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一路成长
2017-06-23莫东霞
莫东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以下简称木松岭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陈敏从教20年的感悟。陈敏是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贵港市十佳青年教师,今年还入选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在20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悉心从教,潜心育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乐章。
破茧成蝶
“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告诉我,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栋梁,而教师就是那个种花的人,为小树培根的人。那时,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要用心浇灌每一朵花、每一颗小树。”陈敏和记者说起了从教的初心。
1998年7月,陈敏从贵港市师范学校(现贵港职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港南区桥圩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桥圩镇中心小学)担任语文老师。从教之初,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毫无经验的她常常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这并没有吓退陈敏,在农村长大的她身上有一股韧劲,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
刚走上讲台那段日子里,陈敏手中总是捧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一有机会就向老教师请教授课技巧,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管理经验,或利用空闲时间去听其他教师的课,把听来看来的经验和感悟都记在笔记本上。慢慢的,陈敏手上的笔记本变得越来越厚重,她也渐渐褪去了青涩,授课、管理班级的技能都获得了很大提升。
陈敏虚心好学、不服输的精神打动了桥圩镇中心小学的领导。2000年,该校让她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这个岗位对陈敏来说,既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份挑战。“既然接受了挑战,就必须做得漂亮!”陈敏暗下决心。为了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她常常顶着烈日和学生一起训练,皮肤晒黑了、嗓子喊哑了也从不抱怨,有时连正常的午餐都赶不及吃。她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编了很多儿歌让学生传唱,如“弯弯腰,捡垃圾,把它放进箩筐里”。在她的倡导下,桥圩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2007年,由于工作需要,陈敏从桥圩镇中心小学调到木松岭学校。刚开始,由于教师住房紧缺,学校安排她住在楼梯旁的一个小房间里。面对这样的环境,陈敏不抱怨,更没有退缩。就在这个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她夜夜以灯为伴,以书为友,完成各种研究课、公开课、比赛课的准备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日积月累的沉淀,陈敏的内心像她那本笔记本一样,变得越来越丰满、充实。一路历练,不断成长,陈敏终于破茧成蝶,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成为了“花园”里一名出色的园丁。
创新教学
陈敏曾这样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第一个五年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第二个五年做一个有风格的教师;第三个五年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四个五年做一个有独特理念的教师。如今,她已经完成了從一个合格教师到有独特理念教师的转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四有”教学风格和“五读”教师成长经验。
“四有”即有情、有理、有物、有序,是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从学情入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教”和“导”中把教师的情感带入文本,点燃学生求知的“情”。例如执教《触摸春天》一课时,陈敏先让学生跟她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走进文中的春天,然后再进行词句分析,在品词品句中有条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理解、在感悟中获得熏陶,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后,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五读”即为读书、读课、读时、读人、读己,这是陈敏总结的教师成长经验。“读书,令我安静;读课,令我成长;读时,令我奋进;读人,令我愉快;读己,令我明智。”陈敏如是说。
在成长路上,陈敏十分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她先后参加教育部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广西农村地区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自治区级“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她主持的自治区级规划课题《新理念下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市级规划课题《小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均顺利结题并获奖。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贵港市小学语文名师,陈敏还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成立“在水一方”陈敏特级教师工作坊,给老师们做课题研究培训,带领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2009年,陈敏和工作坊的老师们一起开展《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个步骤,摸索了“352”校本研修模式,促使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爱与责任
陈敏常说,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你有多高的学历,多渊博的知识,多娴熟的技能,而在于你倾注了多少爱,承担了多少责任。
“我很想对我的‘师傅——陈校长,郑重地说一声‘谢谢,是她带领我不断成长。”木松岭学校教师刘莉莉心怀感激地说。2015年10月,刘莉莉参加自治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作为刘莉莉的“师傅”,陈敏从选课到试讲,从教案编写到上课细节都全程跟踪,和刘莉莉一起找不足、寻原因、作整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刘莉莉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对于学生,陈敏也爱护有加。丹丹(化名)曾是陈敏的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不到位,所以养成了散漫的个性,经常旷课或不按时到校,上课时喜欢做些怪动作,同学们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为了转变丹丹,陈敏进行了家访,发现丹丹其实很有责任心,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好。有了这个发现后,陈敏开始调整对丹丹的教育方式,一面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丹丹以无微不至的关心,一面与丹丹交朋友、谈心事,赢得丹丹的信任。
通过陈敏的耐心引导,丹丹渐渐变得开朗自信,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一次生日,陈敏收到了丹丹的礼物——几个红彤彤的苹果。“看着那几个苹果,我似乎看到了丹丹脸上的笑容。自那之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陈敏动情地说。
陈敏在工作中发现,现实中有许许多多像丹丹这样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行为习惯也不够良好。“在我国,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普遍性难题,需要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我作为一名教师,对此更是责无旁贷。”她说。
2011年,陈敏参加了广西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在培训班里,她接触到了许多新理念,了解到当下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培训班结束后,她心中产生了一种更强烈的愿望与使命感:“我要将这些新理念带到农村学校,让更多的家长、老师学会并应用,为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此后,她开始了十分辛苦的送教之旅。
从2011年至今,她的足迹遍及港南区新塘、湛江、瓦塘等乡镇,从小学到中学、从城区到农村、从社区到学校,除了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还做了10多场涉及教育教学技巧、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专题讲座。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她常常牺牲休息时间,也许是因为太过劳累,有两次做完讲座回到家后就病倒了。曾有人问她:“何苦呢?这又不是你的责任。”对此,她总是一笑了之,因为她心中坚持这样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港南区湛江镇中心校,一位家长听完陈敏的讲座后,动情地对她说:“谢谢你,陈校长!你的讲座给我们农村家长敲响了警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对我们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很有帮助。这样的讲座真是太及时了,我们很需要。”在这些普通的话语中,陈敏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快乐,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在陈敏身上,没有激情豪迈的宣誓,只有“润物细无声”的行动,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上下而求索”的攀登,正如她所说的那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