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助力体育课堂教学
2017-06-26贾平
摘 要 借助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手段,从兴趣、特长、技能等多个方面激活课堂,不仅是新基础教育改革和体育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更是学生快速提升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微视频;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5-0055-02
1 引言
课堂的归宿点应该落在“教会学生”上,这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很重要。不管教师有多么高的素质和技能,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要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在课堂上能不能达到心中的预期?精心准备的教学手段在学生身上能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由于过去组织教学的思路不得法,思想上抱残守缺、一味地固守传统,再辛苦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从教学思路与教学手段上双管齐下,同时改进。要在教学创新上下功夫,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寻找到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发展的途径,这才是根本的出路。
2 应用微视频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从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说,质疑解难、主动探索、反复实践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不二选择。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对所学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兴趣,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从学生爱动的天性入手,以满足他们的“童趣”为基点,以趣激情、以情导学。在他们进入状态后,由浅入深地引发出他们对理论知识探究的欲望,然后与他们一步步地进行实践印证、反思矫正,使每个学生通过循环往复的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的过程,在不断地反省中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以获得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常常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如在进行篮球基本技能和技能战术教学时,先有选择地给学生播放几个国内外明星球员在相关动作上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连贯动作和分解动作要领产生初步认知。然后进行有重点的慢放、回放、针对性分析,让学生对明星球员的经典动作一一进行分析评价,进行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对抗练习。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训练量之后,适时展开师生、生生对话,教师听取学生在练习中的感受和反思,把他们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起来,对不同情形的展示过程进行跟踪点评。对普遍性问题、重点问题和学生反映的情况用录像机录制下来,让学生对照明星球员的动作找出自身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针对性点评,让他们再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训练,相互提醒、相互配合,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在进行韵律体操、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动作教学的时候,许多动作的学习都需要先进行反复观察,并且给学生进行标准示范,有时甚至是反复示范,学生才能观察到位。客观地讲,体育教学内容技能之多,给体育教师提出一个难题。但没有一个体育教师是全能的,不可能使自己的示范达到样样精良的程度。采取微视频演示、录制、播放(慢放、回放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可以真切地给学生呈现各种技能技巧,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帮助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体验、欣赏及评价。比如在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大多数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的机械模仿,体会不到其中的美,更别说用具体的动作去表现美。因此,把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录制下来,让学生对照经典动作找原因,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相互演示和点评。教师只是在巡视过程中做技术指导,发现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与他们一起回放经典动作,对照各自的不足分析原因,渐渐的学生就能领悟到动作的要领和其中美的内蕴。
3 应用微视频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用微视频要便于学生快捷地获得感性认识,对所学内容迅速生发出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降低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难度,给学生以理解快、印象深、好把握的感觉。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教学的需要为入手点 曾在一次进行交叉行进和错肩行进教学时,笔者事先用PPT课件给学生进行要领讲解、动作演示,让体育委员带领学生进行练习,结果有的学生出现速度、距离、时机错位等现象。笔者在下课后进行全面的反思后体会到,这是因为学生这三个方面没有实际的范例参照,尤其是步伐大小的掌控上没有统一起来。因此在第二个班进行教学时,笔者在课件中插入一段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交叉行进和错肩行进的短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演出人员在速度、距离、时机方面的把控情况,没费多少口舌,他们就明白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自发地相互提示,速度、距离和时机迅速一致起来。
还有一次在进行三级跳远动作讲解时,笔者选取奥运选手精准把握的案例播放给学生后,让他们进行练习,但有的学生还是频频在找准起跳点、再次弹起腾空、身体下落上顾此失彼。笔者及时把“问题现象”分了几个不同的节点录制下来,然后播放给“问题学生”,他们迅速地明白了“问题”所在,动作很快就连贯、协调起来。
做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教学得法与否会立竿见影地体现在效果上。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的解释、示范不能很快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效果会大打折扣。影像辅以精炼的解说远胜于细致的讲解,教师要把关键事项借助微视频“慢镜头”或“定格”等手段进行诠释,让影像引领学生在练习中进行深度理解,更易于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觉地用理性认识指导自身实践,主动把实践性、综合性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在短时间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进行“挺身式跳远”教学时,课前搜集几个大型赛事上明星男女运动员的经典案例,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尤其在助跑踏跳、展腹挺胸、腾空滑翔、緩冲落地四个要点上分别插入提示和点评,课上给学生进行四个循环的播放,一次强调一个要点,然后让学生一次练习掌握一个要点。针对掌握速度慢的学生,给他们录制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原因,对照明星范例进行反思、再实践,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就能自主破解了。
传递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体育的精髓不单单在于竞技,更在于节律之美、艺术之美、拼搏之美、精神之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挖掘体育运动所承载的内涵,让学生从运动中汲取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激励学生不断去感知、体验、欣赏,提升自己追求美的境界和思想意识。如在进行韵律体操、武术操、球类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灵活掌握各种技能技巧,更要通过这些技能技巧本身来塑造美的形象、传递积极进取的意识,表达出运动与生命质量、运动与文化的传承间的关系。又如当下许多学校在进行校园太极活动,教师在指导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刚柔并济、顺势而为、身心不二、形神合一等基本的人生哲学和生命理念,引导学生培养沉稳、坚毅、耐久、果断、机智的品质。
4 要精心设计录制,提高微视频的质量
教学前,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估计到课堂可能会运用微视频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统筹整个教学过程,预设好需要播放、录制视频的节点,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1)要对播放内容进行提示、分析、解说、穿插,认真编辑,如短跑起跑节点的选择、跨栏步伐的设计、接力交接棒的注意事项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录制和播放;2)要预设好近中远景在场地、距离、光线、角度、拍摄速度方面的技术要求,确保特写、慢放、回放的时候画面清晰;3)要在编辑示范内容的时候,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接受程度,做到简明扼要。
如在进行武术套路教学时,教师应从经典案例中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的运动员,从他们在大型赛事中获得理想名次的精彩瞬间中抓关键环节,经过镜头剪辑与组合、文字和声音的插入,围绕细节进行观察、思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学生进行实际练习时,让他们带着对经典的印象去有意注意,完成每一个动作;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录制的时候,要从与经典对比的角度出发,抓住问题的典型特征,切中要害,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采用现代化手段展开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以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在广泛涉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设计课堂、应用软件及现代技术的水平,提升熟练使用相关器材的技能。这是课堂取得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否则,再好的构想也难以转化为现实。
5 结语
微视频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利因素,把室内理论与室外实践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当然,这需要以教师建立正确的应用观为前提,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贾平,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25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