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融合模式、瓶颈与对策

2017-06-24李瑾孙留萍郭美荣冯献马晨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机互联网+智能

李瑾,孙留萍, 2*,郭美荣,冯献,马晨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2.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融合模式、瓶颈与对策

李瑾1,孙留萍1, 2*,郭美荣1,冯献1,马晨1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2.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互联网+”农机有助于改变和创新农机行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发展格局。基于“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农机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互联网+”农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内容,探讨“互联网+”农机的产业融合模式与制约瓶颈。结果表明,“互联网+”农机产业链包含了高端研发、产品中试和应用、市场推广与服务等三大环节,其融合方式与手段在于通过科技资源汇聚、销售渠道整合、农机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形成现代农机领域的分布式网络协同研发、农机电子商务O2O推广、数据化在线化服务以及云端制生态管理等产业链新型模式和业态。在融合过程中,“互联网+”农机仍存在农机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及标准缺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加强农民培训、统筹规划布局、农机农艺融合、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互联网+”农机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融合;瓶颈;对策

农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装备产业,通过信息技术强化农机装备的建设条件,有助于改变和创新农机行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发展格局,这对进一步夯实中国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产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1-2]。针对当前农机行业研发体系薄弱、农机产业发展层次低、农机能手缺乏、农机应用不成熟等问题,“黄金十年”之后,农机如何再发力,信息化引领农机发展势在必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重大工程(2030)》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给农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通过 “互联网+”和农机的紧密结合,探索两者融合后形成的新业态的产业链内涵、特点、模式,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有效建议,这对于挖掘“互联网+”农机发展新潜能,加快提升农机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互联网+”农机概念及内涵

1.1 相关理论综述

国外针对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基于较为系统的信息学和产业组织学等学科理论,成果相对系统而深入。国内针对这个较新的前沿领域,主要基于互联网的农村产业融合现状、实践、模式等方面开展初步研究。关于产业融合方面的理论研究,国外已形成了以梅森、克拉克等哈佛学派,以施蒂格勒、德姆塞兹等芝加哥学派,以泰勒尔、施瓦茨等新产业组织学派以及以强调中间性组织的新制度学派的产业融合理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本领域的研究率先出现在媒体、电信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各领域研究出现了交叉融合现象,并开启了产业融合内涵特征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在产业融合的作用显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数字融合、产业组织方式变化、产业融合经济效应、产业主体技术选择、业态创新的技术选择,研究方法多选择经济学模型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如Nyström[3]从技术融合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新型业态发展中将对核心能力的评估、角色地位转变、合作伙伴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Kim等[4]认为技术创新将带来产业融合,通过点态收敛发现信息的产业融合指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而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度比产业间融合度要高。

国内关于本领域的研究多侧重融合机理、典型省份的案例实践、某种融合模式、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有多元回归、描述统计、案例分析等。互联网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等层次实现农村产业的跨界融合。在融合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上主要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互联网+”技术体系,形成以电商商务、智能农业、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为主的新型业态,“互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种业、“互联网+”农机、O2O等模式创新,形成了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5]。

互联网正成为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影响最深刻的领域,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组农村产业体系、重塑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六次产业”的发展。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表层,深入研究少,需要根据具体产业链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梳理。

1.2 “互联网+”农机概念

农机产业即指以现代农机装备应用为先导,以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为核心、以农机服务为辅助的农机工业产业体系。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15》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10.81亿kW,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6%,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达17.51万个。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互联网+”以互联网的思维逻辑、价值理念及运营方法为主导,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对传统产业资源要素及生产方式等进行重组,形成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的新的经济发展业态,从而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价值[6]。

“互联网+”农机是指以农机智能装备为载体,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农机研发、应用、推广和服务的各个阶段,通过“互联网+”推进研发网络化、生产智能化、推广在线化、服务实时化等,构建具有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化、融合化、服务化特征于一体的农机智能装备产业生态圈,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农机产业体系。

1.3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剖析

农机产业链主要包括了高端研发、产品制造与中试、市场推广与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参与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农机制造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农技站、政府部门等,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联盟参与、品牌培育、国际合作等共同作用下推动农机制造向高端化、信息化、集聚化发展(图1)。

