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乱拳打死老师傅

2017-06-23杨于泽

支点 2017年6期
关键词:武举拳术侍卫

杨于泽

核心提示:某些习武者偏偏热衷于制造神话,如果遇到较真者,自然就被乱拳打倒。

不久前,一段太极拳大师约战综合格斗选手的视频在网上疯传,综合格斗教练徐晓冬以快速出拳的方式,将雷公太极创始人雷雷击倒。

虽然此事争议不小,但似乎应了一句老话:乱拳打死老师傅。武术师傅之间的“切磋”,往往是双方按一定套路拳来脚往。就像京剧里的武戏,动作是“程式化”的。如果换上一个不按套路来的对手,即便是老拳师,也会非常狼狈,甚至被直取命脉。

所以“武林高手”们的约战,以花拳对绣腿,往往沦为天下笑柄。1954年1月17日,旅居香港的吴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在澳门迎战白鹤拳高手陈克夫。此事轰动一时,是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小说作家崛起的“时代精神”,但今天看视频可知,此次比武俨然小儿挥拳互殴。

综合格斗轻取传统武术,让武林高手出尽洋相,但仍然有人认为,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是可以真“打”的。只是眼下武术界骗子太多,正是他们败坏了武林清誉。连马云也发表长文,说“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肯定是能实战的”,把太极拳练到“英雄所向无敌”者虽少,但也确有其人。

既然传统武术那么神乎其神,必定能在战争中发挥一定作用,史册自然要对它大书特书。但找遍经史子集,相关记载鲜有。关于武圣关羽,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只写到他使一把青龙偃月刀杀敌。而据《宋史》记载,岳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考诸历史,武术其实是一个有关军人和安保人员作战技能的体系。《汉书·艺文志》提到武术,其中除射法外,还有“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戈法四篇”等。其中手搏即是今之拳术和格斗。唐武则天首开武举之例,考试科目包括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翘关等项。还有负重,据说负米重五斛,行二十步即为中第。

如果说武术是一个体系,拳术、格斗则应该算是其中的基本功,其用在于强身健体。特别是明清以降,这种基本功自成体系大发展。这下可把广大围观群众看得战战兢兢,一些文人加入了制造神话的行列。在《射雕英雄传》中,宋朝文士黄裳传下一部《九阴真经》,王重阳、周伯通、梅超风、郭靖等仅得其皮毛,即成武功盖世之豪杰。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神话体系。

至今仍有人相信,古代皇帝是靠所谓“大内高手”来保平安的。清代武举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二甲头十名授三等侍卫,这就是所谓“大内高手”了。他们的武功到底是什么?清武举是先试马步射,再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合格者参加笔试。可见,古代体制认可与看重的武术是骑射与力量,而非今人心目中的拳术和格斗。

打拳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有益于修身养性,这倒是事实。但正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朱元璋夺取天下后,认为武术武学“无用”,干脆不设武举。1901年,清廷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

虽然与战争脱离关系,如果武术知足于強身健体的角色定位,也不妨其安身立命于现当代社会。但某些习武者偏偏热衷于制造神话,如果遇到较真者,自然就被乱拳打倒。牛皮破处,一片狼藉。(支点杂志2017年6月刊)

猜你喜欢

武举拳术侍卫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航母的“带刀侍卫”
宋代武举华岳的军事思想
天一阁藏明代武举录探析
少林拳术图说(七)
拳术论
少林拳术图说(二)
石头拳术秘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