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逻辑背景下新闻编辑如何坚守标题的美学功能
2017-06-24胡越
胡越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结构的五大要素之一,历来有着经典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即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最简短的文字,其主要功能是简短、凝练地概括、评价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邓拓先生曾诙谐地说过:“谁要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可见新闻标题对于一条新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流量为王的网络信息时代,新闻标题的经典标准似乎受到了挑战,在“爬虫”类算法大行其道的技术逻辑环境下,一些新闻编辑在新闻标题的好坏判断上开始了动摇和游离。
一、网络信息时代的技术逻辑
技术逻辑是一种应用逻辑,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将逻辑理论应用于各种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之中,特别是应用于自动化机器,如计算机、自动翻译机、搜索引擎等。这种建立在逻辑演算上的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人类社会分工的基本思想和预置的逻辑算法进行综合分析,产生计算结果,从而为人类服务。
我们通常接触的搜索引擎是技术逻辑的初级阶段,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百度、搜狐和Google等,它们是辅助人们检索信息的工具,是网络用户访问各大网站的入口和指南。但是,这类通用性搜索引擎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用户往往具有不同的检索目的和需求,这类搜索引擎所返回的结果可能包含大量用户不关心的内容;其次,搜索引擎的目标是尽可能大的网络覆盖率,有限的搜索引擎服务器资源与无限的网络数据资源之间存在较深的矛盾;再次,随着数据形式的丰富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数据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大量出现,通用搜索引擎往往对这些信息含量密集且具有一定结构的数据无能为力,不能很好地发现和获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突破通用搜索引擎的局限,定向抓取相关网页资源的“爬虫”技术应运而生。“爬虫”是一种自动下载网页的人工智能算法,它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搜集和抓取互联网信息,根据既定的抓取目标,有选择地访问互联网网页与相关链接,从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网络“爬虫”的爬行范围和数量巨大,更可观的是爬虫会自己学习。它可以根据数据资源的更新情况和人们的使用习惯和逻辑,产生新的搜索倾向和搜索结果。通过网络爬虫不仅能够为搜索引擎采集网络信息,而且可以作为定向信息采集器,定向采集某些网站下的特定信息,如健康新闻、健康知识等。虽然这种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因为网络“爬虫”为搜索引擎服务,且可以有特定的个性化设置,因而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被广泛使用在各种新闻类网络服务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今日头条”这种聚合式新闻服务应用。
二、新闻标题的发展历程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从而吸引读者阅读。新闻标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主题、引题、副题、插题、提要题、边题、尾题、栏目题和通栏题等9种。
新闻标题的出现和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类题”。我国早在唐朝就出现了官报,但那时的报纸上还没有标题。因为古代报纸是仅供少数上层统治者阅读、限于手工抄写简短新闻的一种只能算报纸“雏形”的简报,一直保持着“系日条事,不列首末”的形式,根本不使用新闻标题,也不具有使用标题的最基本条件。
第二阶段是单行题。19世纪70年代《上海新报》等开始使用一种新式的新闻标题,即单行题。如“刘提督阵亡”、“种树得雨”等。这一时期只是没有开始使用較大字号,但一文一题,一文单题的形式已经基本确立。
