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雅集之“自青榭”
2017-06-23邹典飞
□ 邹典飞
民国雅集之“自青榭”
□ 邹典飞
“自青榭”概况
京西“自青榭”是卓氏家族的私人别业,是卓定谋为其归隐林下的父亲卓孝复于1924年所筑:“甲子夏,余于裂帛湖西坡营小筑,颜曰‘自青榭’。坡邻玉泉山麓,因泉为池,审坡置亭,广植树木,苍苍然,四时之景,百变而常。新都人士之郊游者,恒过此而涉足焉。”①
卓定谋(1884-1965)
卓孝复夫妇在北平王驸马胡同4号府邸
卓定谋(1884-1965),字君庸,福建闽侯人。早年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大学商科大学部。归国后入京任教于北平大学法学院、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私立中法大学文学院、辅仁大学社会经济学系。曾任北平中国实业银行行长、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国立北平研究院字体研究会常务委员。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被聘为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委员,后去台湾。1954年递补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卓定谋在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民国时期他身体力行,致力于章草书法的复兴,主张将章草变为全国的通行字体。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人开始了解章草、搜罗章草字帖,正如学者林志钧在卓定谋《章草考》序中所说“今日则海内知章草者日益众,北平大学且专设讲座,资传习焉,此非君庸专志提倡之力不及此”。卓定谋著有《用笔九法—章草》《自清榭酬唱集》《补定急就章偏旁歌》《卓君庸章草墨本》《章草考》等。其中,尤以《章草考》影响甚大,收录章草3000字,在当时被誉为“提倡章草书法作出实际贡献者”。
卓定谋还是京津地区银行界的头面人物,他原本在日本大学习银行会计,精于算学,著有《银行论》一书。同时他也是才女林徽因的三姑父。林徽因曾言:“我的姑丈卓君庸的‘自青榭’倒也不错,并且他是极欢迎人家借住的,如果愿意,很可以去接洽一下。去年刘子楷太太借住几星期,客人主人都高兴一场的。自青榭在玉泉山对门,虽是平地,却也别饶风趣,有池、有柳、有荷花鲜藕,有小山坡、有田陌,即是游卧佛寺、碧云寺、香山,骑驴洋车皆极方便。”②她还曾在一封致胡适的信中谈到如胡适需借房舍可向其姑丈求助。可见林徽因与姑父的关系并不生疏。1927年,梁启超在病中二次致函卓定谋,请他与远在福建的林氏族人商谈林徽因与其子梁思成的婚事细节。
其父卓孝复(1855-1930),字凌云,又字芝南,号毅斋,晚号巴园老人,福建闽侯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河南司主稿、浙江司正主稿、秋审处主办、管提审厅与农商部商律馆总纂,后任杭州知府兼浙江省发审局总办等职。辛亥革命后,辞官客居北京。擅长诗文,陈衍评之曰“芝南罕作诗,而出笔老成”,工山水,民国郭白阳在《竹间续话》中称其画“雄厚高雅,仿佛石谷,近世所难及”。
对于自青榭的景致,陈衍撰《京西卓氏别业记》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卓定谋 宫商雅颂八言联 纸本
卓定谋 晋潘尼己日诗 纸本
卓定谋 陶渊明《闲情赋(序)》 纸本