1.3.1 产业链上游——高端研发 农机的高端研发主要指涉农科研单位、高校和农机企业进行的农用传感器、光电控制系统、管理应用软件、机器视觉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农机具及部件的研制开发活动总称。

农业传感器主要包括农业气象信息传感器、动植物生理信息传感器、农业水体信息传感器、土壤信息传感器、多功能复合传感器,以及农业机械参数调控传感器等。光电控制系统主要研究与农机装备和设施相关的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基于作业对象的智能检测与决策技术、生产环境智能化复合控制技术,开发自动调控与执行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自动导航与驾驶系统、作业过程参数优化与质量调控系统、水肥药变量施用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等。管理系统与软件研发主要研究农业机械系统开发软件系统、设施农业系统软件、大田农业系统软件、养殖业系统软件、林业系统软件、水产养殖系统软件、农产品采购交易软件、农产品储运软件、农产品质量追溯与监管软件等。农业航空应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等航空植保作业监管与自动计量系统、无人机精准喷洒与控制系统等。

1.3.2 产业链中游——产品中试和应用 农机中试和应用主要是指农业科研机构、农机企业和农户将研发出来的农机具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包括农用自动导航拖拉机、耕整地机械、联合收割机械、智能播种栽植机械、植保机械、智能灌溉机械、农业机器人等田间种植类智能农机产品,除此之外还有自动饲喂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的制造,以及在已有种养殖基地、农场或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的产品中试。

目前,农机工业前50强企业均是主机生产企业,其中前6位企业山东时风、中国一拖、福田雷沃、江苏常发、山东五征、山东常林是生产农用动力和运输机械的国内主要企业。收获机械主要企业有福田雷沃、洛阳中收、江苏沃得、奇瑞重工、中机南方、山东金亿、山东巨明、山东大丰等国内企业。农机具企业主要有现代农装、河南豪丰等国内企业。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久保田、马恒达、克拉斯、雷肯等国外企业,主要以拖拉机为主,配套相应的耕整地和播种、牧草等农机产品进入中国,在高端装备、高性能装备方面瓜分着国内农机市场。

1.3.3 产业链下游——市场推广与服务 传统农机产品的推广和流通主要依托农机经销商和基层农机推广站,农机经销商进驻当地农机流通市场向农民销售农机产品。“互联网+”与农机的结合使得农机电商成为可能。另外,作为产业链末端的农机推广与销售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农机作业位置、速度、时间、航向、工况参数、作业任务管理、作业量统计等各方面数据,实现包括农机定位导航、农机调度、农机数据收集、农机故障呼叫及智能诊断等服务内容,实现农机服务的远程化、实时化、智能化、系统化管理,从而增强农机跨区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7]。

图1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Fig. 1 “Internet+” and industry chai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融合模式

目前,全球农机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农机的研发、应用、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实现了“互联网+”与农机的深度融合,各个环节的组织方式、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等出现了整合和重组,这深刻地变革了农机的研发生产方式、销售渠道模式和服务途径方式等,由此出现了一些“互联网+农机”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2.1 通过“互联网+”融合汇聚科技资源,实现分布式网络协同研发模式

我国农机产业的研发主体有涉农科研单位、高校和农机企业,其中,生产企业是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所占比重很小。传统的农机行业,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农机研发同行企业之间往往把自身研发出来的农机产品技术作为赢取市场竞争的手段和壁垒,因此,农机技术研发呈现的是企业间各自为战,技术分割的状态,难以形成交流共享局面。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这种各自为战的技术研发体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众创众筹、众包众设的模式。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技术和手段,它通过倡导这样一种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广泛地融合和吸纳各个组织所具有的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使大量的参与者在一个参与者网络中持续地使价值重构和创造[7-8]。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农机装备的研发通过互联网的开放式网络平台,将农业生产对农机的需求进行汇总,并将线下各类农机研发主体的资源和技术进行集聚,将全国范围内的企业间的技术和资源作为总体加以整合和重构,实现各地分散化协同研发、生产、应用和服务,形成分布式网络化众设、众包模式。“互联网+”农机推动了农机研发生产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农机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推动了农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优化。