第三阶段是现代标题。现代标题的出现在20世纪初期。其标志是标题打破了栏的界限,采用比正文大的字体,并出现了辅助标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版面语言。在这一阶段已经不再局限于单行题,多行题、副标题、引题开始见诸报端。如《时报》对五四运动的连续报道,在每条主题下都有副题,多的有七则,少的也有两则。同时期的《京报》更有甚者编排过十行题。此外在版面编排上,改变了标题字号与正文相同的规矩,标题变得更醒目,更显著,也基本确立了现代新闻标题的基本形式。
三、网络信息时代新闻标题的使用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成为人们关注新闻动态、时事政治和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最稀缺的资源是版面,因此最为推崇字数少的简约标题。而网络媒体,最稀缺的资源是受众的“眼球”,即时间,因此网络媒体最为推崇的是包含更多关键词和信息量的长标题,用以博取眼球,增加被搜索几率,吸引点击。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内容涉及更全面,更新速度更快,在标题的语言使用上也更为大胆,时常出新出奇,一些网络媒体对网络热词、新词更是趋之若鹜。有的甚至采用堆砌关键词的方法博取点击量,形成了一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标题党。
国内首家SEO技术研究平台“SEO研究协会网”对2016年267个新闻时政类公众号进行了抽样调查,他们抽取了一周内发布的1447篇文章中的1000篇。调查结果显示:样本的标题字符介于15~27之间,绝大多数接近20个字。SEO研究协会的技术逻辑分析结果是,网络媒体在标题中使用的关键词越多,被“爬虫”识别的几率和频率就越高,信息被搜索引擎抓取的位置就更靠前。爬虫识别标题的上限是31字,所以很多长标题的行业标准就是31个字。更重要的,“爬虫”只认关键词,并没有句式和美感的鉴赏力。所以一些我们见到的不专业长标题,可能仅仅是为了迎合“爬虫”的工作逻辑,并不考虑新闻标题的专业要求和受众的接受效果。
再来看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创业服务平台的调查结果,该调查依靠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选择了近3年的同一天(2月16日)的样本,通过对当天10万以上点击量的网络文章标题的分析,观察那些最吸引用户打开的新闻的标题字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抽取的样本中,标题字数平均为18~22个,确实越来越长。其中,最长的标题有61个字,刷新了大家的认知底线。要知道,报纸上的新闻标题一般为9~11个字符。把SEO研究协会网和新榜的调查结果一对照,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媒体的标题确实越来越长了。
此外,就受众的使用情况而言,信息内容的“把关人”随着媒介形式的进化、阅读习惯的变迁,“把关人”对标题功能的认知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一般来说,新闻标题有四个基本功能: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意义、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新闻版面。对于任何形式的媒体来讲,前两个功能都是基本要求,而后两个功能却可能变迁发展。报纸的标题除了要吸引读者注意之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美化版面的功能。有时候,报纸的标题需要短些,多些留白,多些文学味儿。而且,报纸上信息呈现的方式是题文并茂,读者看报纸是一种整体阅读,哪怕标题很短,遗漏了关键要素,只要读者瞥一眼正文或者导语,就可以自行补充和修正。而网络媒体上,标题的美学功能大大弱化,吸引读者注意的功能更为突出。让人没有点击欲望的标题,链接背后的文章可能就无人问津。长标题囊括了各种关键词,在爬虫的算法下,被选的几率提高了,可以吸引读者点击,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作为受众的微信用户,为何会点开某些文章、转发某些文章?据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常宁博士的研究,“相关性”、“标题吸引性”、“他人转发文章时写的评论”是促使微信用户打开信息的三大因素。其中至少有两个因素和长标题有关。在看一篇文章时,受众如何感觉到“与我相关”,其实很多情况下还是根据标题判断的。标题的关键词越多,击中受众的概率就越高。所以,短标题可能消失于多种因素的共谋之下。短的、简约的或者具有一定美感的新闻标题的逐渐消失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合力的结果。
现代新闻标题从以简洁为美,到以长为“好”,既可以从中看出技术逻辑的导向作用,还可以了解到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甚至审美趣味的变化。而新闻编辑作为传统的媒体从业者,在这种变化中应何以自处?是顺应潮流变化,迎合受众的需求,吸引注意呢?还是坚守专业主义精神,以优质的新闻产品为受众服务呢?或者找到二者的平衡,取得双赢的结果?
