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非独语,鸿雁两地酬知音
2017-06-26王晓鹰
王晓鹰
高山流水非独语,鸿雁两地酬知音
王晓鹰
之 一
卫民兄:
“看了大作!非常感慨!
不是喜欢,是感慨!首先感慨你戏与剧演出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相距如此遥远,可丝毫不影响你对戏剧演出的敏锐的感受力和强大的读解力,因为戏剧毕竟主要不是在案头阅读而是要在剧场观看的。更让我感慨的是,你我之间相距如此遥远,你却像我的一位经常厮混在一起喝酒神侃的朋友那样对我有如此细微的观察、精准的判断和深入的理解!我看到一半时就觉得心里很热,我甚至感慨你如果不是离我这么远,不是离北京这么远,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所谓‘商榷’也有两条:一是《肖邦》里为我们演出现场弹奏钢琴的不是朗朗是李云迪;二是徐冰以前那种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组成许多现实中不存在的汉字的作品叫‘天书’,而在《理查三世》里的这种把英文单词按汉字的结构规则和笔划顺序设计成汉字形状的作品一般叫它‘英文方块字’,其实你说这是‘天书’也可以,如果精准一点叫它‘英文方块字’更好!
感谢!感谢……
晓鹰”
之 二
兄台,你以前给我写过一篇文章,《王晓鹰:舞台呈现结构的创新者》。这是我看过文章后,给你的回复。今天,子方问询我,希望可以有一个对你的了解性文字,那么,我就谈一谈吧。
我认为,你作为一个学者,不仅仅是理性观察、远观评判,最难得的是,你有着很强的对艺术创作本身的活的情感表达的感受力和领会力,这种感受力和领会力,甚至还不需要在现场,比如,《理查三世》你并没有在现场,仅凭着通过间接看录像的方式,就能理解得很深、很独到、很准确,于是,你接着用你的充满感情的文字,分析、解读、评说,这太可贵了。
什么?印象?
说到印象。我觉得,从你的著作和评论文章里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你的美学品位和价值观念。你的美学体系非常完整,你的价值观念非常正统。除了这个之外,艺术敏感和学养储备,也是你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地方。
先谈美学品位吧。你的美学品位,来自于你自有的美学体系基础,当然,这跟你的艺术敏感互为表里,因为美学系统完善,而且深入骨髓、深入灵魂,自然就外化成了对艺术的敏感,所以,你虽然是一个理论家,做学术,但并不是一个学究型的腐儒,你也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评论者,对于艺术家的戏剧创作,你有“活”的生命的投注,有形象的表达,意象丰富,诗意表达,用艺术的方式去评价艺术,用诗意的情怀去拥抱诗意。因此,剧场里的形象,你能敏感地感知,形象中传达的内涵、象征、意蕴,你心领神会,准确捕捉。你对我的评论,虽然专门针对某个戏的篇幅不多,但铺开的面非常广,也非常深,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感性的睿智——深藏其中,鞭辟入里。
再谈价值观念吧。如果说,美学体系与感性批评互为表里,那么,你的价值观念,在评论态度中,就体现为评论风骨。这一点怎么说呢?在你的文章里,对于戏剧作品、艺术家,你所有的赞扬和批评,都没有功利牵绊,都没有世俗干扰。你的赞扬不是故意的吹捧,而是诚心实意的认同,你的批评更不是故意抬杠,而非常准确、充满善意、虽然含蓄、但又非常精到——不仅是批评,有时候甚至是忠告,言之切切,语重心长。这种批评的态度,难能可贵。所以,你虽然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但是,你对戏剧创作、戏剧实践的观察、感受、领悟的能力,是我们很多身处中心城市的戏剧评论家所不及的。
价值观念,还不仅仅在评论态度里,还在评论内容上。我说,你的赞扬是有克制的,你的批评也是非常中肯的,有时候点到即止,有时候却是响鼓重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这种直接的批评出现的时候,体现的是你的戏剧观、你的价值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剧?我们不需要什么样的戏剧?这不仅仅是艺术层面的问题,也应该是价值观的问题。今天,有很多艺术作品是有问题的,有的问题在形式上,在技法上,有的问题在内容上,在价值观上,尖锐指出这些问题,就是你的戏剧价值观的一种持续表现和执着追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理想信念,这构成了你的文化人格,你是一个真的知识分子。
刚刚说了这么多,这些表现,也来自于你的学识、学术和学养。从你的论著里,讲学中,能感觉到,你视野的宽阔和学养的丰厚。你在东方和西方的戏剧理论、戏剧史的研究中,在各色对戏剧创作实践的关注中,达到了一种融会贯通的境界。我知道,你最初是从话剧史研究进入戏剧领域的,是研究曹禺,后来,就扩展视野,走向创作实践,走向小剧场,深入戏剧的核心,观察戏剧的边界,这对你的评论视野来说,是非常强大的基座,非常强悍的支撑,没有这么深的学养,没有那么宽的视野,没有那样的学问底气,你的评论就不会这么深、这么准、这么透。
那么,就说这么些吧,最近一直排戏,时间零碎,零敲碎打,短笺一封,聊表寸心。
晓鹰
(作者系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一级导演 导演学博士)
责任编辑:杨 林
白海媛 国画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