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王母池街旁绿地使用评价
2017-06-24宋佳慧范晓杰秦华伟于东明
宋佳慧,范晓杰,秦华伟,于东明*
1.山东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2.日照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00
泰安王母池街旁绿地使用评价
宋佳慧1,范晓杰1,秦华伟2,于东明1*
1.山东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2.日照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00
城市街旁绿地量大面广,与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密切相关,对保持生态环境、展示城市形象及文化内涵至关重要。但因街旁绿地面积一般较小,实际建设中常被忽视,导致缺乏设计特色,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本文以泰安王母池街旁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POE模式进行了绿地评价,针对绿地停车、园路系统、服务设施、取水、植物选择等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该绿地的提升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王母池;街旁绿地;使用状况评价
街旁绿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大于或等于65%”(CJJ/T 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街旁绿地量大面广、形式灵活且使用频繁,适应现代城市的生活特点。实践证明这种小型绿地除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外,更有益于人们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丰富人们的生活与情感[1],如满足人们的日常休闲、游憩、运动等各种需求,因此饱受青睐。但由于其规模较小,投资不大,分布广泛等特点,其规划设计极易被忽略,从而导致这种小型绿地规划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使用者的不便[2]。
1 研究对象概况
王母池街旁绿地紧邻王母池南侧,东起虎山路,西至红门路,南邻环山路,为登泰山中路与山城结合部的一个重要结点。场地呈不规则状,高差较大,东西最长距离约350 m,南北最长距离约250 m,占地面积约2.86 hm2。周边分布商铺、居住区及医院,区位优势明显,使用率较高,属于典型的城市街旁绿地(图1)。同时,该绿地是参观老君堂、王母池等景点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1 绿地分析图Fig.1 The profile of the green space
《泰山述记》云:“王母池本命‘瑶池’,俗名王母池。池上为群玉庵,祀王母。下临虬在湾,前有飞鸾泉。”老君堂在今王母池庙院西侧,为古代岳观的一部分,唐高宗东封,即其地筑殿三楹,武则天赐名“白鹤”,俗称“老君堂”。今尚存正殿三楹,古银杏一株,古柏三株,山门前古槐一株。隔王母池,北侧是虎山公园,西北部与红门宫相望。
梳洗河沿该绿地东侧流过,沿河分布多处历史遗迹,如八仙桥、吕祖洞、虬在湾以及出自各历代名家之手的石刻等,这些均为绿地增添浓厚人文色彩。
2 研究方法
使用状况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被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3]”。其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设计决策的影响及设施的运作情况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创作完成的作品,使用者所使用的实际感受才是决定其好坏与否的具体根据[4]。
本文选用POE评价体系中的实地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目前绿地使用状况,为其改造建设提供依据。问卷于2014年五一、十一、工作日和周末进行发放,涵盖法定假日、工作日及普通休息日,以使调查结果更准确、更具代表性,客观反映绿地使用情况。本次共发放问卷211份,回收211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97%。
3 结果分析
3.1 实地观察
观察时间:2014年3月22日至2015年5月8日(选择天气晴朗,适合出行活动的日子)。通过对场地的实地观察发现:王母池街旁绿地属于开放式公园绿地,可达性较强,主要出入口共五个,分别位于西部(红门路与环山路交叉口处)、南部(环山路北侧三个)和北部(虎山公园入口),其他出入口人流量相对较少。
该绿地依据功能不同分为交通过渡区、娱乐活动区、滨水游赏区(图1)。西部交通过渡区和娱乐活动区属于动区,活动内容主要有:穿行、散步、锻炼、遛狗、停车、取水等,而东部滨水游赏区属于静区,活动内容主要有:静坐、休息、聊天、遛鸟、观景等。不同的公园使用者以其偏好与愿望,散布于与之相适应的场地中[5]。
3.2 问卷结果分析
3.2.1 使用人群分析
3.2.1.1 基本属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绿地使用者几乎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52%和48%;使用者以中老年人居多,46岁以上的使用人群占总人数的71%,足以表明绿地设计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教育程度显示,中学和大学所占比例居多,分别为55%和30%;就职业而言,绿地使用者以退休人员为主,且附近居民居多,占总人数的53%,其次为外地游客,占总人数的25%,表明该绿地具有同时服务附近居民及外来游客的双重作用,绿地除满足使用者日常使用功能外,还应具地域性景观特色,以展示城市风貌及内涵(图2)。到达该绿地的方式中步行、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以及乘公交车分别占40%、20%和22%,到达该地所用时间少于30 min的占79%,这两项结果表明使用人群距离绿地较近,方便前往。
图2 使用人群分析图 Fig.2 Interviewees for the green space
图3 受访者使用时间分析图Fig.3 Interviewees for time
3.2.1.2 使用目的及活动规律分析 数据表明:在使用时段上,以晨练和上午居多,分别占27%和47%,而18:00以后的使用人群仅占3%。使用时间相对集中,这可能与使用人群年龄及目的相关,同时照明设施的不完善也影响人群的使用时间(图3)。
3.2.2 受访者感受分析
