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 高出沙丘的不夜城
2017-06-26堆雪
在我看来,叶城,就是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高出沙丘的“不夜之城”。
它南依高大雄阔的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脉,北接开阔平原绿洲,受到叶尔羌河的恩泽和滋养。这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南疆县城,不但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也是扼守中国西部边陲的军事边境县。
对于南疆的印象,之前多停留于网络介绍和朋友的道听途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片沙漠侵蚀的结果,使许多地区笼罩于干燥炎热与漫漫风沙中。
去年六月中旬的一天,当我真正走进叶城时,却不禁为自己认识的局限而羞愧:大片庄稼和绿树掩映的县城,怎么看,都没有地图上的荒僻与孤寂。
昆仑山:
英雄走过的天路
叶城享有“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的美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在其境内。从叶城的“零公里”出发,沿219国道南行,不但能够翻越冰雪达坂深入昆仑山腹地,还能最终到达西藏的阿里地区。
因此,很多勇士都是从叶城的“零公里”出发,或开车或骑车甚至徒步,踏上向巍巍昆仑发起挑战的英雄之旅。很多装满物资补给的大货车从这里启程,驶入高寒缺氧的天险,把物资和信息送达雪域高原。
6月15日中午,我们作家采风团一行十人,乘坐两辆越野车,通过叶城“零公里”处,驶入通往昆仑山的219国道。随着树木的迅速隐退,道路两旁也由开阔的戈壁变为群山围拢的山谷,山势也由平缓逐渐陡峭。黄土和沙石覆盖的地貌,绿褐色植物均匀分布,遮不住的山体,暴露出它的神秘与狰狞。
随着海拔升高,我看到高大山体上的植被越来越少,一绺绺写意的合水线上,挂着零星的植物,而山谷中的坡地,却呈现类似草原的地貌,牛羊隐现,风吹过,私有阵阵寒气袭来。
经过阿克美其特服务区时,山势突然峻拔,山谷愈发狭窄。我知道,所要探访的昆仑山,才真正到来。透过车窗,高大的山体上,雄奇的岩群迅速下坠。群峰峥嵘,或直立或斜插,或叠或劈。再看窗外道路,几个急转弯后,已然悬挂于山腰的峭壁。峰回路转,崖壁擦耳,令人不寒而栗。
偶尔,我们的车与对向驶来的大车擦身而过,仅能容下两车相错的山道,令人提心吊胆。在这样的天路上行驶,稍不留神就会坠落山崖,粉身碎骨,这样的车祸屡见不鲜。
不可预知的道路塌方和山崖落石,也是威胁行车安全的一大因素。“塌方路段,注意安全”的提示语和仅有5公里的限速,就是昆仑“路难行”的真实注脚。
我曾从青海格尔木市方向进入昆仑山,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玉珠峰下,然而那程路远不及这条险要。在翻过海拔3150米的达阿卡孜达坂时,我们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同行的朋友说,219线全长2342公里,走完全程需翻越16个冰雪达坂、涉过44条冰河,它横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跨越提孜那甫河、叶尔羌河、狮泉河等无数条冰河险滩,可谓“一日之内穿越四季”。
随着一段九曲回肠的下山路段,我们如期抵达目的地:库地。倾听山间喧腾而下的提孜那甫河,我的内心感慨良多。出山的路上,胸中总有一股不能自抑的激动,心在说:每一个走上天路的人,都配得上“英雄”两个字。
一次旅行,一次历险,让一座世界上最巍峨的山峰,永矗心中。它的巅峰是千年积雪,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光芒不灭,熠熠生辉。
坡陇:遗落幽谷的碧玉
走出昆仑山时,已经是当日下午。六点半时,我们回到普萨,越野车向东离开219国道,驶向距离普萨34公里的坡陇原始森林景区。普萨是叶城的一个牧场,位于城南的4队。一路上,我不断念叨这个有意思的地名:普萨,菩萨。我猜想:这里是不是原本叫“菩萨”,因无草木便去掉了草字头,成为现在的“普萨”了?
随着车行景移,越来越多的绿色和牛羊告诉我,这里是南疆难得一见的丰美草场!我感叹大自然的造化,胜过一切带有修辞的想象。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孤绝苍莽的昆仑山脉,它们的怀里,竟然珍藏着一块稀世的碧玉!
