=( )
A.77.28 B.93.46 C.41.08
一般情况下,学生用逆运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可学生没有学过小数的除法,所以没有办法用逆运算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重新算一遍,可能也会算错。有的孩子提出:C不对,48.3×1=48.3,而48.3×1.6肯定大于48.3。有的孩子说:B不对,尾数3×6的尾数是8,不可能是6。最终,在学生的分析、推理中利用“估算”方法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检验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合理选择检验方法的重要性。
(三)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不正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吗?因此,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6÷3=
60÷30=
600÷300=
6000÷3000=
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從下往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学时,学生计算、观察、思考,把计算作为工具,在这种相互影响、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感受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修正、完善认知,层层深入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而这种学生愿意发现规律并能够将规律表现出来的意识和能力,不正是学生感悟函数思想的过程吗?
(四)培养数感
刘延革老师在书中对“数感”进行了理解:一是表示数与数量的感悟;二是表示对数量关系的感悟;三是表示对运算结果估计的感悟。从这个感悟中不难看出数感在计算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生活经验、联系生活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感,当然,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反复长期的重复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计算教学,不仅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学生和教导学生,让学生爱上计算,喜欢计算,努力学习计算!
参考文献:
[1]李元国.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路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2).
[2]周玲燕.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中华少年,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