2.2 创新农机智能装备互联网营销渠道,实现农机电子商务O2O推广模式

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商业模式带来的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价值增值方式由传统的增强产品的使用价值变为通过互联网强化顾客对产品使用价值的体验和感知。互联网与农机的融合发展消除了农机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机的销售渠道和盈利空间。在农机推广和流通领域,互联网与实体经营相结合形成了“线下-线上”、“电商+农机企业+金融”的全新农机电子商业模式,出现了“线上集客,线下体验;线上订购,线下交车;线上交易预约,线下实体服务;线上互动,线下活动;线上承诺,线下实现”五个O2O结合点。

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农机的嫁接与应用,将传统农机销售搬上互联网平台,农民用户不出家门即可实现农机产品实时在线查询、对比、咨询、选购等环节,选购适合自身生产需求的农机种类,并享受送货上门、即时安装、维护保养、农技指导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标配,解决客户从有购机意向到农机应用整个过程的1对1的引导工作,这有助于解决用户农机购买信息不对称、售后服务欠佳,农机生产商仓储和库存成本高等难题。如2015年9月,京东、宜信、农机1688网以“电商+农机企业+金融”的合作模式在京东农资电商频道上线的“农机专营店”,打造了农机线上销售、运输、售后、金融一条龙服务的农机电商平台,填补了我国农资电商领域内农机产品品类的空白。这些农机电商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农户购置农机的渠道,减少其交易成本。

2.3 通过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化在线化服务模式

传统的农机调度模式,农户只能靠往年的电话联系或者路上拦截农机手。随着全国各地农机的快速发展,农机保有量高速攀升,这给全国农机的高效合理利用和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全国、区域间的农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的数据化和在线化。

一方面,管理部门可根据农机的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实时跟踪监控农机的位置,详细了解农机的作业情况、计算作业面积及地块信息,实现对农机生产调度、在线远程监测、数据传递、应急管理、故障申报接收、远程教育培训等服务,保障农机的统一调度、协调管理[9-10]。另一方面,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户,通过农机作业APP软件,可以把自家农产品作业面积、地理位置等信息上传到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上。一些新型的农机手则通过微信、农业相关方面的手机APP,开展“微信平台+订单农业”、“个人网页+供需信息”、“手机APP+叫车服务”等服务形式,农机手根据订单预约时间去工作,或者实时掌握区域农机的空白期,或实施“抢单”操作,通过互联网农民和农机实现供需信息交流,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和农机手的收益,同时实现了服务的实时化、便捷化。如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360网、江苏省的平安农机通等。

2.4 借助大数据,实现云端制生态管理模式

为适应农机生产形势发展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农机安全管理方式,实时掌握农机动态,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全国或者地区农机云平台,利用“互联网+”对全国农机信息数据进行动态、及时采集,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集中式管理,从而构建包括全国农机信息管理、农机人员考核、农机事故处理、补贴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等在内的基础数据库的云端制生态管理模式[11-12],实现政府管理部门对全国农机运行状况的精确掌握,实现农机监测预警、农机市场监管、农机信息服务等功能,同时平台数据可实现协同和共享,各类市场主体及生产用户都可以查看,形成资源共享局面。

3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的制约瓶颈

目前,“互联网+”技术虽然已经渗透到农机研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每个环节,但作为刚刚开始步入工业4.0变革的农机行业,如果要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瓶颈问题。

3.1 农机智造核心技术及标准缺乏,技术研发水平亟需提高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等总体偏低,产品在可靠性、精度等方面有一定差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很多靠进口,诸如新型传感、先进控制、核心元器件、高档数控系统等仍然受制于人。又如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控制系统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以系统集成应用为主,这直接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竞争严重[13]。

另外,农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标准规范缺失,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农机智能化的关键,然而这些核心技术之间以及各个研发主体研发的技术之间的规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至于整机应用标准以及很多零部件标准通用性和互换性差,国际采标率仅70%。因此,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应用发展受到制约,造成不同的农机企业产品以及产品的不同类型之间的匹配性较差,集成难度高[14-15]。

