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真心怀同情,就把钱给我

2017-06-24松浦晋也

环境与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椰子油替代疗法痴呆症

◎松浦晋也[日]

若真心怀同情,就把钱给我

◎松浦晋也[日]

2015年春天,我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这件事渐渐在亲朋好友中传开,主要是通过电话。那时候母亲还能接电话,但已经有人能感觉到哪里不对了。于是他们会在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询问我妈最近还好吗。

一开始还能搪塞过去,但很快就行不通了,只好实话实说:“得痴呆症了。”

说出这句话后,对方多数时候会暂时沉默,然后憋出一句保重身体啊之类的话,接着电话也就结束了,也有人会过来探望。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心意,但有时候也会感到疲于应付。接着就是各种广告传单寄到家里。“这款吃吃看”“尝试一下”“试试看”——都是各种营养补充剂。

父亲2004年9月死于癌症。他的癌复发过好几次。到后来他说实在太苦了,不愿再手术,并且从2004年春天开始连化疗都拒绝了,他说“人生任务已经完成了的人没必要再一直活下去”,做好了去死的准备。

但这样的话在家人看来是根本无法接受的。真的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怀揣这样的想法,大家四处物色替代疗法药物,让父亲尝试。从菌类、植物种子到海藻的提取物,到北美原住民使用的药草以及其他各种民间疗法,都试过了,没一样便宜的。父亲每次拿到药都说一句“看来不错嘛”,然后吃下去。这大概是他考虑家人感受的一种应对方式吧。

父亲把自己海量的藏书整理好,然后去各地见朋友,和他们作今生的告别。他生于中国东北,为此还参加了去中国的旅游团,游览了自己出生的地方,最后在医院里住了3周后离开了人间。医疗圈里的熟人告诉我,癌症这种病至少能让人以自己的意愿去为自己的人生打上终止符,从这个意义上讲,癌症还真不算特别恶劣的疾病。

花大价钱给父亲弄来的营养补充剂,要说在多大程度上延长了他的生命,或者说多大程度上减轻了症状,我认为完全没有。然后我就想到一点:难道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在癌症治疗方面,现代医学至少已经摸索了100多年,若有任何有效物质被发现,怎么可能逃得过医生、科研人员以及制药企业的视线?应该早成为正规药物走向市场了。若没能成为正规药物而只能以营养补充剂的名义流通,就足以说明没效果,或有效果也极其微弱。

若以这样的眼光去洞察,就能观察到营养补充剂在疗效方面的描述相当暧昧,有时甚至在标签上根本不作说明——不这样做,就绕不开日本“功效说明”管理极其严苛的《药机法》。(旧称《药事法》,即关于医药产品、医疗机械的品质、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保障等的法律)。

这类产品的宣传手册上写着用户体验,还附带照片。仔细看,会发现在很不起眼的角落里写着一行警示的小字:“系用户个人感想。”若在用户照片和个人体验上稍做手脚,普通消费者也难以辨别。

还有的公司会画蛇添足地解释:“这种产品一旦走向市场,现有药企的药物就再也没有市场了。所以药企拼命阻碍我们的产品市场化。”竟有这样白痴的阴谋论——从药企的立场看,某样东西真有潜力的话,怎么可能会去妨碍?难道不应该是大力投资然后市场化大赚一笔吗?无论怎么思考,合理的逻辑永远是:真有潜力的话,哪怕把手头卖得正好的药物咬牙抛弃,也必须把这款潜力产品研究投资彻底,推向市场。所以这种借口根本是在胡扯。

下一步,安垦农场要利用好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态环境,利用好甲级旅游城市和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的生态优势,打造“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鲜爽”的茶叶好品质。

还有一种解释是:“基于《药机法》想获得药物上市许可所花的时间实在太长,因此我们公司为了把这么好的东西尽早送到真正需要的人们的手里,不得不先以管理上相对松弛的食品名义推向市场。”荒谬绝伦!哪怕真有药效,因为是作用于人体,量上面稍有区别副作用就可能显现。越是貌似有效的药物,剂量上的管理就越是严苛。

然而可笑的是他们以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随时服用的“食品”名义在销售产品。那么反过来逻辑上就必然是:效果肯定也不过是食品级的效果吧。

难以治愈或没有根治手段的疾病,替代疗法就必然如影随形。阿尔茨海默病也绝不例外。在美国,替代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段开始发力的,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若你想要了解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推荐去看一本书——《你相信魔法吗?(Do you believe in magic?)》。正在因病烦恼的患者们也可以读一读。

