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社工节:为老年社会工作发展注入生命力
2017-06-24韦汀
文、图|韦汀
浦东社工节:为老年社会工作发展注入生命力
文、图|韦汀
01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顾东辉为浦东社工节开幕致辞
02 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
03 浦东社工节活动现场
04 浦东社工节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搭建了一个与浦东社工多元互动的平台
当前,老龄化是上海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社会议题。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老龄化并不是“问题”,而是一种积极而蓬勃的“银色生命力”。3月22日,在第11届国际社工日来临之际,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携手发起了第11届浦东社工节。此次社工节以“银色生命力:老年人口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为主题,邀请老年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齐聚浦东新区,共同探讨浦东新区老年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搭建一个与浦东新区社工多元互动的平台。
活动现场,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工与志愿者服务处处长张静为此次社工节致辞。张静提到,目前,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首次突破30%的关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进一步加重。张静表示,在这样的形势下,积极推动老年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将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缓解养老问题,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让更多的老年人朋友享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业的专业化进程。”张静说,“社工在老年工作方面的努力和付出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各种需求,还可以帮助照护老年人的人群及机构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在主题演讲环节,浦东新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楼国放对浦东新区老年人当前面临的需求现状进行了深入解读。楼国放提到,在浦东新区建设老年友好城区、老年宜居社区的实践探索中,老年人朋友主要有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需求:养老床位增量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能级提升的需求、“科技助老”创新服务的需求、养老服务资源公平享受的需求、家庭照料和邻里互助服务的需求以及“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楼国放认为,面对这些需求,我们应该发挥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促使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宜居社区的建设中来,比如推行“以老助老”,推广老年互助型项目;培育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创新型养老服务;以及利用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充分整合线上线下的为老服务资源。他谈道:“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银色生命力’,因此我们不把重点放在老年人的问题上面,而应该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老年人的需求,探究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兼上海市老年学会副会长张钟汝则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出发,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解说。在“内涵”层面,张钟汝提出了“多重需求家庭综合服务”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老年人所在的某个家庭可能同时面临着经济、身体、心理、照料、教育、就业等多重困境。面对这样的家庭,老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此时,仅仅依靠一个社会组织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多个部门、多个机构应该携手并进,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整合性、综合性的社工服务,化解服务对象面临的多重难题。在“外延”层面,张钟汝认为老年人群体的“政治优势”“权威优势”和“经验优势”应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充分挖掘。“很多老年人在做领导、做长辈的时候就很喜欢提各种各样的意见,他们的这些特点完全可以运用在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她说,“比如普陀区曾发动一些退休的老干部寻找社区建设的短板,这些老年人总共找出了1000多条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00多条改进措施,这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会服务科副科长陈奇春从事社工工作已13年,擅长的领域有老年社会工作、社工督导与团队培训。在此次社工节中,陈奇春从“老年福利与社会工作融合”的角度作了主题分享,并提出了每一家老年福利机构都必须直面的3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年福利机构是理想的?老年福利机构是否真的需要社工?社工如何融合和促进老年福利机构的发展?在他看来,理想的老年福利机构是一个“有温度”的机构,机构内的每一位老年人都应该有机会实现“适应”“尊重”“沟通”“价值”“互动”和“联结”这六个方面的目标,而社工是最适合帮助老年人实现这些目标的。陈奇春表示,老年福利机构的“温度”决定了机构是需要社工的,而且社工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专业的技术力量,能够帮助提升养老机构的“温度”,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活得温暖而舒心。
在最后一场主题演讲中,上海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主任姜月从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乐耆社工服务社近年来推行的3个养老服务模式的理念和内容。其中,“老年社区融合服务模式”倡导支持、接纳、融合的理念,鼓励老人接纳逐渐老化的现实,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积极实现与社区青年人之间的交流融合。“白首印象”和“长者生命教育”项目作为这一模式的代表,分别致力于陪伴丧偶老人走出人生的阴霾,接纳“一个人也能幸福生活”的现实,以及引导老人正确认识自身的老化,帮助他们规划好晚年生活。“老年家庭社工服务模式”则以为在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人文关怀、为照顾老人的家属提供情感支持为目标,通过“家庭故事绘本服务”“银色港湾服务”“家中心服务”等项目,发挥社工资源整合者、专业服务提供者、协调者的职责和作用,为老人和家庭送去善意和关怀。
在此次社工节的开幕式上,浦东新区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副局长徐红和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顾东辉共同揭牌成立了“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随后,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现场发布了微信订阅号“浦东社工观察”。在社会各界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上海的老年社会工作在浦东揭开了发展、进步与繁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