3.2 农业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农机使用主体原始动力尚未激发

农机的主要消费者是农村从业人员,但是由于农村主要经营主体文化素质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50%以上;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上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达88.61%。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决定了农民对互联网新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意识和能力不高,而我国目前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由过去的口头传播向互联网发布转变,这严重影响了互联网技术和农机知识技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普及率[16-17]。

根据CNNIC于2016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仅占26.9%、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程度低,对互联网知识缺乏认知。在使用互联网的制约因素中,“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8%,年龄太大/太小占比为14.8%,有13.5%的农民表示由于农事繁忙没时间上网,而不需要/不感兴趣占比为10.9%、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有9.5%、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有5.3%。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亟需解决生产经营主体信息技术应用短缺问题,调动和培育农户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性,让农户体验到该项技术的优势,然后逐步推进农机的广泛使用。

3.3 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基础薄弱

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机装备产品普遍具有大型为主、成套装备、智能舒适、高效等特点。欧美发达国家5大农机制造公司,美国的约翰·迪尔公司和爱科公司、意大利的凯斯纽荷兰公司、日本的久保田株式会社、德国的克拉斯公司,他们占据全球拖拉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以及近90%的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率,行业的专业化、集中程度非常高。

虽然我国农机总量快速发展,但巨大的人口基数仍使我国农机人均保有量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并呈现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小型机械较多而大中型机械较少、动力机械较多而配套机械较少。一些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老式拖拉机及设备仍在使用,一机多用和高效复式以及能够综合利用的机械较少。农机智能装备虽已研发出最新技术和产品,但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还没有开展商业化应用。如国家现代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研发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嫁接机、藓果自动化采摘机器人、对靶施药、设施轨道运输车等农机装备,虽然研究成果已经相当成熟,但至今仍集中于区域试验阶段,未真正实现商业化[18],因此,我国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基础薄弱。

3.4 农机农艺还未紧密融合,制约了农机智能装备发展水平

农机农艺相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农机发展水平和普及率的必由之路。目前,农机农艺融合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破解,科研单位的科技研发与实际生产应用脱节,科研产品未能以实际生产条件为依据,农机智能装备在研发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作物本身的耕作制度、种养品种、种养模式、农民种养殖习惯、种养标准化规范、农机作业区域等农艺问题,适宜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化模式尚未形成[19]。同时,农机装备研发本身适应农艺的创新不足,制约了农机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如果树种植中的采摘机器人,仅适合于平原地区种植使用,在山区则受到了种植地形地势的影响。

4 “互联网+”农机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是互联、开放、平等、共享的理念,“互联网+”农机的推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农机研发、应用、推广和服务等众多环节,未来我国“互联网+”农机的融合和发展也必须强化开放、合作理念,“互联网+”农机产业链各个环节上涉及的各主体要实现跨界合作,凝聚农机化发展的合力,通过农机技术研发引领农机发展、通过中试应用不断改进农机性能、通过推广和服务提高农机普及率。

4.1 打造公共研发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提升农机研发水平

《中国制造2025》指出:“农机装备作为重点研发领域之一,重点发展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利用“互联网+”打造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平台,通过汇集社会的力量,形成网络众创众研,以此弥补单个单位的研究不足。

完善以国家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机制造业创新体系。国家层面,通过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求,通过设置国家科技计划等项目定期制定发布农机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作为农机研发和生产主体的企业,通过建设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强化自身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策和实施。

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结合,开展“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阶段和需求来说,应围绕主要农田作业和养殖产业繁重劳动的农机要求,加快信息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大力发展中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开展“互联网+”农机大数据的分析利用,使农机信息快速走上数字化、精准化、高效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4.2 加强农民培训,提升经营主体信息化技能,提高农机应用效能