毅斋同年有子而才,曰君庸,应官理财之京,构别业京西,娱亲于四时佳日。凡背山临流,沟池竹木场圃果园,如汉末仲长统《乐志论》所云云者略备。媺矣哉!京师贵游所未有也。乙丑七月毅斋约余造焉,沿缘水次,升降山坡,道以高柳,上筑堂室,不楼而阶,不楹而堵。前望玉泉崛其左,浮图牴焉,万寿面其北,而稍牴与昆明为襟带。近则裂帛淤为水田,俗称高水别业,翦其半桥,青龙亘沙堤,潴焉,澄焉,旁坦鱼步,中挺微墩,小舟转环稍蔽,荻苇其右,瓜畴芋区,渠潴水溉之。登陀左旋,若阜若冈,若挈衣领,种松未长,栽竹尚疏也。既而君庸属余为记,余谓京师园林类在平地,乏山贫水,难与江南比伦也,此地流泉,可弟畜苇湾,兄事积水,敬业数年,山上松树成林,当仿佛西湖风篁岭,可不为相度得地贺欤。毅斋会出守杭州者,必喜余言之非过其实也,是岁嘉平,年小弟陈衍书于福州之匹园。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匹园,晚署石遗老人,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张之洞幕府,历任官报局总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等职。辛亥革命后,辞去北京大学(原京师大学堂)教席,后任福建通志局总纂、上海暨南大学文科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讲习。陈衍是清末诗坛闽派诗的首领人物,著有《石遗室集》《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1925年,陈衍受邀游自青榭,对其中景色作了细致的描述,由于陈衍在诗坛的地位,故第一篇序请陈衍书写有着特殊的意义。
江畬经撰《游玉泉自青榭记》对自青榭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过玉泉数武,依山筑室,缭以周垣,前临方塘,度地不广,而揽纳宏远者,盖卓氏之别业。毅斋先生仲子君庸所建,先生为之图,郑太夷榜为自青榭者也。先生为余亡妻之从父,前三十年先生居闽之会坦,余晨夕过从,有文字之契。及先生守杭州,时余游其幕,公馀游圣湖,相与徜徉。六桥三竺间,依依如昨日事,迩者南北睽隔间,数稔乃一相见。今秋余来京师,谒先生于家,而君庸约游自青榭,先生与余同车。远瞭双塔矗立山麓,泉流从幽窦泄于小涧水中,细藻苍碧,缕缕可数,先生指以示,余恍惚前时湖游情况。入门幽径,窈窕松篁,俯仰如作迎客状,循石级而下,碧水萦回,小墩如岛,稚子荡舟数转,洞然若莫穷其际,时而停桨沿堤行,垒石激水,有声潨然。……又数日,君庸招余游香山,余又与先生同行。先过自青榭,于时晨曦射目,岚翠扑人,水次忽闻泉声,顾不知声所自来。旋维舟树下,履石罅,泉出其间,淙淙作声,恍然于今之所得,盖前所未历者。私念生平少山水之缘,兹游一再继续,乐乃无艺,虽以余之不文,其能无言以纪之耶!夫名山大川,穷天下莫能尽也。独行之士顾劳矣。而富贵者之务穷其欲,台榭陂池,燕乐游观,甚且举古来名胜,凭其财力涂饰面目,据而有之以为高,斯足以侈豪举耳,君子不为也。今君庸所营造者取其适意而止,不为高大之观,材不断,墙不雕,不用力于无用之地,而常超然于尘世娖訾龌龊之中,神闲而气寂,其得于天者然耶?抑其所以娱亲之道,非仅博一身游居之乐也已。
陈三立题《自青榭酬唱集》
卓孝复 自青榭图 纸本水墨
江畬经,生卒年不详,字伯训,清末曾任宁波知府,民国后曾任东方图书馆副馆长、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事务部部长。著有《历代笔记小说选》《中外新游记》等。据上文记,江畬经的“亡妻之从父”即卓孝复,卓孝复任杭州知府期间,江畬经还曾做过他的幕客,故和卓孝复、卓定谋为两代世交。江畬经于1925年游自青榭,记述了此地的草木之盛,同时记卓孝复绘有一幅自青榭的手卷,请郑孝胥题字。文末提及江畬经请卓定谋之子卓东来书写《游玉泉自青榭记》以作纪念。