3.2.2.1 场地及设施使用感受分析 使用者对场地内交通组织、服务设施满意度较高,但就无障碍设计而言,高达93%的使用者认为一般、较差或很差,使用不便(表1)。绿地中现有座椅数量较少,但散置在绿地中的自然山石在节假日中弥补了座椅数量的不足,为游人提供了方便。
表1 受访者对绿地及设施的使用感受Table 1 Interviewees’psychological taste for the green space and facilities
72%的使用者认为现有车位(绿地西部入口处)选址不当,影响行人通行;停车不便及车位不足,急需增加,同时影响绿地的整体景观,建议选取合适场地做专用停车场;期待增加的设施中,73%的使用者认为应增加座椅数量,52%的使用者认为需设置公厕,另有20%的使用者认为该场地需要设置信息牌,其中98%的都是外来游客,可见由于该场地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需要设置信息牌,以引导外来游客入内游览。
3.2.2.2 场所环境感受分析 调查发现,41%的使用者认为该地植物种类较丰富;82%的人群认为其配置方式较好或一般(表2);但使用者对植物功能性的关注点有所不同,55%的人认为作为旅游城市,植物的景观效果更重要,而31%的使用者表示植物的地域性也不容忽视;受此影响,有60%的使用者表示希望增加好看的花卉,30%和27%的使用者希望增加遮阴树木和丰富种类。植物感受方面,使用者满意度较高,在兼顾植物本土特色,营造山城结合部寺庙独有的侧柏林氛围之余,也应考虑旅游城市的特殊性,植物配置应注重景观效果。
表2 受访者植物感受Table 2 Interviewees’psychological taste for plants
场所环境感受中,认为环境卫生状况较好的占总人数的44%,但43%的使用者认为该地的管理维护一般,所占比例最大。该绿地中整体环境卫生要靠使用者自觉维护,整体较好;但是管理维护一般,这一问题在旅游假日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旅游人数增加,绿地使用者的增多,由于管理维护的不到位,直接影响该场地的环境卫生及各种设施的使用等。
3.2.2.3 地域性景观感受分析 与绿地相关的景观要素中,受访者认为最具吸引力的是王母池(45%),其次是取水点(25%)和虎山公园(21%)。数据表明:使用者很大程度因上述三种因素前往绿地,这就需要更加注重这三项因素对游人使用的影响(图4);就该绿地是否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和地域景观特色问题,受访者表示:文化内涵较为清楚,但是地域性景观特色一般,不太突出,同时受访者中有50%的人表示该地应与王母池、老君堂等历史人文景观及梳洗河沿岸景观相结合(图5,6),取水点应做特殊处理等,以突出地域特色。
图4 绿地相关景观吸引力指数图Fig.4 Attractive indexes for landscapes relating to the green space
图5 王母池入口景观Fig.5 Landscapes at entrance of Wangmu Pool
图6 老君堂入口景观Fig.6 Landscapes at entrance of Laojun Tang
自古以来,王母池水井优质的山泉水是周边多数居民的用水来源,即使每家都有自来水供应的今天,仍然有不少居民不辞劳苦、顶酷暑冒严寒、风雨无阻,坚持用自制工具去打水,认为只有这样的水喝着味美、放心。调研发现,取水点非常受欢迎,62%的人有着强烈的取水意愿;取水者中有39%和26%的人是骑电动车和徒步手提来取水的。就取水方式来看,60%的人认为当前的取水方式方便但不卫生,40%的人认为当前的取水口处理方式景观效果一般。就取水工具放置场所,37%的人表示一般,而19%的人表示很差,因此69%的使用者认为非常必要设置专用场所放置取水工具,仅有12%的人表示无所谓,认为取水是一项随来随走的活动,不用专门设施来放置工具。整体看来,对于取水问题:此井十分受欢迎,取水人群主要是绿地附近居民,通常骑电动车或者徒步前来,因此有必要设置专用设施或场地来放置取水工具;但就取水的卫生性,绝大多数取水者希望有关部门给予关注,并进行整修,以得到更加方便、卫生的取水方式(表3)。
表3 受访者取水感受Table 3 Interviewees’psychological taste for water-fetching
34%的受访者认为绿地东部的梳洗河河道及河岸景观效果一般,26%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好,并且75%的受访者认为河道急需清理,41%的使用者希望水边配置植物,且21%的使用者建议增加亲水设施。目前,梳洗河上游100 m为虎山水库,常年有水,是河道的主要水源,但由于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与水体滞留,梳洗河水质污染严重、有异味,旱季偶有断流之时,治理迫在眉睫。
图7 绿地西部道路被用作停车场Fig.7 The park by the western road of the green space
4 现存主要问题
4.1 停车位设置不当,车位不足
绿地西部现有车位数量少,每到节假日都难以满足大批游客的停车问题,且妨碍游人穿行;同时影响绿地的景观,急需解决(图7)。
4.2 绿地路面不平,缺乏无障碍设计
绿地西高东低,地势高差较大,因此对于场地道路处理需特别注意。目前绿地中平整路面较少,不便于推车,道路高差处理以台阶为主,缺乏坡道,未考虑无障碍设计。就此,实地观察发现,场地内现有道路以片石碎拼为主,同时结合草地汀步,通畅平滑的行车路较少;无障碍设计几乎没有,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4.3 服务设施不足,且维护不善
实地调研及问卷表明,座椅数量在节假日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绿地中缺乏必要的信息牌、公厕等服务设施,且照明设施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游人使用。目前绿地中仅有的座椅都是规整石质或自然山石的,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季过热冬季过凉,不便使用,建议部分换成木质座椅。绿地西部曾有公厕,但由于绿地西部的重建,现已拆除。因此,现绿地附近几乎没有公厕,进而造成游人在绿地中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
4.4 传统取水方式卫生问题得不到保障,且景观效果不佳
现有水井为露天式,取水工具为居民自带水壶或水桶,因此有60%的人认为这种取水方式方便但不卫生。取水人反映大约在2013年有关部门就水质问题进行过检测,结果表明此井水源较好,水质清澈,唯一的问题在于因取水方式造成大肠杆菌超标。据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反映:他在此处取水已有几十年,见证了井口的五次整修,但是仍然存在卫生问题,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整改。
5 建议
5.1 选择适宜位置设置停车场