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针对农机技术的推广,重点加强专业技能型农机手和专业服务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内容培训。首先,挑选一批基础条件好的农民进行专门的农机知识的职业教育培训,发挥乡镇村委会、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以远程教育与现场教育相结合方式,开展农机使用技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培训,推动互联网和农机知识普及与应用,从而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打造和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应用的新型农机手队伍。

其次,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15》统计,截止2014年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农户数超过4 500户。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培育专业服务型农机服务组织,采取政策支持、财政帮扶等措施,扩大农村农机的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和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

4.3 加强规划布局,整合优势力量集聚重点领域,促进农机智能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农机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国家战略机遇,“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落实、“互联网+”计划的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进给我国农机智能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在此大好战略机遇下,首先,国家应统筹规划,对农机智能产业发展路径进行顶层设计。瞄准国家农机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编制全国农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路线图,确定智能装备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其次,围绕农机智能装备产业的重大共性需求,定期研究制定农机智能装备产业的重点研究领域;规划建设农机物联网关键技术产业联盟、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并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优势力量和重点研究领域的整合和集聚,从而形成农机智能装备产业的聚集效应,快递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有效提升农机智能装备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4.4 建立农机智能装备和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

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是影响农机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关系到先进适用农机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而且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从农艺发展角度来讲,将智能农机具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和养殖的重要参考指标,研发高产优质,并利于实现生产全程智能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新农艺、种植技术体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批分类大规模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装备与农艺结合紧密的成套的作物品种、种植养殖方式和机型,形成智能农机和农艺相配套的技术体系。

在智能农机具研发方面,农机具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服务推广等环节要适应农艺技术要求,构建适宜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化模式,为智能装备作业创造条件。如玉米生产,应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一定区域范围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研发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4.5 扩大和提高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和标准

农机具购置补贴金额及范围对于提高农民购买农机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作用凸显。目前农机产品市场主要是“补贴市场”,事实证明,列入补贴范围的农机销售就好,没进入补贴的农机则相反。据《全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15》统计,我国农机主营业务收入在连续10年保持20%的高速增长之后,2014年首次出现了增幅下滑的现象。其中,政策触发是增速下滑因素之一。

部分产品的补贴额度降低或被取消补贴等政策的调整,对局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将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按照改革思路修订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导意见,扩大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同时,要加大对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及政策落实的监督制度,做到补贴政策内容公开化、实施过程公开化、补贴结果公开化[20]。

[1] 李国英. 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 现代经济探讨, 2015(7): 77-82. Li G Y.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under the internet mode of industry[J].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2015(7): 77-82.

[2] 王山, 奉公. 产业互联网模式下农业产业融合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6(3) : 47-51. Wang S, Feng G.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under industrial internet mode[J].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2016(3): 47-51.

[3] Nyström A G. Emerging business networks as a result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Market Management, 2009, 3(4): 239-260.

[4] Kim N, Lee H, Kim W, et al. Dynamic pattern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Evidence from a large amount of unstructured data[J]. Research Policy, 2015, 44(9): 1734-1748.

[5] 陈红川.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6): 143-147. Chen H C.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agricultu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internet+”[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16): 143-147.

[6] 赵振. “互联网+”跨界经营: 创造性破坏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0): 146-160. Zhao Z. Crossover administration of “internet plus”: Perspective of creative destruction[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5(10): 146-160.

[7] 王姝, 陈劲, 梁靓. 网络众包模式的协同自组织创新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 2014, 25(4): 26-33. Wang S, Chen J, Liang L. Analysis of collaborative and selforganizing innovation effect of the network crowdsourcing model[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4, 25(4): 26-33.

[8] 罗文. 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及其运行机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1): 62-69. Luo W. Internet industry innovation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17(1): 62-69.

[9] 张颖达. 让农机流通企业搭上互联网销售顺风车——农机360网“渠道通”产品发布会在京举行[J]. 农机市场, 2013(8): 40. Zhang Y D. Let the AMCCs catch a ride—Agricultural internet sales of 360 network channels through products conference held in Beijing[J]. Agriculture Machinery Market, 2013(8): 40.

[10] 董洁芳, 李斯华. 我国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 36(6): 308-314. Dong J F, Li S H. Analysis of status and developing trend for service principa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perations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15, 36(6): 308-314.