自青榭雅集的发起者卓孝复、卓定谋父子,是寓居旧京的福建籍文人,出身于福州名门望族(卓姓家族为福州四大家族之一),在北京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由于父子二人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自青榭雅集参与群体囊括了寓居旧京的各界精英,其中不乏逊清遗老、政坛要员、文人学者,且多为福建籍。
《自清榭酬唱集》为目前可知的以自青榭为中心的诗文唱和集,对于还原旧京雅集的盛事有着极高的价值。关于成书的缘由,用卓定谋自己的话讲:
家君(卓孝复)时偕亲故赋诗,其中脱稿传观和者渐众,迄今冬得诗若干首,夫时当无事,博雅君子出而联朋簪歌咏之乐,积久裒然成帙,其见于世者如唐之松陵、宋之西崑坡门诸集……故汇而录之,名曰自青榭酬唱集云,丁卯嘉平卓君定谋君庸甫谨序。《自清榭酬唱集》仿唐松陵、宋西崑酬唱体例,收录了1924年至1927年间曾寓居旧京的名士围绕自青榭创作的诗文。据笔者统计,参与唱和的名士共计59人(包括卓孝复、卓定谋父子)。限于篇幅,笔者仅选取乙丑八月(1925年8月)自青榭雅集,借以还原当时雅集盛况。
乙丑八月自青榭雅集
乙丑八月(1925年9月18日-10月17日),在卓孝复、卓定谋的招集下,文人名士汇聚自青榭,参与者除卓氏父子外,还有李宣龚、林宰平、梁鸿志、林开謩、诸宗元、周肇祥、李宣倜、冒广生、吴用威、陈承修、郑孝柽等14人,罗复堪受邀,但未能参与此次雅集,事后补诗一首。此次雅集以陈后山“度暑好风开乐国,脱尘新句散馀霞”句分韵,名士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现将大部分和诗附录于下。
李宣龚在题为《题君庸自青榭分韵得度字》首唱诗中述曰:
结庐依玉泉,一水美无度。渚荷虽已落,犹足集鸥鹭。新篁甫穿窗,秋笋忽无数。固关地力厚,亦以近水故。涤场面涟漪,可坐可徐步。偶然放小艇,寸缆不系树。西山背岭出,胡尽复有路。人家杂禁籞,簇簇烟中露。徘徊两塔间,真可左右顾。自青果何物,苍翠满天趣。一邱堪娱亲,馀事及农圃。甘旨见经营,何须更外慕。
李宣龚(1876-1953),字拔可,号观槿、墨巢,福建闽县人。沈葆桢甥婿,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曾任江苏桃源县知县。民国后,寓居上海,供职于商务印书馆,后任上海合众图书馆董事。喜收藏。早年从郑孝胥、陈衍学诗,是同光体闽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硕果亭诗》《硕果亭诗续》《硕果亭文剩》等。汪辟疆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评其诗“拔可诗深婉处似荆公,孤往处似后山,高秀处似嘉州”。李宣龚为卓孝复门人,此诗是对自青榭景致的细致描述。
其他唱和者有林志钧《乙丑八月君庸约集自青榭分韵得暑字》:
驱车出城忽一快,到眼西山接平楚。玉泉正对昆明湖,湖外萦流隔秋墅。主人后至客先集,看竹泛舟自容与。野静微闻打稻声,风来喜见栖鸦举。尘中局趣获暂放,呼吸高空出幽圄。不关得酒便醺人,但取相见无杂语。闲适初吟池上篇,逍遥为觅洪厓侣。前游记伴石遗翁,犹听蝉声带残暑。
林志钧(1879-1960),字宰平,福建闽侯人。清末举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入京任外务部佥事。清末民初,曾先后任职于大理院、司法部。一度赴英、法、德、意等国考察。1927年,辞去司法部司长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949年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兼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林志钧与卓定谋为至交好友,同为福建望族,卓定谋许多著作都得到了林氏的肯定和推崇,并附有题字题跋,二人关系密切。从和诗中可知,此前林宰平曾与陈衍同游自青榭,因此作为旧京福建籍士人,林志钧亦受邀参与了此次雅集,但林先生从未以诗人自居,但深人无浅语,其作诗力主“以心性为文字……情景之所会,不强为投赠登临之作”,“以我为诗,绝不以诗役我”③。从此诗中即可看出林志钧的诗学造诣。