四、新闻标题的美学功能
新闻标题既不同于公务文书的标题(它一般由责任者、事由和文种组成,例如《某某单位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也不同于文艺作品的标题(它可以简约到一个字,例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它的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而且还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新闻编辑要想制作一条准确、简约、传神的新闻标题,非得花费一番心思不可。
制作新闻标题,是对编辑政治理论水平、新闻业务功底和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衡量编辑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新闻标题对版面的美化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标题的结构、语言、字体、字号等不仅能够美化版面,而且还能表现一家媒体的风格特色。但是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标准在例如微信公众号类的新媒体中不再有约束作用,微信公众号允许最长的标题长达64个字,这让秉承简约美的现代汉语的学者和传统的新闻从业者难以接受。新闻编辑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妥协、退让、没有作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那么新闻的专业性将不复存在,美学意义将无从谈起,甚至整个行业可能终将被人工智能算法取代。
美学教授李萍认为,美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客体对象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现出来的积极、正面、肯定性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品质或特质。语言能够满足我们的审美要求,成为引发美感的审美对象。有学者认为,作为新闻语言的点睛之笔,新闻标题如果“形式适合内容”,就意味着在已经完成的新闻里含有了美的成分。
同时,新闻标题的美也是具有功能性的。鲁迅指出:“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在于它有用。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但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为实现新闻标题的功用性,新闻编辑在编辑过程中也应该坚持其美学欣赏价值,满足受众审美的要求。新闻标题是新闻编辑自由创作的成果,是具有直感的美和理性功能的审美客体。
新闻标题在传达信息之外,也应该有形式美和意向美。新闻标题简约、概括、风趣等特点,不仅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而且更加体现新闻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取向,以及刊物的宗旨和刊物风格。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事实的浓缩,还起到了信息导引和新闻价值凸显的作用。有调查表明,有94%的被调查者是先看到精彩的标题才决定阅读新闻的。由此可见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受众能否阅读一篇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新闻标题必须有美学追求,从而在凸显新闻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新闻的审美特性,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一)新闻标题的简约之美
新闻标题的简约之美是指新闻标题制作惜墨如金、一字千金、一语中的、言简意丰而又蕴含深刻的美学追求。
(二)新闻标题的形式之美
新闻应该注意标题语言的形式美。可以在形式上寻求突破,找到美的规律,使统一的美、多样性的美、简单性的美都得以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堆砌词语、重复关键字、杂糅句式,可以从科学美学的审美中寻求统一性,从统一性中演绎出多样性。
(三)新闻标题的音韵之美
新闻标题虽是书面化的,但仍然可以体现出音韵节奏的统一和变化。例如受众也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长元音的深沉、厚重,短元音的明快、清晰。长短元音交替可以使新闻标题读起来轻松自如、琅琅上口,甚至在读者心里产生抑扬顿挫、声调高低错落有致的音韵效果。
(四)新闻标题的反差之美
反差之美是指在标题写作中如果能将冷暖对比、高低对比、强弱对比、悲喜对比、正反对比等对立因素巧妙地融入标题里,则会在受众心中产生情感冲突,理念矛盾,感觉逆差,从而形成一种反差之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五)新闻标题的通俗之美
通俗之美是指新闻标题的制作变雅致为通俗,运用口语、俗语、方言等百姓的市井家常语直接传递新闻讯息,贴切世俗生活,没有距离感,使受众一目了然,倍感亲切,在轻松闲散中走进新闻。
(六)新闻标题的疑惑之美
新闻标题的疑惑之美,是指新闻标题的字面上悖于常理,不符合逻辑,里面充满疑惑与悬念,诱发受众追问到底的心理欲求,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五、结语
一切语言活动总是倾向于既有功用性又有審美性的。新闻标题作为受众感知新闻的第一窗口,它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标题是新闻编辑深厚的学养、准确的判断分析及综合提炼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技术逻辑背景之下,新闻编辑一方面要善用技术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要在标题创作中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从而满足受众的阅读心理及审美需求,得到审美的愉悦,实现新闻的整体功能。
作 者:本刊编辑
责任编辑: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