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数万只到数百只 大别山原麝:散发异香惹灭顶之灾

2017-06-24萧野

环境与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亚种大别山麝香

◎萧野

从数万只到数百只 大别山原麝:散发异香惹灭顶之灾

◎萧野

安徽原麝体型小,看起来有些呆萌。

在安徽、湖北及河南三省相邻的大别山区,生活着散发浓烈异香的原麝。它们不爱集群,恋家,抗敌能力弱,对人类的盗猎和砍伐森林行为无力反抗,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数万只减少到如今数百只,令人唏嘘。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原麝已由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上升为国家I级野生保护动物。

都不长角 雄兽有獠牙

麝,“似獐而小,有香”,所以又名“香獐”,但它们并不属于鹿科,而是麝科麝属物种。它们体重约8~13公斤,外表最大的特点是不管雌雄都不长角。雄麝和雌麝均有胆囊,第一门齿之间没有空隙,头骨上没有泪窝、眼下腺,也没有足腺,仅有尾腺。雄麝有香囊和獠牙,吸血鬼似的獠牙露于唇外,是和其他同性争夺配偶的武器。

麝主要分布在亚洲,一般栖息在多岩的混交林中,是草食性反刍动物,食性很广。我国是麝资源较丰富的国家,种属最多。原麝、林麝、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在我国均有分布。它们主要依据头骨以及染色体的异同来进行分类,因为外部形态差别比较小,从前还曾将它们列为同一种的不同亚种。

原麝区别于马麝、林麝的特点是攀岩能力强,且后背分布着模糊肉桂色细斑,脖颈侧面有两条白色或浅棕色清晰纵纹,从咽喉处向后延长至腋下。

不集群 恋故土

原麝对栖息地和生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分布在气候适宜,光照充分的原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原麝体型小,食量少,每次无法通过获取更多的食物来得到足够的能量,所以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能量较高且易消化的食物来取食。由于不像其他动物具有集群性,它们不能共同防御天敌及采食,胆怯而机警。

原麝很少发出叫声,出现敌害或发现异常现象,也只是从鼻孔里发出短促的喷气声,以表达不满和抗议。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它们在逃脱追捕后,几天之内往往还会回到该地,人们称它们这种固执怀恋故土的情感为“舍命不舍山”。

原麝在我国共分化为3个亚种: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山的西伯利亚亚种;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华北地区的东北亚种;分布在安徽、湖北及河南三省相连接的大别山区安徽亚种。

安徽原麝是我国特有种

原麝安徽亚种(下简称“安徽原麝”)是我国兽类中的特有珍稀物种,体型比北方的小,整体看起来有些呆萌,体长不足1米,约69.6~76.5厘米,肩高小于50厘米,臀高小于60厘米,尾巴非常短,约18~32毫米,常隐没在毛下。安徽原麝头骨的颧宽较小;颊、额及耳背灰黑色,耳壳边缘黑褐色,耳壳内为白色;颏及喉白色,有白色条纹向两颊伸延,向后沿下颈两侧有两条白纹在胸前连成长环状,在颊后的颈侧有两个小的白色斑点;体毛呈棕红,背部有桔黄色斑点,在腰及臀部两侧明显而密集;1~2岁的幼兽后背有横行的桔黄色斑纹,自肩至臀共有13条;成兽逐渐消退,变为斑点,排列成3纵行。

安徽原麝常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中,其活动区域随季节的交替而有所变迁,春季在低山阳坡灌丛中,夏季在高山石崖边,冬季在阳坡温暖树林中。因河南和湖北省内的天然林少,大别山的原麝主要生活在安徽省境内的天然林和次生林中。

分泌麝香招来杀身之祸

雄麝的脐部和生殖器之间有个能分泌和贮存麝香的香囊。麝香是高端动物香料和珍贵中药材,价格极高。雄麝长到一定年龄时,开始出现泌香生理反应,在发情季特别明显。麝香最初为白色稀糊状物,具腥臭味。然后,分泌物颜色逐渐变深,水分渐减,后干结为棕色、褐色或黑褐色的稠泥状、块状的成熟麝香。在泌香时,麝表现兴奋,食欲减退或废绝,性情暴躁,爱咬斗。泌香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一般发生在每年的5~7月份。

我国以往长时间都采取杀麝的方式取香,还有不法分子使用土枪、金属钢丝套等灭绝性的捕杀工具,在繁育期非法捕猎,致野外原麝数量急剧减少。麝类所有种已由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上升为I级。目前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人工取香一次,直到雄麝年老了不泌香为止,平均每头雄麝活体取麝香10年以上。活体取麝香对雄麝无明显不良影响。

滥伐重挫栖息地与种群数量

20世纪50年代以前,安徽原麝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约有两万只。但2003年的资源调查表明,安徽的金寨、岳西2县,湖北的麻城、罗田2县、河南的商城、固始2县,是大别山安徽原麝的分布区,加上河南和湖北交界的桐柏山区,估计种群数量保持在500~600只。

在大别山区,受地形地貌的客观影响,天然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分布基本呈孤岛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原麝的分布,限制了原麝种群数量的扩大。

原麝区别于林麝的特点是后背分布着模糊肉桂色细斑,脖颈侧面有两条白色或浅棕色清晰纵纹。所有麝的雄兽都长有獠牙。

1958年以前,整个大别山植被保护完好,麝的栖息环境未被破坏,有林区域皆为原麝分布区。目前安徽原麝的种群分布变化与大别山森林植被的砍伐一致。大别山森林先后经历了1958年“大跃进”和20世纪80年代初兴办贸易货栈2次重大的乱砍滥伐事件,其间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被开发成农田或茶园;海拔500~800米之间的高处也成了人工次生林,种种行为使原麝的栖息地及食物都受到极大的威胁。20世纪60~80年代,为猎取麝香,大量安徽原麝不分雄雌老幼均遭猎打,人为猎杀是原麝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麝类资源,2003年,我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展麝资源及其栖息地调查,鼓励进行麝类人工繁育,支持麝繁育技术研究和基因保存,严厉打击盗猎麝、走私麝香的犯罪活动,并将保护麝资源优先列入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目前,大别山区的相关部门正在完善各级原麝保护体系,进行原麝栖息地森林植被的恢复工程,建立救护繁育基地和自然放养场,加强原麝人工繁殖研究、实现社区共管等,以改善原麝生存环境,减轻其野生种群承受的生境压力,抢救种质资源。

近年来,由于保护天然林和大力植树造林,原麝的栖息环境已得到一定改观。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猜你喜欢

亚种大别山麝香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亚沉茶渍亚洲亚种Lecanora subimmersa subsp. asiatica Zahlbr.的订正研究
珍稀蝴蝶的亚种分类问题及保护意义:以喙凤蝶属为例
盘羊新亚种
——和田盘羊
又见大别山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的快速区分
勐腊毛麝香化学成分研究
再见了,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