林开謩《自青榭雅集分韵得风》:
奔车携手御秋风,稍慰馀生寂寞中。辇路重经伤世异,山坡独上觉天空。方池映碧肥新笋,碎石萦青补晚菘。料得吟朋诗兴动,掀髯抵几气如虹。
林开謩(1863-1937),又名开馥,字益苏,号贻书,放庵老人,福建长乐人。光绪十一年(1895)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河南学政、武英殿纂修、功臣馆纂修、江西提学使、徐州兵备道等职。民国后,袁世凯曾邀其主持民政,力辞不就。林开謩年齿略小于卓孝复,但为卓定谋的前辈,他在旧京寓居多年,是著名的“旧京九老”之一。他性情豪迈,与清末摄政王载沣交厚,北京城内称其为“林三爷”,许多北洋政要均出自林开謩门下。他受卓氏父子邀请,多次参与自青榭雅集,从和诗中“掀髯抵几气如虹”,可对此人的风采窥见一斑。
诸宗元《君庸召集自青榭分韵得开字》:
京尘不到地,避俗何崔嵬。昔为帝释居,今始祛沉霾。入门见积翠,种树留新苔。君家集三世(是日芝老携孙亦来),招我同浮杯。有山亭可筑,有竹青成堆。环境岂易求,宾坐同欢咍。渚波在堂下,一棹供依回。冒髯(鹤亭)亦篙桨,力使浮萍开。李侯(释戡)午迟至,车远轮为摧。佳哉一日游,不为山中来。登陟非惮劳,恋此多徘徊。
诸宗元(1875-1932),字贞长、贞壮,晚号大至,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与黄节、邓实在上海创办“国学保存会”,创办《国粹学报》。后任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此时已加入同盟会,亦为南社社员。民国后,曾任全国水利局秘书、浙江督军府秘书、电报局局长等。1929年至南京任教育部简任秘书。清末民初,诸宗元享誉诗坛,与夏静观合称“二妙”,极为俞明震、陈三立赞赏,著有《大至阁诗》。从和诗中可知,诸宗元记录自青榭雅集的一些片段,如“君家集三世”“冒髯亦篙桨”“李侯午迟至”是对雅集琐事的记录,对于了解自青榭雅集有一定的帮助。
周肇祥《乙丑八月下浣卓君庸招游自青榭分韵得乐字》:
平生麋鹿性,中岁宦情薄。五岳未归来,便欲专一壑。胡为卓夫子,亦喜适郊郭。玉泉山水窟,寺塔间池阁。其下十顷湖,颇类飞放泊。枕冈结堂榭,开塍种花药。微波恰受航,高柳渐成幕。坐看野凫戏,卧听老鱼跃。谁无故乡思,持以慰寂寞。清荻美风日,相邀蹑芒屩。谈笑泯町畦,馨洁有杯杓。感君善养志,使我惭且愕。退谷虽可栖,输与天伦乐。
周肇祥(1880-1954),字嵩灵,号养庵,别号退翁,又号无畏,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早年毕业于法政学堂。清末民初,历任奉天警务局总办、奉天劝业道署理盐运使、山东盐运使、京师警察厅总监、湖南省长、北京古物陈列所所长等职。周肇祥工书善画,交友圈极为广泛,朋友分布在京城各界。在时人眼中,周肇祥是一位文质彬彬、满腹经纶、才气纵横的人,其一生喜旅游、富收藏,著有《东游日记》《山游访碑目》《故都怀古诗》等。在北京西山卧佛寺建“鹿岩精舍”,此处原为清代学者孙承泽归隐之居,每逢四时佳日,周氏即召集居京的逊清遗老、政坛要员、名人雅士在“鹿岩精舍”雅集,饮酒赋诗,切磋书画,“鹿岩精舍”也成为民国时期北京著名的文化交流沙龙。周肇祥的“鹿岩精舍”离自青榭很近,周肇祥在和诗中表达了自己身处“退谷”(即“鹿岩精舍”)不及自青榭中天伦之乐。
罗惇㬊《乙丑八月君庸招集自青榭未赴同人分韵代拈国字》:
