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现状
2017-06-23郄晓彤汪珊瑚郭晓甜潘艳萍陈琳
郄晓彤+汪珊瑚+郭晓甜+潘艳萍+陈琳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国互联网在各行业上的应用不断增加,“互联网+”产业成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选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创业机会,学校和政府在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对大学生在创新思维、服务与体验思维、团队协作意识等多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6-000-01
一、背景
随着国家教育范围的扩大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创业成为大学生发展的新方向。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慢慢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2015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二、“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它并不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
运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实现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运营模式等内容的一体化、技术化、数据库化,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为互联网与其它各传统产业,它是针对不同行业,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方式进行的一项新计划。
三、“互联网+”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会与优势
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不断上升,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从2006年到2016年我国网民的规模和互联网的普及率持续上升,在2016年12月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3.2%。这些数据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互联网技术深深嵌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解决了传统生活中衣、食、住、行、游、购、娱、学等诸多问题,也因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给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还催生了一大批规模可观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化,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提供给人们更多种类的商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企业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学校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处在特定的高校环境内,相比于外界创业者,多了一些保护。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高校会举办一些创业比赛或活动。参加竞赛、实践是对学生很好的锻炼,且有益于他们未来更好的适应多变的社会潮流。对于决定创业的学生来说,学校会给予场地或资金等的支持,政府也制定了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些条件对使得大学生创业的门槛降低,给了那些有想法但没条件实践的同学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
四、“互联网+”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近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深入人心,但实践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大学生创业虽然有一些外在条件上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把控性不高,因此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挑战。相反地,内在因素把控性较高,它主要指大学生自身因素。
就内在因素来说:绝大多数创业的学生之前没有过相关的经验,开始容易做下去难,想要经营和管理好一个公司、企业、或是组织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大学生应当具有以下素质:
1.创新思维。从1到n只是重复,从0到1才是真正的创新。这需要大学生勇于尝试一切新鲜技术和手段,具有跨界眼光、跨界思维和跨界方法,捕捉和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提高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赢得竞争力。
2.服务与体验思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更注重人的思维和需求,提倡以平台经济为主要模式,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带来更方便、更快捷的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因此,大学生创业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与体验思维。
3.团队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来说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人才往往需要团队作战。对于大学生来说,经验相对不足,而团队协作可以弥补劣势,在优势领域集中资源突破,在非优势领域选择外部合作,以此博采众长、精英组合,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五、结语
结合互联网,不同行业的渗透演绎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带来商业模式的多样化,“互联網+”时代,需要的是能同时理解两个及以上行业商业逻辑,并能实现两者求同存异的跨行业线上线下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也需要创造一种方式,把自身擅长的东西发挥出来,不断探索实践,正面应对就业压力,实现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程煜,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7):73-76.
[2] 辜胜祖,曹冬梅,李睿. 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34(2):161-165.
[3] 李海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