根据这本书,替代医学市场在美国的崛起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①打造纯天然、温和起效、没有副作用的理念。文案精美。

②接下来涌现一群人、推销承载着上述功用的产品。对象是癌症患者等(伴随痛苦与不适,现代医学又难以起效)。

③患者们就自然而然地聚集过来,就好像抓着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他们真的太苦恼太绝望了,只要给予哪怕一丝希望,他们根本就不会在乎钱,所以替代疗法罕有不昂贵的。

世界上有一种效应叫做安慰剂效应,哪怕全无药效,只要你觉得有效有时就可能有效。从各地聚集而来的患者们坚信会有效,甚至四处宣传XXX产品能够治好医生都束手无策的疾病。市场运作玩得转的话,甚至还能拉到著名歌手演员等社会名人打广告,从此吸金无数。

接下来拿赚到的巨额利润再去影响官僚,甚至还能让替代医疗在政治运作下变成合法。政治家再怎么精明,在医学领域几乎都是小白。他们和一般消费者一样容易被洗脑,完全有可能深信替代疗法的价值。一旦立法成功,巨大市场成为现实,接下来就业也会得到保障。就是这样的机制催生了一个无效或者几乎无效却能赚得盆满钵满的巨大市场。以满腔善意买来的东西却变成了巨大压力的源头。

一直陪伴到父亲死去,我终于认识到替代疗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现在又是一款充满善意的替代疗法产品来到了我身边:试试看、用用看!我非常清楚,送这些东西的人100%担心我母亲的健康。收到这些东西,不论我个人怎么看,我都做不到直接当垃圾扔掉,只好给母亲试试看。每天早晨我把别人送来的东西弄给母亲服下。母亲会问:这是什么东西?我没法回答说这是对痴呆症有效的食品,只能说这是对身体好的东西。好不容易让喝下去了,母亲会埋怨说好难吃啊、味道好怪!因为她的记忆力正在渐渐丧失,这样的对话基本上每天早晨都会重复一遍。

还有人送来芳香疗法用具,说芳香的刺激对大脑有好处。但刚刚尝试点燃母亲就发火:“这什么味道?快别弄了!”此后,芳香疗法用具束之高阁。还有人送来印度风味的曲奇饼干,说饼干里用的香料会对大脑形成有益刺激,但母亲不吃,最后我不得不全吃掉以免浪费。

“椰子油对痴呆症有效!”别人送给我一大瓶椰子油后,我非常受罪。我打算早餐时用椰子油来取代黄油,但实际上母亲是狂热的黄油吐司爱好者。如今年过中年的人应该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宣称人造奶油(Margarine、中文谐音麦淇淋)比黄油有益健康。然而当时母亲就说,谁知道这东西对身体好还是坏?绝对是黄油好!母亲对来源于植物性油脂的东西一概拒绝。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人造奶油一点不比天然黄油更健康。

后来我了解到,2016年4月,日本消费者厅发布公告:“以预防癌症和痴呆症等名义销售椰子油的行为没有根据。”该机构勒令椰子油销售企业整顿改善,严禁再犯。

病情不乐观时,很多人对替代医疗的看法是:管它有用没用,试试看再说。可事实却是替代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累积的功效证据,比起已经获得实证的标准现代医学手段而言,效果明显是远逊于后者的。部分补充剂甚至会危害健康。

那应该怎样应对替代医学呢?或许真正明智的做法是把手头的资源用在效果更加切实、更加现实的方方面面。这一点相信一线护理人员心里应该最清楚。譬如我母亲这样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你说来探望一下的价值何在?因此我觉得,不如把资源用在患者的护理人员身上。若你果真心怀同情,那就把钱给我。把话说白了:对失智患者最好的探望其实是钱。所以说,“若你果真心怀同情,就把钱给我”是承担护理角色的人们普遍面临的真实状况。

说这话的真正用意是,即便真要买健康食品,也完全可以由护理人员判断后去买来,这个时候需要的还是钱。因此,不妨以“我相信你的判断能力,我来为你照顾病人助一臂之力”的心意,把购买力赠予对方。

(蕨代霜蛟/译)

猜你喜欢

椰子油替代疗法痴呆症
减肥燃脂“新网红”:椰子油真的能减肥吗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进展及照护建议
冷漠可能是痴呆症的信号
椰子油
——头发
2018年椰子油市场回顾
痴呆老人为自己打保卫战
研究:癌症“替代疗法”死亡率更高
每天超8小时睡眠 痴呆症概率增40%
基于SIMCA、PLS-DA、WT-ANN模型的椰子油掺混定性识别研究
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