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小班化教学
2017-06-23马媛媛
摘 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如何让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与学生拥有充分的教学空间,差异化教学理论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教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优质的学习机会。现阶段,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我们应该探索差异化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班化教学,为全体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差异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面简称《纲要》)提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将“逐步推行小班教学”作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路径之一。小班教学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既有理念更新的引领价值,也有丰富并完善创新实践的现实意义[1]。具体表现为:第一,小班化教学满足了教育“面向全体”的需要。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學视野关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25个学生[2]。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无论采用合作教学、翻转课堂亦或小组讨论模式,均能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使教与学真正做到无缝交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教育机会均等。第二,小班化教学满足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较少,可以很好地保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补充。第三,小班化教学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评价上,要求教师抛弃原有重视教学成果、学生成绩的机械评价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多元化的评价观,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内涵及核心理念
差异化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教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优质的学习机会。现阶段,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我们应该探索差异化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班化教学,为全体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内涵
简而言之,差异化教学就是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差异化教学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性禀赋、兴趣特点与发展需要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3]。有学者认为,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教学过程,指教师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设计教学环境,提供不同的学习活动,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评估方式。也有学者认为,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该策略要求教师把学生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水平和学习风格,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不管把差异教学视为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策略,差异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都是:面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如何设计教学内容,以此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差异化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
差异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具体而言,差异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第一,差异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差异化教学契合素质教育提倡的“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第二,差异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是遗传禀赋和成长环境各不相同的学生,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特征进行教学。第三,差异化教学是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班级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吃力。差异化教学既不提倡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不提倡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通过因材施教,让学生达到各自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值。
二、基于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小班化教学设计
差异化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班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在智能、学习风格及课程准备上的差异性,做到教学内容同中有异,教学过程灵活多样。
1.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一,识别并适应学生的准备差异。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本堂课所具备的准备知识、技能和经验背景的情况,明确全班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差距。识别每个学生课程学习所需知识、技能和经验背景准备的情况,一般可以借助正式的学习评价,如以往相关主题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或者做个简单的课堂练习,以掌握学生的准备差异。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学习评估活动来了解信息。
第二,适应学生的智能差异。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通过观察、检查等方式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智能结构的特点[4]。基于加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上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用智能优势的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偏爱。如图片或视频再现学习场景满足空间智能倾向的学生需求;配乐吟诵满足音乐智能倾向的学生需求;表演和实验满足身体运动智能倾向的学生需求。虽然一堂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兼顾八种智能差异,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使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另外,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内容,设计多种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以满足智能差异的学习需求。
第三,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检测等方式,着重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如对独立学习、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的偏爱,以及获取知识的感受偏爱。这是小班化教学中应该且可以利用的学习风格差异。我们知道学生在吸收知识时有不同的感觉偏爱:听觉、视觉、触觉或运动知觉,在课堂上,通常和教师有相同学习方式的学生会被教师吸引和激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受益。而那些与教师风格不一致的学生既感受不到舒适,也未受到挑战。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尊重和认同多种学习风格,并在传递知识和提供学习材料时,兼顾不同的感受偏爱。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学习风格,允许学生选择并使用自己强势的风格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教学设计要避免的误区
第一,基于差异的小班化教学并非为班上每一个学生拟定教学方案。假若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差异化的小班课程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30份教学方案,而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全体学生共用一套教学方案的被动尴尬局面,要求教师主动设计多种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转被动应付教学为主动调整教学。
第二,教师要意识到基于差异的小班化教学并不是指在课堂的每个时间段都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苛求。教师只要在大多数时间里通过合理安排保证大多数学生的有效学习即可。
第三,基于差异的小班化教学并非单纯地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量。阅读课上,有教师要求阅读成绩好、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读完两本书,相反阅读能力差的同学只须读半本书。这种在量上区别对待的做法看似有理,但缺乏成效。因为对阅读有障碍的学生来说,若没有教师的个别辅助,仍旧读不懂半本书的内容[6]。而对擅长阅读的学生而言,多读一本书的学习任务是一种重复联系,更像一種阅读惩罚。数学课上,能力弱的学生只须完成两道应用题,能力强的学生须解答四道应用题。事实上,此种简单增减学习任务数量的做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
三、基于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小班化教学实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教育应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基于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小班教学正好为教师在教学中照顾学生个性发展及因材施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小班化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正是以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针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设计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
1.实施要点
第一,以评估为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正式或非正式评估方法,了解学生的准备差异,如交谈、观察、已有的评估成绩等,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这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的基础。这样的评估需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以保证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第二,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过程和成果时须提供多种选择方案,其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包括教学内容——信息的输入,教学过程——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的全程,成果——学生展示学习收获的多元选择。
第三,融合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教学的多种教学形式。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利有弊,课堂教学应依据教学内容、学习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以达成教学目标。
2.具体实施策略
差异化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根据学生个体能力差异,确定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起点,为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要围绕不同学生的学习来展开,当任务的挑战性难度适中时,学生的学习表现就更为有效。基于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小班化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小组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
第一,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在班级人数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更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教学优势,保证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形成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来搭配组员。具体可以考虑学习能力高、中、低三类学生组成的异质小组,发挥优等生的带动作用;也可以考虑让有同样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同质小组,相互激发灵感,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要注意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参与性,避免出现学优生当主角,主宰整个小组的意见,而学困生作壁上观,不能真正参与到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小组合作过程的巡查,对各小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偏离讨论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点拨,才能避免小组合作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场面。
第二,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根据班内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予以区别指导。分层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考核分层。教师在分层备课时,可以设计1~5个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针对平均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学优生“吃不饱”、学差生“吃不消”的教学现象,使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达到预定目标,产生收获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兴趣。授课分层要求教师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教学内容,设置梯度化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再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学。在课堂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优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问题的回答,成绩中等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知识,学困生则能进行问题的重复和思维的拓展。作业分层则要求教师兼顾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弹性设计,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应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评价学生要求教师采用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不以成绩作为唯一量化考核指标,重点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变化过程,激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在提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奉行“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力求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差异化的小班教学模式,使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
参考文献
[1] 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4).
[2] 吴永军.简论小班化教学规程——兼谈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的区别[J].教育发展研究,2015(Z2).
[3] 卢俊勇.“人的发展”与小班化教学的历史演进[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 赵丽琴.差异化教学策略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5] 陈仕向.“差异化”教学是课改的常规要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5(2).
[作者:马媛媛(1971-),女,河南孟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