卓侯通隽才,孝友复努力。胜日侍游赏,娱亲此为适。近岁筑新榭,地接宫墙侧。环山叠遥青,枕湖贮浅碧。塔影入窗疏,毖泉发石脉。选胜辄导与,开轩每招客。昨为文字饮,我谢方素食。景物虽未览,想象或可得。诘朝示新诗,入手已盈册。君诗气浩浩,坚垒若大国。懒散久废吟,聊自闭门索。而我亦有母,小心事堂北。既无三釜养,未葺数亩宅。孰不为人子,相行见惭色。
卓孝复致李宣龚书札
罗惇㬊(1874-1954),字照岩,号敷庵,又号复堪,别署羯蒙老人,广东顺德人。罗惇曧从弟,康有为弟子。早年就读于广雅书院,历任邮传部郎中、礼制馆编纂。辛亥革命后,曾任职于北京政府财务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文学院等,以教授书法为生。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罗惇㬊为寓居旧京的广东籍文人,因工于书法,被尊称为“旧京四大书家”之一,亦长于诗文,著有《三山簃诗存》。罗惇㬊受邀参加自青榭雅集,但因“方素食”未能赴,次日补成此诗。从诗中可知罗惇㬊对卓定谋筑成此园以使其父安享晚年之举表达了羡慕之情。
李宣倜《君庸招集自青榭分韵得脱字》:
秋深裂帛湖,轻飚起蘋末。石气久自青,木叶已微脱。卓侯绝俗人,临水构幽闼。清尊盛招客,狂吟拟击钵。塔影不碍云,坐领山容活。白龙何矫健,参天挺双栝。京畿生眼底,四望真空阔。此山以泉名,随地泉喷沫。瀦流得陂泽,短艇篙自拨。潜鳞不可见,欲把漂菰割。呼茗啜醉馀,弥觉肝肠豁。诗声破晚空,孤云定为遏。
卓定谋 经书操行五言联 纸本
李宣倜(1876-1961),字释戡、释龛、释堪,号苏堂,别号阿伽居士,福建侯官人。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归国后任慈禧太后御前侍卫。民国后任大总统侍从武官、大总统军事幕僚、币制局参事、国务院秘书、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行政院参事等职。晚年避居上海。李宣倜工诗词,与旧京、上海文人交往较多,曾为梅兰芳诗词老师,也是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媒人。能填词谱曲,梅兰芳的很多新剧本都经过李宣倜的润色。他晚年出任伪职,1949年后得梅兰芳周济。此时期,李宣倜受邀参与此次雅集,从和诗中可对其人有所了解。
卓定谋《乙丑八月侍大人讌集自青榭分韵得尘字》:
七日一休汗,秋郊避嚣尘。坐客十四五,兹集皆诗人。入门俗念去,登高畅形神。昆明远观小,玉泉迎面新。晚田毕耕溉,西山呈嶙峋。啜茗恣笑谈,园果充盘珍。听涛栽新松,添竹爱新筠。小舟客争载,冲篙时跃鳞。老农策杖看,无语意足亲。萧寺闻疏钟,归樵勤负薪。寒烟带野色,光景暮胜晨。更请大人笔,一一为写真。
卓定谋 跋《章草草诀歌》 纸本
卓定谋作为雅集的发起者,记录了此次雅集的盛况,并说出“兹集皆诗人”。自青榭雅集的参与者成份甚为复杂,但均为名噪一时的名士,且其中一些人为同光诗坛闽派诗人,因此自青榭雅集是以文会友的方式。卓孝复、卓定谋父子,一位为归隐山林的前清官员,一位为旧京银行业的巨子,在他们号召下,以自青榭为中心进行诗文唱和,极为风雅,从中也可知卓定谋当时在旧京的影响和旧学根基。
冒广生《题君庸自青榭分韵得新字》:
西山有水田,略似江南春。卓侯近买得,左与宫墙邻。结构虽不多,光景能常新。沿堤种垂柳,柳下铺草茵。一舟系柳茵,得闲投钓纶。攀陟既不劳,鱼鸟皆足观。时时奉翁姥,身自漉酒巾。待成子山赋,喜绝元规尘。