该绿地的特殊位置决定其服务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双重性质,所以必然涉及到停车问题。每遇假日,伴随旅游热,绿地西部均会被当作临时停车场使用,一直延续到王母池西部,严重影响游人穿行和绿地景观。因而,结合绿地西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地下停车场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5.2 完善绿地服务设施建设
绿地的使用人群具有多样性,应增加相应的服务设施。游人使用的厕所面积(小于10 hm2的公园)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且宜设残疾人专用厕所;平均每1 hm2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少于20,不高于150,且分布合理。因此,该绿地增加座椅、公厕、信息牌、垃圾桶、凉亭花架以及照明设施等,可有效减少使用者迫于无奈对场地造成的不文明现象。受访者中的外来游客均表示由于绿地几乎掩映了王母池、老君堂、虎山公园等景点,建议在合适的位置安放标识导游牌,标明景点名称和方向,便于进香、游玩等。
5.3 注重地域性景观的营造
街旁绿地继承传统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自然特色,又融入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该绿地面积虽小,但处于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同时,其对外服务的功能性很高。因此,注重地域性景观的营造,充分考虑与王母池、老君堂景点的衔接,注意绿地细节的设计,如景观小品的塑造、场地代表性符号的添加,垃圾箱、坐凳、灯具等特色造型等,这些都是展示城市形象及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显然,绿地中的取水点已然能够作为地域性景观(图8)。建议借助景亭等园林构筑物对古井加以改造维护,将泉水抽取引至他出,完善出水、取水方式,达到保护文化古井,解决取水安全及卫生问题。
5.4 丰富植物种类,改善四季景观
街旁绿底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该地植物选择上有很大的保留性。据当地居民讲,该绿地最初是一片郁郁葱葱的侧柏林。绿地建设及环山路开通过程中,不少侧柏被砍伐,但目前乔木仍以侧柏为主,调查中也发现场地现存的几棵古树,很有历史感及地方特色。但在尊重场地精神的前提下,也要考虑该绿地的旅游氛围,适当丰富植物种类,如碧桃、腊梅等,增加绿地的下层植被,如棣棠、鸢尾、金鸡菊等,完善乔、灌、草的配置方式,改善四季景观效果。
5.5 加强绿地管理维护
众所周知,绿化行业“三分种,七分管”。该绿地建成后,由于管理维护不善,目前该地健身设施、照明设施遭到破坏,人为毁绿,不及时补植,水景景观得不到治理维护等问题随处可见,这使街旁绿地休闲服务功能和自然生态效益的发挥大打折扣。因此,加强绿地日常管理、增加绿地的维护人员,并进行定期的绿地设施检修与植物补栽,已然成为绿地管理维护的迫切需求。
图8 市民取水的场景Fig.8 The scene of citizens’water-fetching
[1]ChiesuraAThe role of urban parks for the sustainable cit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1):129-138
[2]刘 骏,蒲蔚然.城市街道旁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14
[3]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20-321
[4]Preiser,Wolfgand,FE,Harvey Z.Rabinowitz,and Edward T.White.Post-Occupancy Evaluation[M].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8:3
[5][美]阿尔伯特 J.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高 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12
The Evaluation on Green Space by Roadside of Wangmu Pool in Tai’an
SONG Jia-hui1,FAN Xiao-jie1,QIN Hua-wei2,YU Dong-ming1*
1.College of Forestry/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2.Rizhao Port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Ltd.,Rizhao 276800,China
Urban roadside green space is extensive and widely-distributed and closely relates to people's daily life. Meanwhile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play the city imag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The small-scale roadside green space is often neglected in actual construction.and lack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users’demands.This paper took Wangmu Pool’s roadside green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s as the parking,road system,service facilities,water-fetching and plant selection with the method of POE model,provide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design of the green space.
Wangmu Pool;roadside green space;usage evaluation
TU985.12
:A
:1000-2324(2017)03-0341-05
2015-05-17
:2015-06-05
宋佳慧(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E-mail:1186350078@qq.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dmy200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