七点半时,我们的车辆抵达坡陇原始森林景区。仿古木的景区门柱,木质的牌匾提醒我:这里是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原始生态自然景观。而“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警示牌告诉我:我已经置身其中了。
叶城的朋友告诉我,景区位于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距县城110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是国家3A级景区。放眼望去,景区内山峦起伏,山势峻峭,绿草如茵,风光旖旎,既有层层叠叠的松涛涤荡,又有零零星星的山花点缀,怪石嶙峋,溪流奔腾,天光云影,交相辉映,使整个景区更显通透幽静。顺着峡谷问平坦舒适的木栈道一路向上探寻,水流鸟鸣的坡陇幽谷、奇石盘桓的伏龙岭、峭壁临空的飞鹰岭等美景尽收眼底,而越往里走,景色也越美,溪水、草木和山谷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沁透心肺。
地处沙漠边缘的叶城,此处独有的山石、林地、幽谷、草甸以及星罗棋布的毡房帐篷,正是酷热干渴中的现代人避暑纳凉、休闲度假的絕佳所在。
坡陇,就像一块遗落幽谷的昆仑碧玉,等待八方游人去发现、去雕琢、去把玩,等待文人骚客去欣赏、去勾勒、去吟诵。
宗郎:
灵泉滋润的洞天福地
俗话说,僻地必有胜景。宗郎便给我这样的感觉。不知是巧合还是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我们来到距叶城县城40公里的宗郎时,已近晚上九点。
六月的叶城,此时天还没有黑透,但灯光和星光已在那里闪烁静候了。景区接待处的广场上,一块巨石格外醒目,上刻文化名人余秋雨的手迹:宗郎灵泉。穿过进入主景区的地下通道,芦苇、翠柳、红柳以及白杨簇拥的石路尽头,便是祥瑞灵山下的灵泉了。
暮色,压低了天空,微雨初歇的宗郎,碧空如洗。眼前,一座巨大的山岩从横亘数公里的沙石山脉中突兀而出,它前倾的胸廓下,正是滴水淙淙、灵珠闪烁的圣泉。我惊叹,一座看似普通无异的山岩,却以异乎寻常的修炼和吐纳,确立了众生仰慕、万物尊崇的地位。
顺着平坦的石板路,我们逐渐走近它神圣的怀里,夜风吹拂,传来树枝草叶交错时的响动,随着清脆的滴水声,一股凉意袭面而来。据说,这座突兀而出的石崖上,是当地一位将军马夫的麻扎。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生就守候在山崖下的石洞里。
靠近崖下时,一棵盘根错节匍匐于地的柳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棵千年古柳的根系就深扎于崖下的灵泉旁,有圣水滋养,它的枝叶伸向四面八方,千年风云过尽,曲曲弯弯的柳枝尽情舒展,纵横交错,散发生命的蓬勃张力。一部分伸向天空,一部分匍匐于大地,乍看去,已经分不清哪是根哪是枝。
古柳左边有一条道,拾级而上,就是崖壁上渗出的灵泉。泉水从沙石凝聚的崖壁渗出,或点点滴滴,或丝线串珠,如玉珠落盘,如竖琴低诉。那些珍珠般滑落的圣水汇集崖下,形成一汪碧绿透彻的清泉,泉水荡漾、跳跃,似梵音回响,不多停留,继而从崖下的沟渠辗转而下,汇入平坦开阔的大片湿地,滋养着大片的芦苇,广袤的草地,成群的牛羊,也滋养着宗郎的洞天福地、天籁风鸣。
流连于神奇幽秘的圣山灵泉,我庆幸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石阶旁一对胜似甜蜜恋人的“夫妻树”,把我带回到温情的世俗。在神灵的感召下,草木尚且知道恩爱,人类更应珍惜这难得的缘分。
灵泉不远处,还有一口名叫“合斯来提苏”的圣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映照星光和树影。据说一年四季都有求子、辟邪、治病、医伤的善男信女前来此处饮用水,以祈赐福免灾。
除了主景点外,这里还有四通八达的石板路,把你引向鸥鸟飞出的芦苇丛或历经风雨的茅草屋,那通向更远的木栈道,能把你带入更加开阔豁然的绿野湿地。
在我看来,宗郎最吸引人的地方,并非它出离现实的神话,而是幽闭静谧的环境。在风尘中奔走,当你厌腻了城市的嘈杂和俗世的纷争,疲惫的心跳和匆忙的脚步会在宗郎的山水田园间放慢节奏。绿茵如毯、马兰竞放、溪流跌宕、古柳参天的宗郎,能让你找到自己的心音;芦苇汹涌、灵泉滴翠、草屋禅静、鸟声空灵的宗郎,会让你再现久违的笑容……
核桃王:
七仙園里的时光愿景
相传华夏先民发祥地在昆仑山。这里气候恶劣、干旱少雨,大地寸草不生,百姓饥饿,瘟疫流行。玉皇大帝为解黎民之苦,特派“福、禄、寿、喜、和、安、康”七仙化身核桃树下凡,扎根叶城。仙树上的核桃采摘不竭,吃后神清气爽、百病除尽、益寿延年。
6月16日上午,在叶城饱和的阳光中,我们来到萨依巴格乡17村,走进了这片传说中树影斑驳的核桃园。
友人介绍说,叶城的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古树资源丰富,“核桃七仙园”中的7株核桃树,就是喀什地区最古老的核桃树,因为树龄已有1580多年,因此享有“核桃王”的美称,叶城也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