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冒襄后人,生于广州,故名广生,蒙古族,其先世为元世祖忽必烈。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曾任刑部、农工商部郎中,民国后任瓯海、镇江、淮安等关监督。1949年后任上海文物保管会顾问。著有《小三吾亭文甲集》《小三吾亭诗集》《小三吾亭词集》等。冒广生亦工于诗,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评其“诗篇恪守梅村、牧斋、竹垞、渔洋诸家矩矱,虽与陈三立、陈衍交游,而不染‘同光体’习气”。
卓孝复《乙丑八月雅集自青榭分韵得散字》:
晚岁寡世情,萧然安樗散。闭户事铅椠,竟日兀据案。吾儿忧我惫,构庐玉泉畔。不求壑可专,但剪湖之半(其地为裂帛湖)。风来动涟漪,一舟泊苇岸。舟转见西山,绕墙青不断。稻田间疏圃,近水易锄灌。谓此郊野趣,得请出游玩。有时携老妻,从者童与冠。高秋朋酒会,题咏纷墨翰。笑语杂雅俗,攀渉忘昏旦。李生独爱竹(是日门人拔可亦预),未厌巡阶看。更约春日来,柳阴听莺唤。
卓孝复在唱和中年岁最长,诗中“吾儿忧我惫,构庐玉泉畔”体现出一种归隐山林后的淡薄之情,并说出了此次雅集为名士间的诗文之会。
陈承修《君庸招集自青榭分韵得余字》:
兴来疏凿到沮洳,不遣无涯害有馀。静对山光弥远望,别营邱壑作新居。培堤积土添栽竹,绕屋清泉好灌蔬。为爱夕阳贪坐久,渐移塔影入精庐。
陈承修,字淮生,福建闽县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举人,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司长,精鉴赏、富收藏,喜购藏金石碑帖。1927年任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委员。陈承修以极简略的文字描绘出自青榭的美景,体现出民国时期文人独有的才情。
郑孝柽《乙丑八月卓二君庸招游玉泉山别墅集者十有四人分韵得霞字》:
沿廊长新竹,碧玉相周遮。秋风曳庭柳,绿发垂鬖髿。王城尘作海,那得寂寞涯。非徒供息影,将奉妳与耶。偕来有妇子,相对真山家。招邀及我客,据石评茶瓜。江山作枯槁,坏色同僧袈。知君抱微尚,自青聊自夸(有榭署曰自青榭)。好景勤把玩,及取未昏鸦。回车驮短梦,城阙犹残霞。
郑孝柽(1863-1946),字稚辛,福建闽县人。遗老郑孝胥胞弟,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民国后曾任安徽省政务厅厅长,其兄郑孝胥出任伪满洲国总理。他忧愤填膺,杜门不出,克保晚节。工于诗词,著有《稚辛诗存》。学者钱基博称其诗“廉悍不如乃兄,而婉约胜焉”。郑孝柽此诗赞誉了自青榭的美景,但结尾两句表达出了一种凄凉的美感。
乙丑八月自青榭雅集成员身份各异,但均保持着传统文人的个性。这些雅集成员投身政坛的人不在少数,或为前清官员,或为民国政要,但他们的政治理念差异很大,像林志钧、卓定谋青年时曾留学日本,受新思想影响;周肇祥系徐世昌的门人;郑孝柽是遗老郑孝胥之胞弟,其人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遗老情怀;诸宗元为革命党人,故此乙丑八月自青榭雅集成员构成颇耐人寻味,在政治理念差异如此之大群体中,由卓氏父子发起,以寓居旧京名士为对象,汇聚自青榭,饮酒赋诗,展现出20世纪20年代旧京名士雅集的风采。
“自青榭主人”事迹增补
乙丑八月自青榭雅集之后,同年十月卓氏父子还召集了第二次雅集,此次以陈后山“稍开襟抱使心宽,大放酒肠须盏乾”分韵,参与者除卓氏父子外有林开謩、李景堃、瞿宣颖、曹经沅、郭则沄、黄君坦、丁传靖、黄懋谦、罗惇㬊、宗威、王式通、侯毅、林志钧。
据《自青榭酬唱集》中可知,自青榭雅集除在乙丑八月、十月举行两次外,还有“十月七日自青榭赏菊花雅集”“丙寅五月六日自青榭画集”等。1930年卓孝复去世后,雅集是否还在持续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据《郑孝胥日记》辛未日记七月初六日(1931年8月19日)载“过卓氏园,君庸亦来,君庸邀至玉华台晚饭”,可见自青榭于1931年还接待过遗老郑孝胥。同年八月初五(1931年9月16日),《郑孝胥日记》载“卓君庸寄其父墓志来求书,弢庵(陈宝琛)撰文,字约四分许,与邹志相若”,提到了卓定谋请郑孝胥书写其父的墓志铭。
