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成就数学高效课堂
2017-06-23黄希
黄希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师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学习内容,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总结与反思中实现知识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74-01
“因数和倍数”是数论的基本知识,纯数字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新的学习内容,通过合作交流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总结与反思中实现知识的升华。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自由构建知识体系,融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收获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先学后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数和倍数”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先学”来了解基本概念,领悟因数与倍数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先学展示”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先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先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全面地把握学情,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课前,教师制作了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如将“整数除法的算式”进行分类,学生就能将其分成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学生在整数除法(即商为整数且没有余数)的基础上进行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研读,可以轻松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依存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与思考,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优化先学的效果,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合作交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与互动中,能够将浅层的认识向深层的思维转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合作交流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方法与规律,确保学生在理解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能力,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交流变一人之能为众人之力,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
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时,有的学生在展示结果时大小交替,显得杂乱无序。在学生介绍方法时,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将一个数写成两个数的积,从而一对一对写出结果。教师先肯定了他的做法,然后提出问题:怎样写才能让因数排列更有序呢?在探究时,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学生交流时,有小组提出:可以分两行写分解的结果,这样在列出所有情况后,按顺时针转一圈,就可以把所有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来。教师表扬了这一小组的探究结果,强调了有序在本单元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从意识上认识到“不漏”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根本。在接下来探究倍数时,学生就能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个的,进而引发在集合中表示因数与倍數时是否需加省略号的问题。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而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这样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加深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总结反思,完善知识内在联系
总结与反思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整合与提炼,学生在总结与反思中梳理了知识要点,完善了知识体系,同时又将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于下一步的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在自主探究基础上的能力提升。但教师不能将反思仅仅限定为知识的整理,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在反思本节所学内容时,有的学生将概念的文字叙述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来,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捷与直观,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升。如当a÷b=c(a、b、c都是正整数),则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同时也可以得到a是c的倍数,c是a的因数。也有的学生在反思中提到,概念中的除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如ab=c,则a和b都是c的因数,c就是a和b的倍数。学生通过反思发现了知识的本质,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要点,并感悟到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实施“后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