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7-06-23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力应用型资源管理

祝 新

(广西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祝 新

(广西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该文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了设计。

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正逐步从早期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不同类型和层级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定位上也开始逐步分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1]。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业岗位的期望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一般性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希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位的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素养外,更为看重应聘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事务过程中是否具备办公软件操作、公文写作、人际沟通等实际工作技能。总体来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安排已经无法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全面探索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和实践教学体系,切实转变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优化现有实践教学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实践教学是指教育机构和教学主体通过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方式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实际运行模式,并运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发现、了解、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的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实践教学既包括为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以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是传统理论教学的有益和必要补充,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必经阶段,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教育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关注与日俱增,对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也变得更为迫切,特别是与企业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和探讨就显得更为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对学习对象有较高的要求。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集社会人、经济人等特征于一身的个人和群体,对于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人际沟通和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体验,才能使学生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引导学生逐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能够创造性的分析和解决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如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模块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和来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办公软件操作、公文写作、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较为看重,在校期间有过学生会、社团组织或者社会兼职经历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这也反映出社会实践、工作实践等实践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分析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阶段,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经历了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而专任教师、教学资源则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步趋于稳定,高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正逐渐从规划化扩张向内涵式建设与发展转变,而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的培养目标更多的要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作为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课程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构建符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长远发展需求。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直接就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工作的比重较高,选择继续深造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毕业生相对较少。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考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效果符合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获得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原来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过渡和发展,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实践教学体系等都应与时俱进。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通过调研、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情况,从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体现时代特色,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三)系统化体系化的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实践教学进度安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实践环节直接的衔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动等问题,用系统化、体系化思维来看待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在传统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活动中,主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进度安排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度问题考虑不足,实践教学项目前后的连贯性不强,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重复验证或者是对专业技能的简单模仿和机械训练。甚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及考核不够规范和严谨,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统筹安排,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方案论证环节,将实践教学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科学规划和设计实验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形成实验、实训、实践和实习有机融合,环环相扣,实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互助配合,联动发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项具体职业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个性特质、实践操作等基本能力和素养,职业能力是确保从业者胜任特定工作岗位和履行工作职责的基础性条件和保障[3]。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分析和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本文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归纳为通用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能力类型能力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通用基础能力逻辑思维文字写作语言表达办公软件使用专业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

通用基础能力是指从事管理类工作需要具备的基础性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性保障,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办公软件使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有助于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理论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工具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提供了分析模型和专业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分析和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社会适应能力是指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规范,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毕业生合理安排自身的工作时间和任务,人际沟通能力有助于毕业生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协调处理好与上级、同事、客户等工作对象的关系,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毕业生找准自身定位,强化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分析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是应用型本科毕业生顺利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桥梁和纽带,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科学规律[4]。因此,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和社会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本文结合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并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访谈和调研,初步设计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框架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框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实验专业实验模拟仿真实验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训课程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学科竞赛科研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短期实习

从表2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两大模块。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三种模式,通过构建“实验、实习、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并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获得应有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此外,顺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与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和沟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和空间。一方面,通过制度化设计,每学期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熟悉和了解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并邀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讲座或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培训。另一方面,每年邀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来校招收实习生,通过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实习意向和实习周期,为毕业生在校期间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未来还有较大的改进和成长空间。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从培养目标和定位、职业能力要求出发,结合自身优势,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探索并构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现实与仿真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1]陈又星. 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2(9): 165-167.

[2]彭十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3): 98-101.

[3]孙荣霞.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9): 188-191.

[4]许彩霞. 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 2016(4): 23-26.

(责任编辑:高 坚)

2017-02-15

2015年度广西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5JGA276)

G642.4

A

1673-8535(2017)02-0084-04

祝新(1981-),男,湖北汉川人,广西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人力应用型资源管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