林志钧题《卓君庸真草缩印第一册》
自青榭书例
据笔者研究,参与自青榭雅集的名士很多为卓孝复早年从政的旧友,因此卓先生去世后,卓定谋是否还与这些长辈有深入的交往,也有待于新资料的出现进行考证。如今,关于卓定谋其人其事的记载很少,笔者曾购存1928年刊行的《卓君庸真草缩印第一册》,林志钧题签,内收录卓定谋作品16幅,后还附有《自清榭书例》,代订者为曾熙、郑孝胥、陈宝琛、朱孝臧、章梫、黄葆戉、李宣龚等名士,收件处有北京、上海、天津。北京悬此书例的有琉璃厂淳菁阁、清秘阁、荣宝斋及各大南纸店,可见卓定谋于民国初年即在京悬润鬻书。1928年,上海《申报》还刊登有卓定谋书画展的广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卓定谋因与章草书家王世镗争论《章草草诀歌》真伪,引发了“一段离奇章草案”事件,作为此段公案中最初的坚决支持者,如罗惇㬊、林志钧、周肇祥等人都是自青榭雅集的参与者。后此段公案使卓定谋受到世人诟病,昔日参与题跋的旧友也因此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值得探寻的是,卓定谋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经历也变得相对模糊。即使是在卓定谋孙女卓以玉个人传记中对卓定谋的此段时间记载也不多,仅知卓定谋1949年后赴台湾,致力于章草的传播和实践,蒋经国经常去卓定谋寓所(台北临沂街)学习书法。卓定谋晚年皈依基督教,常书写新旧约语录赠送教友,家人多投身实业。但笔者曾翻阅过一些台湾书法史和图录,很少提及或展现卓定谋其人其书,是否碍于卓定谋与民国元老于右任之间早年的纠葛,此中缘由不得而知。
《自青榭酬唱集》收录了59位名士的诗文,展现了民初时期文人的才情和胸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青榭雅集昔日的繁盛,无疑这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人在北京活动的生动写照。在59位名士中福建籍名士有29人,他们分别为陈宝琛、陈衍、郑孝胥、郑孝柽、李宣龚、黄濬、江瀚、江畬经、李宣璋、李宣倜、李景堃、林开謩、林志钧、林葆恒、施景琛、梁鸿志、高向瀛、陈懋鼎、陈承修、陈宗蕃、陈训亮、郭则寿、黄懋谦、周登皡、黄孝平、薛肇基、郭则沄,占到雅集总数49%。作为自青榭雅集的发起者卓孝复、卓定谋父子扮演了旧京文化的传播者,如今自青榭已无迹可寻,只能通过《自青榭酬唱集》对其盛况作简单的介绍。除自青榭外,旧京的雅集之所还有很多,但今日大多消失殆尽,随着一些文献资料的发现和整理,或许还能对其情况略作追忆。如见证了清至民国期间崇效寺雅集的重要实物资料《青松红杏图》即收藏于首都博物馆,有待于此作品的公布于世,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昔日文化的盛况。
(作者单位:首都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春晓
注释:
①卓君庸《自清榭酬唱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1页。
②李民牛《天天天蓝——当代才女卓以玉》,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第144页。
③林在勇《林宰平先生事略心征》,林宰平《林宰平先生帖考及书画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76页。