[11] 吕开宇, 仇焕广, 白军飞, 等. 玉米主产区深松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1): 1-8. Lü K Y, Qiu H G, Bai J F, et al.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ubsoiling in main maize production region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1): 1-8.

[12] 冯献, 李瑾, 郭美荣.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与效果评价[J]. 图书情报知识, 2016(6): 4-15. Feng X, Li J, Guo M R.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mode innovation and services effective evaluation under the “internet connect” in china[J]. Documentation, Information & Knowledge, 2016(6): 4-15.

[13] 王影, 冷单.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思路[J].经济纵横, 2015(1): 72-76. Wang Y, Leng D.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 China[J]. Economic Review, 2015(1): 72-76.

[14] 葛文杰, 赵春江. 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14, 45(7): 222-230. Ge W J, Zhao C J. State-of-the-art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4, 45(7): 222-230.

[15] 赵升吨, 贾先. 智能制造及其核心信息设备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7, 36(1): 1-16. Zhao S D, Jia X.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ts core information equipment[J].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7, 36(1): 1-16.

[16] 李瑾, 赵春江, 秦向阳, 等. 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应用现状和需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0): 290-296. Li J, Zhao C J, Qin X Y, et al.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telligent equipment[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1(30): 290-296.

[17] 万宝瑞. 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8): 4-7. Wan B R. China’s rural areas will face a major change: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Internet plus Issues of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5(8): 4-7.

[18] 姜凯, 郑文刚, 张骞, 等. 蔬菜嫁接机器人研制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4): 8-14. Jiang K, Zheng W G, Zhang Q, et al.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 of vegetables grafting robot[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2, 28(4): 8-14.

[19] 辜松. 我国设施园艺智能化生产装备发展现状[J]. 农业工程技术, 2015(28): 46-50. Gu S. Development status of Facility Horticulture intelligent equipment production in China[J].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15(28): 46-50.

[20] 胡凌啸, 周应恒.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1). 110-116. Hu L X, Zhou Y H.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on the demand of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provider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1): 110-116.

(责任编辑:童成立)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mode, the bottleneck,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dustry chain integration

LI Jin1, SUN Liu-ping1, 2, GUO Mei-rong1, FENG Xian1, MA Chen1
(1.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of Agri-informatics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7,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ill help to change and innovate the production method, development patter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net+” and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is paper defines scientifically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alyzes the key links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hain, and discusses the convergence mode and the bottleneck of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et+”agricultural machinery chain contains three links, including high-end research,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nd services. And the integration method and means rely on the ways of technology resources convergence, sales channel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service model and management model innovation to form new pattern and forma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fi eld industrial chain, such as distributed network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commerce promotion, data on-line services and cloud-based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till has some major problems, including the lack of core 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 short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low lev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R&D platform, and to strengthen farmers training, agricultural agr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purchase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bottleneck; countermeasures

F323.3; S23

A

1000-0275(2017)03-0397-08

10.13872/j.1000-0275.2017.0013

李瑾, 孙留萍, 郭美荣, 冯献, 马晨.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融合模式、瓶颈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3): 397-404.

Li J, Sun L P, Guo M R, Feng X, Ma C. “Intern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mode, the bottleneck,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dustry chain integration[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7, 38(3): 397-404.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2006);北京市科委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研究及专家咨询项目经费资助课题(Z16110000311600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助项目(KJCX20160501)。

李瑾(1978-),女,湖北襄樊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化、现代农业、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 lij@nercita. org.cn。通讯作者:孙留萍(1985-),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E-mail: sunlp@nercita.org.cn。

2016-10-19,接受日期:2017-02-24

Foundation itteemm:: Beij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9162006);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Strategy Research and Expert Consulting Project (Z161100003116001);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of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KJCX2016505014).

Corresponding authhoorr:: SUN Liu-ping, E-mail: sunlp@nercita.org.cn.

Receeiivveedd 19 October, 2016; Acceepptteedd 24 February, 2017

猜你喜欢

农机互联网+智能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