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之工匠精神

2017-06-23张娟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大学

张娟娟

摘要: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弘扬工匠精神,以此推进制造、技术、服务、产业等各领域的升级,使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吻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经济发展。本文阐述了工匠精神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和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略。

关键词:大学 应用型人才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在工艺的改善及产品的精雕细琢上,也表现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劳动者通过敬畏于职业、服务于产品,以爱岗敬业精神得到企业的认可,也提升了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胜任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等一线工作。

一、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意义

很多大学受西方理念的影响,逐渐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有助于高等教育改革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实现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者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要求相吻合。在大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推进制造业在质量、技术、服务和产业等方面全面升级。另外,工匠精神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诉求。

其次,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利于明确高校发展方向,突出办学特色。在大学教育中,教师应提倡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促使学生精于所学专业,得到对口的就业机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使学校呈现发展及人才培养良性态势。

最后,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及发展需求。在培养及塑造大学生精神品质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工匠精神作为该环节的重点内容,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值,从而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拓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现状

近年来,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及教育体系中的热词。但部分大学却对该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尚未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制约了大学教学工作的创新,不利于学校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大学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层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失。

首先,教师过度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没有认识到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校实践课程占比较少,没有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其次,教师局限于眼前就业,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未来就业,教师没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没能使其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及骨髓,忽视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最后,大学没有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培育仅是空头口号,教师没有结合该诉求,更新及设计教育体系。

三、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实施方略

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单一书本知识能够实现的。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教育应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对接,全方位、多手段进行人才培养,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推行都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逐渐将其演变为一种校园文化,充分诠释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工匠精神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它既符合当前文化语境、校园文化环境,又兼顾学校特色及学生个体特征。

工匠,从浅层意义上来说,是指工厂、工地、工作室中的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技工、程序员、工程师、设计师等。其与研究创新型学者、发明家等职业从事者存在差别。依据当前我国教育现状,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迫切。

1.勤于行动,敢于争先

大学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不同,专科和本科均涵盖在内,两者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勤奋程度上存在差异。工匠精神应渗透到大学应用型人才的每个培养环节,在课堂学习及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践和行动凸显工匠精神的价值。当前,不少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依据学校实际背景,制订了完善的规章制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行动和执行能力,通过调动学生在日常学习及体育运动中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除了讲解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比重,并依据技术型人才实践能力的评估标准,明确其就业前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另外,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项目引进,依据大学教育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大学生设置各类实训环节,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通过参与科研、大赛,以及校企合作等项目,彰显实践精神,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及行动力。

2.勤于思考,善于实事

工匠精神既体现在大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上,又表现在大学生做事过程中的态度、思维和思想上。同一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都是相同的。但是,部分工人以自己的优秀和努力脱颖而出,获得各类奖项,另一部分工人却固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注重日常操作过程中的细致性和灵活性,阻碍了个人的成长及发展。把工匠精神贯穿于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始终,能使大学生思想更加灵活,敢于应对工作中的各类挑战,学会变通,克服工作及学习中的种种障碍,力求细节上的完美,并以此提高自身的价值。

3.精于专业,专于事业

应用型人才需要精通相关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做到专注、细致,专攻某一领域。我国有很多专业领域的人才,他们在专业范围内兢兢业业数十年,甚至终身。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维修人员,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对文物进行修补、完善,为我国历史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光大工匠精神,需要全面激發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专业兴趣,教师应依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另外,在课堂基础知识学习及课内外实践活动之余,学生还可以主动向该领域专业人才请教,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捷径。

4.勇于探索,推陈出新

工匠精神的培育切忌盲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并在该工作领域中进行探索,推陈出新。应用技术型人才不同于研究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以新理论研究为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通过应用和实践,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口。以机械拆装为例,这不仅是单一的操作性工作,人员调配、时间掌握、各零件拆装等均属于技艺性工作,机械技工需要通过精心琢磨、合理安排,推陈出新,提高绩效,提升品质,求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培养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主要是让他们在熟悉的工作领域,对应用和技术进行双向革新。即使技术类人员已经对原有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等极为熟练,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大学教育中,除了常规授课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大学生,使其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为其未来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坚韧,以执着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当中,在产品生产中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如1998年,树研工业生产出了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后又批量生产出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该种齿轮直径为0.147毫米,有5个小齿,宽仅为0.08毫米,被称为粉末齿轮。虽然该齿轮没有明确的用途,但其生产过程是追求工匠精神的极致体现。大学生应该具备这种工匠精神,使自己从所处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应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始终,引导大学生在自身专业范畴内力求精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面对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工匠精神服务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2]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6).

[3]王慧卉.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及其精神内核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2).

[4]罗桂城.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大学
至善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