说实话,当我看到园中那棵好几人才能合抱、旁边立有“中国核桃王”木牌的古树时,有些不敢相信它是1586年前栽下的,就像我总不相信自己已不再青春年少。岁月让人在这些神树面前,失去了对时间的判断力。除了巨大的树干和久经风沙磨砺的树皮外,蓬勃茂盛的枝叶和挤挤挨挨的挂果,丝毫看不出千年岁月带给它们的老迈和衰败。而这,也许正是这些古树的神奇、迷人之处。
为表达人们对仙树的敬意,寄托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人们在这些古老的核桃树上系上了红绸。很多游客来到园中,在“福、禄、寿、喜、和、安、康”七仙树下长久膜拜,热烈拥抱,以期在它们身上获得发展壮大的能量。
园中还有很多个头较小的核桃树,与这些高大的树王错落呼应。人行园中,即便是艳阳高照的正午,也能够享受到核桃树荫带来的庇护。
叶城是一个农业和林果业大县,每年金秋,以核眺、石榴为主的特色林果逐渐成熟。皮薄如纸的核桃、汁多味美的石榴、香气扑鼻的瓜果,吸引着八方宾客。
热闹非凡的叶城石榴花节、核桃采摘节上,人们不但能吃到风味独特的叶城美食,收获品质绝佳的贡品瓜果,还能欣赏到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浓郁的歌舞表演、趣味运动,斗鸡、斗羊等活动。游石榴花海、摘千年核桃、赏迷人歌舞、猎昆仑美玉,多彩的不夜之城正以它古老而簇新的风韵,散发着丝绸之路重镇独有的魅力。
锡提亚:
迷失在岁月深处的城堡
它明亮,在连绵起伏的沙海里。这些时光收集起来的物证,堆成无人破解的迷。没有眼泪,只有歌声。阳光下,热风捉住了一只蝴蝶的影子。酒旗升起,如同星辰碎裂。深邃的门洞收回月亮,同时收走仅剩的黑暗……
这是我来到距叶城县洛克乡锡提亚迷城后,写下的诗句。
如同一个历经岁月磨难如今的老人,这座城池的冷峻与寂静,让我不寒而栗。黄沙和泥土筑起的城堡,明亮孤寂如阳光的雕塑。在现代人的想象中,他们一点一点地复原着对于岁月和历史的记忆。没有人知道1000多年前历史的真相,一座繁华的城市或村落,人来人往的街市,如何在马蹄和刀锋问谜一般消逝。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历史,干净得没留下半点痕迹。
叶城为叶尔羌的简称,因叶尔羌河而得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西夜国。自从张骞凿穿了这条丝路南道后,这里的商贾僧侣就往来不绝。
作为中西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叶城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各类文化遗址35处。锡提亚古城疑为11世纪末喀喇汗王朝时建立,城中阿拉伯文无孔钱即当时所遗,后成为成吉思汗1218年西征屈曲律,由于阗进兵时所屠之可汗城。但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样一副面目,谁也无法说清。
走进正在修建的锡提亚迷城,我感觉它还没完全被复原,就已经孤寂成一处遗址。这,也许就是建筑师们的梦想和初衷。金黄的含有细沙的泥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再经过原始的堆垒和泥抹方法筑起墙体。圆拱形的门,或方或四角稍圆的木窗镶嵌在墙壁里,黏土装饰的墙面凹凸不平,像是一把把黄泥敷贴上去。
大体呈矩形的建筑似是街巷两边的店铺和居民区,但顶部却突出有欧式风格的尖顶。看得出,建筑内部有粗大的圆木支撑,墙体上不时有木头探出。门窗沿街对开,遥相呼应。街道上遗留着废弃的石磨盘,散架的马车木轮,还有架在木棒上的铁锅。街道两边,偶尔立有古时的街灯,店铺门头或窗户上,招展着破旧的酒旗。在街道的尽头,是~座类似古堡的立方体建筑,四角为子弹状的立塔所拥,方形的建筑顶部,中间是圆锥体包围的圆形穹顶,整个建筑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古代,这里应该是城堡主人的宫殿,而现在则是景区承办大型演出的场馆……由于没有锡提亚城堡的建筑图纸和详尽史料,我猜想这座谜一样的城池的复原工程,除了民间传说和有限的考证资料外,不乏集体想象的成分。
是的,当我们无法用落花和流水倒叙时光,谁说想象不是历史的组成部分?锡提亚迷城,让我们在叶城迷离的光影里,触摸到1000多年前那段风沙与铁血掩埋的历史。
作者简介
堆雪,本名王国民,1974年生,甘肃榆中人,现居乌鲁木齐。首届全军中青年作家、评论家研修班学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入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中国散文诗九十年》《中国军事文学年选》《新疆文学作品大系》《星星50年诗选》等。著有诗集《灵魂北上》、散文诗集《风向北吹》《梦中跑过一匹马》。作品获第十一届全军文艺奖,第十一、十二届昆仑文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